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畢生支持革命的富商、詩人黄詠雩

  黄詠雩字肇沂,號芋園,廣東南海鹽步横江鄉人,出生於思想開明、熱心公益的巨商家庭。父親黄顯芝(1867—1953)爲廣州米商首富,全盛時營業額幾占全行業三分之一。清末任廣州商會會董,繼後當選爲廣州米糧行主席和米糠行養和堂主席,歷20餘年。1915年乙卯大水,開放所屬糧倉賑濟灾民。辛亥革命後,多次以捐贈、借款、領銷售金庫券等方式,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和北伐戰争。1924年,廣東省長廖仲愷曾簽發命令,肯定“愛國殷商黄顯芝,支援國民革命有功”,“特飭各屬軍警,對黄氏及其家屬,妥加保護,不得侵犯。”1948年,原國民政府“總統”曾發佈2461號褒揚令,“准予題頒廣州黄顯芝‘急公樂善’匾額一方”。

  黄詠雩是黄顯芝第四子,1907年隨父在廣州求學,師從嚴炳權、黄錦章、岑荔甫等塾師,因聰穎過人,博聞强記,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在父親及其周圍的朋友影響下,少年時代就思考治國安邦之策。他在《治安策》中,指出官吏重利輕權、要人植黨營私、軍民争權、上下隔閡四弊,主張尊重民意,大公無私,賞罰分明。隨着年齡增長,逐漸認同孫中山先生“平等博愛、天下爲公”的理念。

  1921年,黄詠雩與何勝瑜女士結婚,以店員身份協助父親處理對外交往事務。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避難永豐艦,並在黄埔設大元帥府,指揮平叛,急派伍朝樞召見黄顯芝。黄詠雩陪父親上永豐艦晋謁大總統,商定捐助軍糧六千餘袋,達120萬斤,緩解了陸海軍即將斷糧之困。1925年省港大罷工,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内,廣州的糧食主要由黄氏的米糠行養和堂這供應,由黄詠雩到罷工委員會領取“許可证”,運米海輪順利在珠江通行。

  1927年黄顯芝退休,次年起,黄詠雩當選爲廣州總商會委員、米糠養和堂主席、米糠發行同業公會主席、汽車運輸同業會主席、廣州商會常委,並出任横江鄉事委員會主席、南海縣參議員、廣州市參議員。1933年,當選爲廣東省商會聯合會第一任主席,成爲廣東商界領袖,當時他只有31歲。黄詠雩作爲我國民族資産階級的代表人物,對支持抗日、緩解民困和參與文化教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支持抗日將領蔡廷鍇、蔣光鼐抗戰
  (1902—1975)(本文收録於:佛山市炎黄文化研究會、佛山市政協文教體衛委員會編 2009年9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佛山市歷史人物録》第二卷第283~289頁。)
  (作者:郭焕文 羅彦鏗)


  1932年1月28日,日軍侵犯上海,十九路軍英勇抗敵,消息傳來,全國振奮。黄詠雩主持廣東各行商會召開緊急會議,議决成立廣東各界救國籌款委員會,並被推選爲主任委員。會議籌得捐款20萬元,立即電匯上海十九路軍。他主持的米糠行業公會、汽車行業公會和横江小學也帶頭捐款,多次爲抗日救國出錢出力。4月28日,他主持廣東各界籌款會執委會第三次緊急會議,將籌得的5萬元捐款直接交十九路軍後方辦事處。30多年後的1965年,蔡廷鍇、蔣光鼐將軍南來廣州,特别約見黄詠雩,對他當年支援十九路軍的義舉,表示贊賞。

  反對苛捐雜税,爲民請命

  1933年,時值世界經濟危機,蔣介石對我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任命陳濟棠爲南部五省剿共司令。南京政府爲籌集巨額軍費,置民生苦困於不顧,决定開征洋米税。剛當選廣東省商會聯合會主席的黄詠雩,血氣方剛,仗義執言反對苛征,並代表米糠行通電,敦促當局收回成命。陳濟棠看準南京當局開征洋米税勢在必行,改變原來的態度,以扶助農村經濟爲名,搶先在廣東開征舶來農産品專税,變國税爲省税。引起群情汹涌,潮汕地區缺糧嚴重,反對之聲尤爲强烈。米糠發行同業公會召開會員大會,通過抗征决議,實行停辦、停保、停運,抗繳税款,一時沸沸揚颺。陳濟棠爲防止全省抗税風潮蔓延,誣告黄詠雩向同行勒索巨額交際費,下令把他拘捕人獄,在黑牢度過了286天。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廣州市長陳策、地政局長黄仲瑜提名,經南京政府詮叙部審查,認定此爲冤案,推薦黄詠雩任廣州地政局秘書。接着,國民黨部派令他爲地政局黨部籌備員,他聲明本人從來没有參加國民黨,拒不受派,並於1947年辭去廣州地政局秘書職務。

  扶貧救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

  黄詠雩辭去地政局職務後,被社會局任命爲廣州愛育善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這是廣州三大善堂之一,擁有房屋數百間、田地數千畝的産業。他開辦8所平民小學,設置醫務所贈醫送藥,開展扶貧救灾活動。白天義務在善堂上班,中午也在善堂就餐,以方便工作。他把善堂打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各方好評。

  興辦教育,培養人才

  黄詠雩深知,祖國要振興,教育實爲本。他與鄉人一起創辦了横江小學,義務兼任校長,無論嚴寒酷暑,或滂沱大雨,他都從廣州趕回横江參加周會。當學校無法發放教職員薪金時,就自己拿出錢來支付。1930年,他捐資興建横江圖書館,贈送全套《萬有文庫》,獻出自己的部分藏書。他又是南海石門中學創始人之一(現横江圖書館的大門右側,還竪立着由黄榮康撰文、黄金海書寫、商承祚作篆額的碑記《横江圖書館記》,詳細記栽了黄詠雩等人創辦横江圖書館和横江小學的經過。當年黄詠雩參與創辦石門中學、任校董副主席所立的奠基石,以及石門中學校門前的碑記,至今仍鑲嵌在學校大門的門柱上。),廣州千頃中學校董會董事,贊助過廣東國民大學的建設,1936年任廣雅中學總務主任。他在主持廣州愛育善堂工作時,幾經艱難曲折所辦的8所小學,收費低廉,使貧苦大衆子弟有機會上學,做了一件大好事。廣州解放後,這8所小學都轉爲公立小學。

  精於鑒賞,富於收藏

  黄詠雩的文物鑒賞、考證水平很高,他收藏過上起商代青銅器,下至清代書畫等大批珍貴文物,包括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天蠁琴,有《石鼓文是秦犬丘世父所作考》傳世。他愛護珍藏文物,不屑炒買炒賣,尤其反對把我國文物轉賣給外國人。廣州淪陷時,他全家避居香港九龍,當時一些外國人和港澳古董商人,瞅準内地人逃難到港澳的機會,大肆搶購中國文物。盡管那時他經濟困難,寧願變賣家人首飾,也不轉賣珍貴文物。他認爲中國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應爲中國保有。黄詠雩積極參與葉恭綽等在香港避難的文化人宣傳抗日救國、搶救文物活動,所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參與編輯《廣東文物》一書。他收藏的文物,新中國成立後一部分爲國家收購珍藏。

  黄詠雩對嶺南文化的卓越貢獻,一直爲人津津樂道。他在經商之餘,活躍於南粤文壇,與同時代的嶺南文壇代表人物都幾乎有交往。少年時除得幾位塾師指導,曾師事陳祥和、簡朝亮等飽學之士。他與陳伯陶、吴道镕、江孔殷、汪兆鏞、黄佛頤、高劍父、高奇峰兄弟、陳樹人、陳述叔、葉恭綽、黄賓虹、莫天一等嶺南名士過從至密,與温幼菊、王秋湄、鄧爾雅、馬武仲、張大千、黄君璧等名家切磋唱酬。他多次暢遊祖國壯美河山,飽覽兩廣、湘鄂、江浙、齊魯、幽燕、陝甘等名山大川和歷史古迹,眼界開,見識廣,無論對文史、詩詞、佛道、哲理,還是考古、鑒賞、收藏,都大有裨益。1935年,他耗費數年心血整理編輯的《芋園叢書》終於面世。叢書綜合了碧琳琅館叢書與翠琅玕叢書(碧琳琅館叢書:光緒年間廣東道員方柳橋,住廣州城北獅子橋聚龍裏,築有藏書處碧琳琅館,他所編的叢書都是海内少見的孤本;翠琅矸館叢書爲馮兆年所刻。),經修殘、補缺、增訂,收録了唐、宋、元、明、清、今人的珍貴著述130餘種,每套200餘册,分贈給各大圖書館。以一己之精力、財力,經營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足以令人敬佩,而最爲人稱道的,則是他功力深厚的詩作。

  早在二三十年代,黄詠雩便以詩詞著稱,與黄祝蕖、黄慈博、黄任恒並稱“四黄”,有“南海詩人”的美譽。在他逝世20多年後,廣州市、荔灣區的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重新整理他的全部詩文,合編《天蠁樓詩文集》(共三册),1999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三部分,選録了作者20世紀20至70年代撰寫的《芋園詩稿》1294首,《天蠁詞》192首和《芋園文存》25篇,以及近期徵集其親友、故舊、專家撰寫的追思、注釋文章10篇。每部分按作者年齡分段,詩歌按體裁(樂府、古詩、律詩、絶句)和創作年代先後編排。題材廣泛,包括民間疾苦、抨擊時弊、戰亂憂傷、登臨寫景、投贈唱酬、咏物言志,以及對後代的教誨,對“大同”世界的追求。其中以反映抗日的愛國詩詞最爲精彩動人。如直接歌頌對日抗戰的《南瓜店紀張自忠將軍殉國事》,指責國民黨政府違反全國人民堅决扺抗侵略意願,消極忍讓,積極反共的《丁醜感事》、《戊寅感事》,斥責投降賣國將領和漢奸的《太息》,等等。

  黄詠雩嚴格教育子女,勉勵他們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他的八個兒女和孫輩兩代幾十人,大都完成瞭高等教育,成爲科學教育、文化藝術領域的中堅。長子黄福增爲清華大學畢業的高級工程師;二子黄海參加革命奔赴陝甘寧地區,離休前是國家統計局方法制度司司長、黨組成員;二兒媳沈明葆退休前爲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五子黄福五退休前爲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食品係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孫中如(原名忠恕)、中羊(原名忠義)是加拿大著名畫家,曾兩度回國在廣州、佛山、深圳舉辦畫展。2005年6月在廣州舉辦的《他鄉、故鄉——加籍華人黄中如、黄中羊油畫展》,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加拿大駐廣州領事館總領事陳寶珊出席畫展開幕剪綵。

  參考文獻:

  [1]《天蠁樓詩文集》,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2]方誌欽、黄天申《陳濟裳治粤時期的廣東商會運動與抗税風潮》,載《羊城古今》2002年第一期。

  [3]鄧巧兒《前粤東米業巨子、愛國殷黄顯芝、黄詠雩父子事略》,載《春秋雜誌》2000年7月號。

  愛國殷商、詩人黄詠雩(本文收録於:2009年9月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南海文史資料》第40輯 第294~292頁。)

  郭焕文 羅彦鏗

  一   

  黄詠雩(1902—1975),字肇沂,號芋園,廣東南海鹽步横江鄉人。其父顯芝(1867—1953),經營米業,爲廣州米業首富。

  二   

  黄詠雩爲顯芝先生的第四子,幼即聰穎過人,博聞强記。1907年即隨父在廣州求學,師從嚴炳漢、黄錦章、岑荔甫等塾師。

  顯芝先生福利邦國,贊襄革命,熱心公益,嘉惠民生,忠信慈和的高尚品格,使其後代深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早期的中華傳統教育,又給詠雩靈魂深處植下深刻的烙印。少年時代,他就在《治安策》中寫道:“民國現象不治不安,一由官吏重利輕權也,二由要人之植黨營私也,三由軍民之争政也,四由上下之隔閡也,此四者實致今危亂之由來。欲治此弊,首要重權輕利,元首受人民所托,潔己從公,勿爲利誘,下令官吏不準擅離職守,營謀私利,厲行貪職之罪罰,以肅官方;次及務得人民公意,以期大公無私;又次軍民分責,國防民防,劃清權限,嚴禁武人干涉民政;再次必要上下統屬,無論文武,頒佈下級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命令,執行上官御下,賞罰嚴明,不容有跋扈之行爲。”他認爲“凡兹四策,實在施行,自可速救時局之危亂,以保治安,其餘振興實業,普及教育,修治武備,一切長治久安之策,陸續舉行,何患不治不安之流弊也哉。”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同傳統的私有觀念决裂,反腐倡廉,大公無私,即可治國安邦。我們可以看到,少年時代的黄詠雩,就很有抱負;從另一個側面,我們又可以看到,他的愛國愛民思想,是與乃父顯芝先生一脈相承的。

  時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領導國民革命,相隨左右者皆當世英杰,能武善文。其中多與黄父顯芝相交甚好,以其子詠雩性厚學端而才且美,皆樂於耳提面命。承師長父執教誨,詠雩敬佩認同孫中山先生之理念:自由平等,仁義博愛,天下爲公,世界大同。

  1921年,黄詠雩與何勝瑜女士結婚,婚後以店員身份成爲其父對外交往的助手。1922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避難永豐艦,並在黄埔設大元帥府,指揮平叛。而艦上糧食緊缺,黄埔並無藏糧。孫中山急派伍朝樞召見黄顯芝。詠雩先生即陪其父晋謁大總統於永豐艦,商定捐助軍糧數船(六千餘袋,達120萬斤)之妥善交接,使孫中山統率的陸海軍緩解斷糧之困。1925年,省港大罷工,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内,廣州的糧食供應,主要由黄氏的米糠行養和堂供應,每有運米海輪進入珠江,均由黄詠雩往罷工委員會領取“許可证”,順利通行。

  1927年,顯芝先生退休。1928年起,黄詠雩當選爲廣州總商會委員、米糠養和堂主席、米糠發行同業公會主席、汽車運輸同業公會主席、廣州市商會常委並出任横江鄉事委員會主席、南海縣參議員、廣州市參議員,至1933年,當選爲廣東省商會聯合會常務委員、第一任省商聯會主席,成爲廣東商界的領袖人物,時年僅31歲。黄詠雩作爲我國民族資産階級的代表,對我們民族振興、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重大的貢獻:

  (一)勇於支持抗日將領蔡廷鍇、蔣光鼐抗敵

  1932年1月28日,日軍侵犯上海,十九路軍英勇抗敵。消息傳來,全國爲之振奮。黄詠雩先生主持廣東各行商會召開緊急會議,議决立即成立廣東各界救國籌款委員會,黄被推選爲主任委員,並即席由粤商界捐款20萬元,立即電匯十九路軍支持抗日。黄氏在他主持的米糠行業公會、汽車行業公會及横江小學帶頭捐款,多次主持救國籌款會議,爲抗日救國出錢出力。他堅持民族大義,主張愛國捐款應專力接濟十九路軍及其他各地抗日救國將士與救濟受難同胞,反對截留捐款用於“剿共”打内戰;黄氏主持會議,决定組團赴滬慰勞十九路軍,并排除干擾,親赴上海,面見蔡、蔣兩將軍。4月28日,黄氏又主持廣東各界籌款會執委會第三次緊急會議,决議將五萬元交十九路軍募兵總隊長許濟,由後方辦事處核收。1965年蔡廷鍇、蔣光鼐將軍回到廣州,約見黄詠雩先生,對先生當年支持十九路軍的義舉,表示贊賞。

  (二)興辦教育,培養人才

  黄詠雩熱愛祖國,熱愛歷史悠久的炎黄文化。他認爲,振興祖國,必須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因此,他與鄉人一起,創辦了横江小學,兼任校長,不要報酬。無論是嚴寒酷暑或滂沱大雨,都從廣州趕回横江,參加周會。當横江小學無法支付教職工工資時,他自己出錢拿來支付工資。1930年,他捐資興建横江圖書館,還爲圖書館捐贈一整套《萬有文庫》和獻出自己的部分藏書。他又積極籌辦南海縣石門中學,任校董會副主席,是該校的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僅爲家鄉辦事,在廣州,他是千頃中學校董會董事,他還贊助過廣東國民大學的建設;1936年任廣雅中學總務主任;在主持廣州愛育善堂工作時,幾經艱難曲折,辦起了八所小學,這些學校收費低廉,爲貧苦大衆的子弟入學,做了一件大好事。解放後,這八所小學都成了公立小學。

  (三)反對苛税雜税,爲民請命

  1933年,時值世界經濟危機,蔣介石又對我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陳濟棠被任命爲南部五省剿共總司令,南京政府爲籌集巨額軍費,置民生困苦於不顧,决定開征洋米税。其時,當選爲廣東全省商會聯合會主席的黄詠雩,正是血氣方剛,他仗義執言,要求財政廳改善營業税,反對苛征,並代表米糠行業通電反對當局决定,呼吁當局收回成命。

  陳濟棠看準南京當局開征洋米税勢在必行,爲籌集軍費,乃一改數月前反征洋米税之態度,以救濟農村經濟爲名,搶先立即在廣東開征舶來農産品專税,實行變國税爲省税,奪爲己用,在征税章程公佈即日(9月16日)執行。洋米税款,最終實由人民承擔,故人民紛紛表示反對,潮汕地區缺糧嚴重,反對之聲尤爲强烈,米糠發行同業公會召開會員大會,作出决議抗征,實行停辦、停保、停運,抗繳税款,掀起了汹涌的廣東抗征洋米税風潮。

  廣東軍閥陳濟棠對此大爲不滿,爲防止全省抗税風潮蔓延,誣告黄詠雩向同行訛詐勒索交際費五六萬元之巨,下令拘捕黄詠雩,黄蒙受不白之冤,因而坐牢286天後,才於1934年10月3日出獄。

  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廣州市長陳策、地政局長黄仲榆提名,經南京政府詮叙部審查確定:1934年2月17日廣東省罰黄之决定乃一冤案;黄氏於民國有功,符合《公務員任用法》之規定,獲薦任廣州地政局秘書。國民黨部派令爲地政局黨部籌備員,黄聲明本人從來没有參加國民黨,拒不接受,並於1947年辭去廣州地政局秘書職務。

  (四)扶貧救灾,熱心社會救濟事業

  黄詠雩辭去廣州地政局秘書職務後被社會局任命爲廣州愛育善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該善堂爲廣州三大善堂之一,産業有房屋數百間,田地數千畝。黄氏就任期間開辦八所平民小學,設立醫務所,義診贈藥,扶貧救灾。但黄從不拿薪金,日間在善堂上班,中午也在善堂進食。廣州解放後,繼任善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賬目清楚,不辭勞苦,不計報酬。

  (五)精於鑒賞,富於收藏

  黄詠雩先生的文物鑒賞、考證水平是很高的,他收藏過上起商代青銅器下至清代書畫等大批珍貴文物,曾收藏過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天蠁琴;他曾作過許多有價值的考證,有《石鼓文是秦犬丘世父所作考》等傳世。他愛護珍藏文物,不屑於炒買炒賣,從不牟利,尤其反對把我國文物賣給外國人。廣州淪陷時,他全家避居香港九龍。當時,一些外國人和香港、澳門古董商人,瞅準内地人逃難到港澳的機會,大肆搶購中國文物,盡管他那時經濟困難,而寧願變賣家人的首飾,也不變賣珍貴文物。他主張:中國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應爲中國保有。他積極參加葉恭綽等在香港避難的文化同仁,宣傳抗日救國、搶救文物的活動。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參與《廣東文物》編輯工作。

  解放後,他收藏的文物,一部分爲國家收購收藏,一部分在文革中散失。

  三   

  黄詠雩先生經商之餘,活躍於南粤文壇,與同時代的嶺南文壇代表人物,都幾乎有交往。他不但是一個愛國愛民的殷商,也是一個才藝過人的儒商碩彦。先生少小時,先後師事嚴炳漢、勞錦章、陳祥和、岑荔甫、簡朝亮等幾位飽學之士,及長又結交名流,一時名彦耆宿如陳伯陶、吴道镕、江孔殷、汪兆鏞、黄佛頤、高劍父、奇峰兄弟、陳樹人、陳述叔、葉恭綽、黄賓虹、莫天一等均折節與交;温幼菊、王秋湄、鄧爾雅、馬武仲、張大千、黄君璧等都相與切磋唱酬,闡揚風雅。同時,他多次出遊,飽覽兩廣、湘鄂、贛皖、江浙、齊魯、幽燕、陝甘的名山大川和歷史古迹,眼界開,見識廣,由是無論文史、詩詞、佛道、哲理、考古、鑒賞、收藏都大有收穫。1935年,黄氏耗數年心血整編之《芋園叢書》出版。該書乃南粤名刊碧琳琅館叢書與翠琅圩叢書相合,經修殘、補缺、增訂,收集了唐、宋、元、明、清、今人的珍貴著述130餘種,每套200餘册,分贈給各大圖書館。這項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足以令人稱道了,而最爲人所稱道的是他功力深厚的詩作。他自己也認爲是這樣的。

  早在二、三十年代,先生即以詩詞稱著於嶺南文壇,與黄祝蕖、黄慈博、黄任恒並稱“四黄”,有“南海詩人”的美譽。

  1999年,由廣州市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荔灣區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合編的黄詠雩著《天蠁樓詩文集》(共三册),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三册《天蠁樓詩文集》是在1997年編印的《天蠁樓詩詞》四册的基礎上,以黄金海、程維增、羅雨山、樑荔夫、陳哲等鈔寫的版本進行精選,重新審訂後編輯而成。它選録了作者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撰寫的《芋園詩稿》十四卷1294首,《天蠁詞》四卷192首和《芋園文存》25篇,包括樂府、古詩、律詩、絶詩等體裁詩詞作品,以及近期徵集其親友、故舊、專家撰寫的追思和注釋的文章10篇。全書按詩(《芋園詩稿》)、詞(《天蠁詞》)、文(《芋園文存》)及附録分爲三部分,每部分按作者年齡分段,詩歌體裁(樂府、古詩、律詩、絶句)和創作年代先後編排。題材廣泛,包括民間疾苦,抨擊時弊,戰亂憂傷,登臨寫景,投贈唱酬,咏物言志,以及對後代的教誨和對“大同”世界的追求。其中以反映抗日的愛國詩詞最爲精彩動人。

  有直接歌頌對日抗戰的《南瓜店紀張自忠將軍殉國事》(七古,《天蠁樓詩文集》下簡稱《文集》上册175頁);有指責國民黨政府違反全國人民堅决扺抗侵略意願,消極忍讓,積極反共的七律《丁醜感事》(《文集》上册251頁),《戊寅感事》(七律,《文集》上册253頁);有斥責投降賣國將領和漢奸的《太息》(七律,《文集》上册252頁),有抨擊時弊,描寫軍閥混戰時期的官兵强拉民夫勞役的慘狀龢民間疾苦的《野田黄雀行》(樂府上册9頁)、《拉夫行》、(七古,上册165頁),《仁化縣途中》(七律,《文集》上册74頁)。在《虎門篇》(七古,《文集》上册170頁)中,詩人大力歌頌了林則徐、關天培、陳連昇等的反英鬥争,藉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

  詩人還寫了不少咏物詩、登臨詩,藉以抒發自己的感情懷抱,如《杜鵑花》(《文集》七律上册260頁)、《晚發惠州》(七律,《文集》上册75頁)等等,同樣表現出詩人愛國主義思想和悲憫生民的高尚情懷。

  四   

  詠雩先生注重禮義傳家,文化科學興邦。以“舜人也,予亦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勉勵後代,要做好人,做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學好文化科學技術。

  他的八個兒女及兒媳、女婿以至孫輩兩代好幾十人,都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大都完成瞭高等教育,成爲科學教育、文化藝術領域的中堅,其中二子黄海解放前即奔赴陝甘寧邊區,離休前爲國家統計局方法制度司司長、黨組成員;二兒媳沈明葆退休前爲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五子黄福五退休前爲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食品係主任,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六子黄福禄任香港鋼琴教師;七子黄福謙在美國加洲任針炙醫生;八子黄福仁在香港從事自由職業;二女婿楊初爲著名國畫家、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荔灣區政協常委;長女黄雙璧退休前爲中國科學院廣州測試所圖書館館員。其長女莊丹璧、女婿朗阿當是美國醫學碩士、博士;二女黄雙綺是廣州退休的中學教師;長子黄福增爲清華大學畢業的高級工程師,已故;長媳黄妙婉爲退休教師,現在加拿大安享晚年,其子中如(原名忠恕),中羊(原名忠義),均爲加籍華人,著名畫家,曾兩度回國在廣州、佛山、深圳舉行畫展。2005年6月在廣州舉辦《他鄉、故鄉一加籍華人黄中如、黄中羊油畫展》,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加拿大駐廣州領事館總領事陳寶珊出席剪綵。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