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研究

  爲了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學術研究》編輯部於1982年4月間邀請了廣州地區的哲學、科學社會主義、倫理學等方面的學術界部分同志舉行了座談會。

  與會同志一致認爲,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認真研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問題,是學術理論工作者的一項重大課題。在座談中,同志們就下面一些問題交談了意見和開展了討論。

  一、關於文明概念及文明建設的整體觀問題

  一些同志認爲,文明概念中所講的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是指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的發展狀况,也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關於物質文明,有的同志認爲它與生産力和生産關係都有直接聯繫,生産關係也可以包含在物質文明當中。在階級社會裏,與生産力直接聯繫的物質文明,一般不帶階級性;與生産關係直接聯繫的,一般則帶階級性。另一些同志提出,把生産關係劃入物質文明,則難於説明當代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比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高的問題,因前者的生産關係是没落的,而後者却是先進的。而且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兩個標誌看,物質文明進步狀態指的是生産力,不是生産關係。關於精神文明,有的同志認爲;①主要包括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以及社會政治思想和倫理的發展方向和水平這兩個方面。因我國復雜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目前對後者的需要更爲迫切,但若絶對地把後者作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首位任務則不妥;②精神文明只包括知識、修養、信念,是不完全的,應把上層建築特别是所有的意識形態如文學、藝術等都包括進去。

  還有些同志認爲:文明概念中所講的社會進步狀態不僅包含物質的、精神的,還有其他方面的進步狀態,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進步狀態。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總是在多義上使用文明一詞的。可見文明是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不僅僅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馬克思也説過:物質生活的生産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可見,政治生活是一個獨立的方面,是個“中介”環節,它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起着“中介”的作用:①是指導這兩個文明建設的方向;②是直接推動這兩個文明的建設。有些同志還提出了社會文明建設的整體觀問題,即是説,不僅要講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時抓,而且要把社會文明與個人文明同時抓,要認真地抓好個人文明。個人文明與整體文明不能分割,又相對獨立,包括:①如恩格斯所説,使人最終脱離動物界成爲真正完美的人,②使個人的聰明才智、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③使人從自然壓迫下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走向人類徹底解放的共産主義社會。

  二、關於精神文明是否有核心内容的問題

  一些同志認爲,精神文明應有核心,但核心是個歷史的發展的概念,而不是固定不變的東西,把道德、政治思想等等任何一種東西看成是所有社會形態、各個不同時代的精神文明的共同的核心,是不妥的。因古代的精神文明的核心不一定是道德,而中世紀的歐洲却有以宗教爲其核心的,至於近代和現代,人文主義思潮和政治法律就曾經是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核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則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核心的。

  另一些同志則認爲:精神文明不提核心問題爲好,但在其中有起主導地位的東西。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它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起着决定性的指導作用,同時又標誌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性質,規定和制約着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方向。然而,這個指導(或主導)作用不能没有科學、教育、文化等做基礎,不能離開知識基礎。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結構看,應該包括: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②大力發展科學、教育、文化等知識基礎;③加强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④進行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一般原理和知識的普及教育。

  三、關於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物質生産與精神生産的相互關係問題

  一些同志認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係,從其實質上來説,就是物質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的表現:①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和前提;②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的反映和産物,③精神文明有相對獨立性,對物質文明有反作用。持以上觀點的同志還認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辯證關係是多層次的,包括:①社會生産與科學技術的辯證關係;②物質生産與生産方式的辯證關係,③物質生産與各種意識形態的辯證關係。

  還有的同志在發言中提出,把社會生産分成物質生産、生命生産和精神生産三個主要形式,這是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提出的思想。根據這個思想,物質生産産生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生産産生社會的精神文明。它們都是由人們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産物。要研究精神文明,必須研究社會生産,要研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係,必須研究物質生産與精神生産的關係。馬克思説過: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産的一些特殊的形態,并且受生産的普遍規律的支配。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弄清:①精神生産與物質生産、生命生産的關係;②精神生産本身的“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關係;③精神生産的各個部門、各個部類之間的關係。

  最後,與會同志一致認爲,如何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去進一步探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現在僅僅是開始,還有待今後不斷努力。

  (這是作者首次綜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活動的報導,發表在《學術研究》1982年第3期,《廣州日報》1982年5月2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