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評蔡英文的“對外政策”

  總體而論,由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對世界事務了解很膚淺,其核心問題是過分高估台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過分高估中美關係中對抗的一面,其基本思路其實還是延續“台灣是不沉航母”和“台灣是美國封鎖中國的關鍵一環”的冷戰思路。由此制訂的對外政策可以用“倚仗外力、對抗中國”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有以下要點:
  
  1.强調兩岸關係中的“國際因素”,認為“兩岸的現狀是國際權力結構與東亞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果”,反對用“兩岸歷史框架”(中國内戰延續)和“政治前提”(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來壓縮兩岸問題的處理空間。認為兩岸關係(彼稱為“台灣與中國關係”)不僅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議題,而且涉及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平衡。
  
  2.民進黨意識到兩岸關係之和平穩定為亞太各國所歡迎,因此民進黨也要在“穩定亞太區域安全為政策基調”的前提下“處理好中國議題”,“基於維持亞洲地區穩定發展,我們會跟中國一起找尋共同利益”。言外之意即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將不再像陳水扁那樣主動挑釁大陸,製造事端。
  
  3.蔡不反對兩岸(彼認為是“兩國”)交流,但既然它涉及“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平衡”,所以不能僅僅是兩岸互動,而應以“國際多邊體系”(如WTO)為與大陸(彼稱為“中國”)互動之框架或平台。2010年4月25日,在與馬英九的電視辯論會上,蔡表示:“民進黨跟國民黨的兩岸思維最大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説民進黨是走向世界,跟著世界一起走向中國。而國民黨是透過中國,走向全世界”。
  
  4月10日,在民進黨2012年大選候選人第一場初選政見發表會上,蔡英文稱:“我們必須在國際及區域架構下來思考及形塑與中國的關係,而不是在兩岸的歷史框架中打轉”;“我們不會陷入兩岸的框架,會從國際多邊體系出發。”。6月6日至11日,蔡英文以民進黨2012年大選候選人身份出訪德國與英國,在柏林蔡英文表示,兩岸議題不只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問題,台灣應以國際多邊關係作為兩岸互動架構,才不致陷入用政治退讓來交換經濟利益的框框;在倫敦,蔡英文宣稱:要以前瞻性眼光,專業方式處理,台灣與中國都是國際社會的一分子,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多邊架構組織成員,在這個架構下運作即可,不需再另創規則。2011年6月6日至11日,蔡英文在出訪德國與英國時表示:“中國的崛起對台灣和美、日、歐盟主要國家在内的西方民主集團形成極大挑戰”;“台灣不是單獨面對中國大陸,兩岸議題也不僅限於台灣、大陸雙方的問題,台灣與世界及亞洲國家共同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帶來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必須在國際的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透過國際共通的規範與準則,平衡台灣與中國大陸實力的不對等,讓雙方保持行為的理性,這對台灣才是最好選項”。
  
  4.蔡英文表示民進黨願意與中國發展,但前提是“以台灣認同為出發點”、以“台灣價值”為核心,以基於台灣民主程序形成的“台灣共識”為基礎,與中國發展關係是“求和”,保持“台灣價值”則是保持“不同”,即所謂“和而不同”,它與馬英九的“和而暗統”有本質區别。蔡認為馬的最大問題是不堅持“台灣價值”,是以“模糊台灣主權定位、背叛台灣自我認同、削弱台灣主體意識”的政治退讓來換取微薄的經濟利益。換言之,馬要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蔡要的是“兩國關係和平發展”。
  
  5.以所謂“中國威脅”拉攏美日,强調“共同面對中國威脅是美日台的共同利益”,希望以“亞洲一分子”參與“美日同盟”。
  
  2010年9月27日,蔡英文在與日籍媒體茶叙時表示:“美日同盟”是亞太安全的基石,支持“美日同盟”在亞太持續扮演穩定的力量,台灣也應善盡“忠實盟友”的角色。2011年3月29日,蔡英文與到台灣的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會面時聲稱:“中國崛起帶來的政經與安全挑戰,不該由台灣獨自承擔,必須由區域國家共同面對”,“民進黨認知到台灣做為‘亞洲一分子’,台美都有責任共同維持亞洲地區穩定”;“美日安保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樂見美國近來宣示重返亞洲;民進黨要與美國更積極溝通,讓雙方在共同利益認知的基礎上發展更緊密的關係。希望美國近來積極推動的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能納入台灣,以“讓台灣人民更有自信面對中國”。曾任扁當局陸委會“副主委”的黄偉峰認為:“台灣既置於亞太戰略與安全架構下,民進黨的外交政策自然首重與美日的安全同盟關係的推展”。
  
  6.反對馬英九當局現行的“外交休兵”政策。2008年8月9日,蔡英文在一場名為“新政府就任後的台灣安全形勢”的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外交處境’是中國打壓的結果,必須要凸顯中國的不合理,但被害人卻與加害者協商‘我不挣扎,你就不來打我’,這樣如何爭取友邦為台灣發聲?”對於馬政府的“外交休兵”策略,蔡英文進一步抨擊説:台灣是自我繳械,未謀其利、先受其害;2011年2月8日,針對菲律賓將涉及跨國詐騙的台灣人遣送至大陸一事,蔡英文表示:“這是馬政府近年來外交工作最大的挫敗,也顯示‘外交休兵’政策路線的錯誤,更是對‘外交休兵’政策最大的警訊”;蔡認為馬英九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方式使台灣喪失尊嚴、“不對等”,揚言要“有尊嚴的加入國際組織、平等參與國際活動”。
  
   7.對於釣魚台、南海等敏感問題,拒絶與大陸合作。2009年3月15日至17日訪日期間,蔡英文説:台灣對釣魚島主權的主張與中國完全無關;台日之間對此的“主權爭議”是台日“兩國”的問題,也與中國無關。2010年11月1日,蔡英文主動向到訪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民進黨對釣魚台的立場從執政時期到現在未改變、政策持續。這四點態度包括,第一,主張釣魚台主權是台灣的;第二,相關爭議應該和平理性處理;第三,民進黨不考慮與中國大陸合作處理釣魚台問題;第四,希望雙方以對話,共同合作的態度來和平處理漁權及天然資源開發問題。6月20日,蔡英文在菲律賓表示:台灣對南海的主張,植基於以台灣為出發的“主權”主張,與中國的主權基礎不盡然相同。她擔心兩岸在南海議題上合作會引起其他國家對兩岸主權的混淆。
  
  對蔡的上述主張,我們做幾點評論:
  
  第一,蔡是典型的“理念型台獨”,其對外政策與“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的主張互為表裡,一脈相承,而且面面俱到,説明全都經過縝密思考。這也從反面提醒我們,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内,期待民進黨“轉型”是不現實的,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異絶不僅僅表現為“九二共識”與“台灣共識”的不同,而是在各領域、各種重大政策上的全面性的差異。如果我們僅僅因為民進黨提出了一兩個“新表述”就改變對其政策,甚至與之關係“正常化”,其結果必將是災難性的。
  
  第二,馬英九當局曾經强調“大陸政策位階高於對外政策、對美政策”,後來調整為“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相輔相成,同步前進,不會有所偏廢”。而在蔡英文那裡,兩岸政策只是其“對外政策”的一個部分,是其所謂“國際多邊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而且是要“跟著世界一起走向中國”,也就是“對外關係”優先於兩岸關係。這種政策的邏輯延伸就是台灣首先要拓展國際空間,爭取國際承認,即使為此傷害兩岸關係也在所不惜。
  
  第三,蔡英文曾説:“民進黨若再重返執政,會延續前朝政策,不會横柴入灶”,她如上台,估計也不會像陳水扁那樣蓄意生事挑釁。儘管這樣,但因為蔡把所謂“主權”、“尊嚴”、“對等”放在首位考量,因此很難延續馬英九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既有模式;在兩岸涉外爭議問題的處理中,也會因台灣方面的“主權”、“尊嚴”、“對等”訴求使“爭端解決”的難度加大。在與美日的關係中,馬的做法是“親美日而不反中”,實際是在二者間找平衡;而蔡雖然也表示要“重視與中國的關係”、要“尋求共同利益”,但其底牌是把中國大陸視為台灣的最大威脅,把共同對抗所謂“中國威脅”視為美日台的“共同利益”,這是一種“拉美日以抗中”的政策,其邏輯延伸就是即使美日不願為台灣火中取栗即不想抗中反中,台灣也要扮演一個“挑事者”的角色,把美日拖進抗中反中的漩渦中,顯然,這與當年陳水扁的“麻煩製造者”如出一轍。
  
  2011年12月2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