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經濟基礎”的涵義是什麽

《廣州日報》編輯同志:

  貴報刊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提要》中關於“經濟基礎”這一概念,與其他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或輔導材料的提法不同,怎樣理解?

  廣州遠洋航修站〓蔡ⅹ深

蔡ⅹ深讀者:

  您的提問現作如下回答:“經濟基礎”是唯物史觀中一個重要的概念,但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下過明確的涵義,我國哲學界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對它的涵義進行過争論,現在還有不同意見,主要有五種:一、“經濟基礎”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産關係的總和,不包括生産力,這是傳統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提要》中持此觀點;二、“經濟基礎”是多種生産關係的總和,不包括生産力,所謂“多種”,是指占統治地位和不占統治地的生産關係,前者爲主,搆成一個統一的經濟基礎;三、“經濟基礎”就是物質資料的生産方式,既包括生産關係,也包括生産力,廣東高等院校編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簡要讀本》基本上與這個觀點相同;四、“經濟基礎”既包括生産關係,又包括生産力,既包括占統治地位的生産方式,又包括不占統治地位的生産方式,華師大哲學研究所編寫的哲學輔導材料即持此説;五、認爲上述四種觀點都有道理,因爲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經濟基礎”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此五種觀點,都有待於進一步探討,不能輕易説誰對、誰錯。如果采用第一種觀點,“經濟基礎”就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産關係的總和,也就是這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這樣,它就不會等同於“生産方式”的涵義。因爲“生嚴方式”是人們謀得生活資料和生産資料的具體方式,是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統一體,是社會物質生活最重要的條件。如果采用第三種或第四種觀點,應該説,“經濟基礎”同“生産方式”這個概念的涵義則是相近的,甚至於是等同的。

  (這是作者作爲《廣州日報》答讀者問的文章之一,發表在《廣州日報》1985年2月7日。作者曾從1984年11月-1985年12月間,連續在該報發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提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要》和《科學社會主義提要》三書約18萬多字的科普文章,因有爲該報代答群衆來信之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