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粤東米業巨子、愛國殷商:黄顯芝、黄詠雩父子事略

  前 言

  黄顯芝先生,廣東南海横江鄉人(一八六七—一九五三),以經營米業致富,自清末起任廣州商會會董,歷任廣州市米糧行主席、米糠行養和堂主席二十餘年,平生待人處事,公正誠信,對社會、國家貢獻良多。其子詠雩,襄理父業,服務社會,業餘賦詩填詞,玩賞書畫,蔚然成家,三十年代,聲譽已隆。吾家與黄氏有世誼之屬,又承詠雩之子福禄、福仁昆仲世兄提供家乘資料,爰將顯芝、詠雩父子事略刊載,以勵後學,并存歷史文獻焉!

  一、黄顯芝的行誼足爲後昆的模楷

  辛亥革命後,廣東軍政府建立初期,財政極爲困難,當年胡漢民任廣東都督,胡發行公債,向省港商界借款,並將清錢銀局封存不能流通的紙幣加蓋軍政府財政部發行印,要求商界承認通用。在總商會、七十二行、九善堂暨各團體召開會議上,黄顯芝手舉貨幣樣本,向衆聲稱:“此紙幣可在本埠買米。”由於黄氏首先提出,得到了紳商等七十二行的支持,通過了“總商會議决維持金融機關案”,廣東軍政府的財政由“無”到“有”,一躍而擁有一千一百萬可换物資的現金。胡漢民謂:“現在不虞匱乏了,還可支持他省的革命鬥争呢!”此有賴於黄氏首先在米糧行的推動,否則曷克臻此。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南京政府成立,孫中山被推爲臨時大總統,四月中山辭總統職,與胡漢民、廖仲愷回粤,胡復任廣東都督,廖任財政部長,黄顯芝捐贈銀一萬零四百元爲經費。

  一九一五年乙卯,七月廣州水灾,黄氏令所屬糧倉開放,賑濟附城鄉民,用大船五艘、小船若干艘接濟難民,分贈粥飯藥品,並捐棺木百具,爲遇難者善後。

  一九一六年七月,滇、桂軍攻穗,與龍濟光交戰卅餘日,附城南海縣一帶,鄉民均受兵禍,黄氏設栖流所於其家鄉——横江。難民在此栖止者數千人,施粥、飯、藥物。

  一九一八年七月,軍政府成立,置七總裁,黄氏謁請伍廷芳、唐紹儀,求免糧食印花税獲准,自後三十年,皆援以爲例,减輕民食負擔。同年歉荒,洋米亦輟運,僅仰給皖贛,米價騰貴。黄氏聯同行内巨子組“廣東糧食救濟會”,主持採運,先後運粤米石凡三十八艘,米價復平,粤人稱頌。民初穗城動盪,散兵遊勇,恃强横行,黄氏借款倡辦南海縣四司聯防局於廣州西郊北村,以維治安。

  一九二〇年十月,中山與伍廷芳回粤,恢復軍政府,當時海軍總長湯廷光爲臨時督軍兼省長,向廣州總商會籌借軍餉,黄氏借款二萬元。

  一九二二年六月陳炯明叛變,中山先生移節永豐艦,旋駐黄埔,至八月九日離艦赴滬,在此兩月中,艦上糧食及討逆各部隊之米糧供給,爲數甚巨,急如星火。黄氏在其子詠雩陪同下與伍朝樞晋謁孫大總統於永豐艦致慰勞敬意時,孫大總統提示借米,黄氏慨然即將白米數船,約六千餘袋(每袋約200斤)捐助軍糧,大總統執手嘉謝。

  一九二三年二月,中山回廣州就大元帥職,七月兵站總監羅翼群向米商訂購軍米七十五萬斤,限五天内交付,時米行共三十餘間,其中八間以黄氏爲經理,且爲該行主席,代表簽約。該項軍米欠價九萬餘元,黄氏並未領取。同年八月再向該行訂購軍米三百萬斤,亦如期交付,只領得米價三分一現金,餘下款項,久候而償還無期。自民初廖仲愷籌集革命經費糧餉,即與米糧行商之首黄氏建立友誼,以黄氏仗義爲國,贊襄革命,稱贊不已,每延請黄氏商議,輒親自驅車送返,優禮有加。聘黄氏爲諮議,黄氏謙辭不就。

  一九二五年六月省港大罷工伊始,香港數萬罷工工人返扺廣州,料及洋米進口必爲港英所阻,黄氏偕其子詠雩往見廖仲愷、蘇兆征商妥直接自安、邏、皖、贛購運米石, 由海路運粤。同年六月廿三日沙基慘案發生,人民激憤已極,罷工糾察隊,嚴禁物資輸港,港方亦禁轉運洋米,以爲報復。

  同年七月一日廣東糧食維持會成立,黄氏出任平糴主任。時廣州糧食供應緊,東江一帶尚爲陳炯明叛軍殘部盤據,西北水陸路不靖,要由湘軍、粤軍派兵護運方能通行。至七月中旬,運扺廣州米石只有五千擔,而由米糠行經辦米石已用海輪源源運到,糧食乃得紆解。

  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黄氏領銷金庫券五萬元。

  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以廣東一省之財力轉戰全國,政府多次向廣州商會借款,派銷公債,數以千萬億元計。黄氏皆踴躍認借認領,數目龐巨。

  一九二七年九月,廣州發生金融危機,政府又急需軍費,强行派銷公債,是爲著名之“四四借款”,有如竭澤而漁。米糠行被强行派借巨款,銀行亦被迫向米糠行追收貸款,因此只有抛售存米,套取現金上繳。黄氏所經營之糠店由全盛時的十二家,米機廠一家,營業額幾占全行業的三分一,居米業之首富,一變而爲虧損嚴重,負債纍累,幾致全綫倒閉。黄氏致敗,非經營無方,而是對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義無反顧的支持、超負荷的奉獻。

  黄顯芝自奉儉約,然卓識大度,急公樂善。慷慨捐輸,無吝色亦無矜容,人稱長者。

  黄氏退休,仍致力於家鄉敎育,捐資創辦横江小學、石門中學。

  一九四八年黄氏八十一壽慶,内政部呈請褒揚,總統蔣公頒“急公樂善”匾額,名列國家勛賢,載入國史册。晚年黄氏回横江本鄉居住,拜佛茹素以度餘年。

  一九五三年冬,黄公手持佛珠,背靠床上,安詳辭世,享年八十七歲,葬於穗城市郊龍眼洞高山之巔,子孫衆多,遍佈於世界各地。

  二〇〇〇年,廣州市沙河區文博會於黄氏墓旁刻廖仲愷贊譽黄氏“愛國殷商”四字,立石紀念。

  二、黄詠雩佐父業、廣結交、工詩詞,風雅之士也

  黄詠雩,字肇沂,號芋園(一九〇二—一九七五),爲黄顯芝先生第四子。詠公年幼聰穎過人,博文强記,弱冠受業於大儒簡竹居夫子之門,平生酷愛文學,工詩詞。二、三十年代在穗城文壇中有四黄之稱。四黄者,黄慈博、黄秩南、黄祝蕖與黄詠雩是也。先生而立之年,便有“南海詩人”之譽。當代騷人墨客,耆宿碩彦,相與唱酬,文酒雅集,極一時之盛。

  詠公亦精於考古鑒藏。嘗游北京,辨石鼓文爲秦犬丘世父所作。得天蠁琴,证爲唐韋應物之物。該琴與都樑琴、秋波琴、緑綺琴,並稱爲廣東四大名琴。此外,先生投身社會,服務公益,以兼善爲己任。

  一九二二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移節永豐艦,先生陪父晋謁中山先生於黄埔永豐艦,商妥捐贈數船軍糧之交接,以解燃眉之急。

  一九二七年顯芝公退休,詠雩繼承其父,被推爲廣州總商會委員兼米行主席。

  一九二八年先生北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一九二九年出版《芋園北江游草》,同年先生主持總商會、市商會聯合討論修正廣東印花税條例會議。主持米業、雜糧兩行聯席會議,反對皖省政府以武力强抽米照費,影響民食。九一八事變,日侵佔東三省,廣州市商界成立對日經絶交委員會,先生爲常委,主持會議,嚴厲執行檢査讎貨。

  一九三二年一月廿八日,日軍進侵上海,十九路軍英勇抗敵。消息傳來,先生主持了粤省各行商在廣州市商會召開的緊急會議,議决:立即成立廣東救國籌款委員會, 聯合海外團體,廣募款項,借作後援;並即席先由粤商界集款二十萬。黄爲常委兼主席,市商會暨各同業公會於二月一日再電匯廣毫銀十萬元以爲支援。

  以上所述俱爲先生爲社會服務之犖犖大者,其他慈善服務行誼從略。

  三、詠雩詩詞遺作甚豐,見所著天蠁樓詩文集

  本文限於篇幅,只録出其紅棉詩五首,與衆共賞。詩雲:

  紅棉五首 己巳 一九二九年

  韶華絢爛得春秾,被酒朱顔一笑逢。絳樹踏歌來火鳳,紫雲盤遶上花龍。英雄自負干霄氣,酣醉誰澆壘塊胸。未許攀枝輕擷取,渥丹膏沐若爲容。

  (李昌谷詩:盤盤花龍上紫雲。黎二樵雲:以狀紅棉最似。)

  黄木灣頭南海祠,花開如錦絮如絲。半天紅染波羅日,萬樹高輸古貝枝。春到清明無冷氣,老來矍鑠有雄姿。青溪碧嶂尋詩處,薄照銜山叫畫眉。

  夜半鮫人血泪零,吹爲紅雨灑南溟。兜羅春色傳丹國,忉利華鬘照楚庭。赤帝旗翻張火焰,阿香車走鼓雷霆。楊花落後罡風起,又見池塘絮化萍。

  鳳池争唱斑枝曲,龍樹猶舒寶蓋行。廿四番風各開謝,二三月暖乍陰晴。空山啼鷓黄婆洞,斜日飛花陸賈城。此去置身歌舞地,如茶如火過春明。

  (明初,汪廣洋有《斑枝花曲》見所撰《鳳池吟藁》。)

  密意綿綿憺若存,較量花事幾闌珊。蕭娘皁帳何須設,范叔綈袍自不寒。用世高才關國計,掞天文藻耐人看。萬千紅紫渾低首,日在瓊枝百尺竿。

  (《廣群芳譜》:木綿名古貝,一名攀枝,又曰斑枝,又名瓊枝。)

  己巳春暮,陳樹人設紅棉讌於東山樗園,桂太史南屏首唱紅棉七律一首,予得十首。報章刊傳,當時有“黄紅棉”之稱。黄凹園亦和作十首,題曰:“紅棉十首和詠雩”。其末章雲:自有天才自不知,楚庭絶頂醉題詩。風流跌宕真才子,綺思纏綿亦可兒。未免有情斜日裏,幾回相見落花時。草堂舊事如提起,争唱吾家黄肇沂。載《凹園詩續鈔》。予原稿已佚,僅憶録五首。

  四、詠雩先生逸事數則

  詠雩丈與家父鄧又同結交始於一九四〇年,當年葉遐庵、簡又文世丈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舉辦之“廣東文物展覽會”,詠丈與家父均被邀參與展覽事宜,爲出品人 (借出文物),因而在會場結識,其時家父廿五歲,詠丈三十八歲,長家父十三年,此六十年前之事也。家父四十年代在穗與詠丈常有往還,五十年代家父定居香港。嗣後滄桑多變,詠丈亦已歸道山有年。今春,以港大周錫   博士之介結識詠丈在港公子福禄、 福仁昆仲世兄,因而重續世誼,家父與餘, 同感慶幸。家父語餘詠丈逸事數則,囑爲記録,作爲紀念故人雲:

  1.詠丈未及而立之年,在穗城市郊龍眼洞山上營造生壙,石碑刻上“南海詩人黄詠雩之墓”,路人經過,甚爲矚目。

  2.三十年代詠丈曾先後兩年六月舉辦荷花宴,邀請政商曁風雅文士貴賓賞荷,席設廣雅書院荷塘之畔,餐具瓷器,每器(盛菜盆及碗具、茶具)均刻蝕彩色荷花,菜式每款俱以荷花、蓮子、荷葉伴制,清香撲鼻,邊食邊飲酒賞荷,此詠丈另一風雅事也。

  3.詠丈常語友人及子女,他一生不二色,此乃極難能可貴之事也。
  (本文收録於香港《春秋雜誌》2000年7月號,第894期第28~31頁。)
    (作者;鄧巧兒)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