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精神文明學的研究内容之三

  精神文明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三,在於精神生産方式及其内部的聯繫、精神産品的類别、價值的特性、精神生産者的地位與作用、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的一般規律,等等。通過這些研究,大體上便能把握精神産品的生産、交换、分配和消費這四個主要的環節。這也是精神文明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關於精神産品的生産、交换、分配及消費

  講物質生産,必然涉及到物質産品的生産、交换、分配和消費問題。同物質産品的生産比較,精神産品的生産也同樣如此。

  (一)精神産品的生産方式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不僅明確地指出社會生産包括了精神生産,而且明確地指出精神生産就是“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産”,它“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的語言中”。其後,馬克思還把自然科學及其應用方面也歸在精神生産這一領域之内。因此可以説,精神生産就是創造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幾大類型的精神産品的生産。精神生産得以發展的内在條件,則是精神生産的生産方式:其中,精神生産力是由精神生産者和精神生産資料這兩個因素搆成;精神生産關係是由精神生産資料所有制、精神生産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對精神産品的佔有的分配形式這三個内容所組成。

  精神生産的生産方式與物質生産的生産方式的關係並不是平行並列的關係,而是後者决定前者。因爲精神生産總是“隨着物質生産的改造而改造”的,支配着物質生産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着精神生産資料,他們調節着自己時代的思想生産和分配,個人的精神財富完全取决於他的現實關係的財富。社會主義的精神生産方式同樣取决於它的物質生産的生産方式。這兩種生産的生産方式的内部矛盾及其二者的相互關係,總的發展趨勢是基本適應的。這是區别於以往剥削階級社會的最爲明顯的特徵。

  (二)精神生産和再生産

  由精神生産方式决定的精神生産和再生産,從其過程可分爲簡單的精神生産和復雜的精神生産以及簡單的精神再生産和擴大的精神再生産。

  簡單的精神生産,是生産過程比較簡易,精神産品比較通俗易懂,具有應用性、普及性的精神生産。它是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審美素質的基礎,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直接源泉。同時,通過簡單的精神生産,可使高深莫測的基礎理論變化爲淺明易懂的應用效果,從而推動物質生産力的擴展。

  當然,對於簡單的精神生産,一要防止粗制濫造,二要給予鼓勵與支持。從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尤其在文化思想和審美素質普遍較爲低下的社會環境中,没有或削弱這方面的普及工作,就很可能發生文化的斷層,或走上歧路。現實生活中已經發出了一些危險訊號,如“黄色飢餓症”,固然事出因諸,但與我們對簡單精神生産的引導、製作等等一系列的政策乏力不無關係。

  至於復雜的精神生産,則是指精神生産過程比較復雜、精神産品比較深奥和專業化,具有較高學術或藝術性水準的精神生産。一部《紅樓夢》,是一部封建時代的没落史,作者匠心獨具,巧奪天工;一部《資本論》,把資本主義的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勝揭示得淋漓盡致,論者蓋世奇才,功高日月。因此,輕視復雜的精神生産,輕視基礎理論的研究,整個民族就不可能站在高山之頂。此外,任何社會都不能停止精神消費,因而不能停止精神生産。

  精神生産的不斷更新與重復,便是精神再生産過程。它包括簡單的精神再生産和擴大的精神再生産這兩種類型,前者是指在原有規模上進行的精神再生産;後者是指在擴大規模上進行的精神再生産。它們與物質再生産既有共同之處,也有所區别。我們在《精神文明論綱》一書中,對此已作了較爲系統的探索性的研究,當然,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深化。

  (三)精神産品

  由精神生産方式决定的精神生産的結果,必然會生産出一定的精神産品。

  所謂精神産品,就是指精神生産者在精神生産過程完結時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社會分工的出現,促使精神生産從物質生産中分化出來,也使精神生産者從物質生産者中分化出來,到此,“意識才能擺脱世界而去搆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精神産品。

  這裏所説的精神生産者,就是從物質生産者中分化出來,專門搆造精神産品的生産者。而精神生産過程,則是指精神生産者運用精神生産資料並作用於精神生産對象,搆造出精神産品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完結所創造出來的精神産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數量及質量,正象安徒生童話中皇帝的新衣一樣,是不會存在的。同時,這種精神産品又是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例如作家搆思的小説在未進入出版社出版之前,便是觀念形態的直接産品即精神産品,而出版之後的“出版物”,由於它已跨出精神生産過程的本身,就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而是間接意義上的精神産品。間接意義上的精神産品,本質上都是物質産品,由物質生産部門所生産。

  (四)精神産品的分類

  至於精神産品的分類,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如果從社會意識的角度進行劃分,可以有哲學、科學、政治和法的思想、道德、宗教、藝術等等的類别;如果從主體反映客體的角度進行劃分,可以有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和對人與自然和社會進行總體認識的精神産品的類别;此外,還可以從生産與消費關係或分别從生産、使用角度,以及從對象、傳播方式角度來加以類别。

  這些類型的精神産品,都各有其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一些出版物上刊出的論著、作品,其價格一般表現爲稿酬,類似這種情况的精神産品,爲之有價的精神産品,這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在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精神産品都是有價的。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産品都可分毫不差地用金錢來計算其自身所在的價值,也不是用金錢所能標示的價值,更不是所有的精神産品都是商品,所以有無價的精神産品的存在。歷史上許多價值連城的文化珍寶,是無法用金錢來作價的;從事社會主義的精神生産者,也不僅僅爲了挣錢而生産精神産品。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精神産品參與轉讓的形式,大體可分爲無償轉讓與有償轉讓。無償轉讓是指精神生産者把生産出來的精神産品通過各種方式無償給予需要該種精神産品者的轉讓。有償轉讓則是指精神生産者生産出來的精神産品按有償的原則出售,其中有低償轉讓、等償轉讓和高償轉讓的區别,類似於物質産品在商品市場中的情形。精神産品與物質産品在許多方面既有共同點,也有其自己的特性。這些我在《論社會主義精神産品的轉讓形式》一文中,已作了較爲詳細的闡述,這裏不另。

  (五)精神生産者

  講精神生産,必然涉及到精神生産者的地位與作用的問題。

  精神生産者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它本身並未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而是分屬於各個不同階級,並爲各自的階級利益服務。他們在生産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確定精神産品模式的創造性。精神産品模式其一是指精神勞動能力或精神勞動服務。“它的‘服務一經提供隨即消失’,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個‘耐久的(换句説話,‘特殊的’)對象或可以賣出的商品中’(在這些服務本身以外)”。另一種模式則是精神産品或精神商品,可以離開精神生産者和消費者而獨立存在或流傳於後世。這些,都是精神生産者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晶。

  二是選擇精神生産資料的科學性。進行精神生産,必須對精神生産資料加以科學的鑒别與運用。這就要求精神生産者不僅要掌握各自所從事的學科的特殊的研究方法,還要掌握各門學科的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在今天,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唯物辯證法來指導精神生産,從事精神生産資料的鑒别與運用。

  三是進行精神生産的艱巨性。這是由於精神生産者的勞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此外,精神生産者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則主要表現爲:一是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可以繼承的精神遺産;二是他們創造了許多具有時代精神的精神産品;三是他們爲社會發展提供了各種超前性方案;四是精神生産者爲物質産品、物質財富設計藍圖。

  因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社會的崇高責任。因爲人才是人類的精華,知識是人類的寶庫。面臨21世紀智能時代的挑戰,人們没有任何理由貶低精神生産者的地位與作用。社會主義精神生産者應當自尊自愛,自强自奮,爲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六)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

  這是精神文明學研究的應有之義。

  人們之所以創造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精神産品,目的還在於滿足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因此,精神生活是指人們滿足自身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享受和發展的活動過程。精神生活是社會生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

  一般來説,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政治生活决定着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没有解放,政治生活仍受壓抑,便很難有較爲健全的精神生活。但是,精神生活並非完全被動的東西,它對物質生活和政治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能低估。馬克思本人一生的物質生活極其貧困潦倒,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是極其富有的,也正是由他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偉大學説,使世界上許多受壓迫、受剥削的勞動群衆翻身做了主人,從而改善了物質生活和政治生活,也逐步地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

  在精神生活中,精神享受是更高的層次,没有高度的享受能力,不具備“高度文明的人”,他的精神享受是有限的。同時,精神享受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在社會主義國家,精神享受的權利與義務應是高度統一的。在這個前提下,人們的精神享受會隨着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而不斷豐富其内容與形式,提高其素質和水平。

  (這是作者爲搆思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與1989年4月所寫的論文。文中較早提出精神生産、精神産品、精神生産者、精神享受等一系列理論問題,認爲這是精神文明學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