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奧巴馬主政與中美關係的未來

  2008年11月4日,將成為美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重要一頁:美國建國232年來首次選出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的當選,不僅意味著種族融合已經成為美國主流價值觀,更意味著“改變”(CHANGE)的深入人心。 

  “窮則變、變則通”,這句充滿濃厚東方智慧的箴言很符合今日美國選民的心理。大多數的美國人選擇了“改變”,期望新的領導人能夠帶領美國走上新路,一洗過去八年共和黨政府推行單邊主義及混亂的政經政策,恢復和再現美國往日的榮景。就此而言,奧巴馬的勝利不僅歸功於種族融合,更是美國政治制度糾錯機制的效能顯現,可謂制度的勝利。 

  作為中國人,在為美國公眾消除種族主義歧見,大膽革新、選出新人叫好的同時,不免也關心新人新政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奧巴馬當選後,中國領導人在第一時間迅即致電表示祝賀,胡錦濤主席還與他直接通話。從這些電文和電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領導人對於奧巴馬的當選是感到由衷高興的,對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重視中美關係發展,主張中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享全球發展機遇表示讚賞。奧巴馬則表示希望同中國加強在安全、氣候變化、地區熱點等問題上的磋商與協調,推動美中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熟悉中美關係的人士皆知,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對華政策上最大的差異在於:共和黨強調地緣政治與安全戰略,對華政策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而民主黨則更多地偏向人權、宗教、貿易糾紛等,以自由主義為政策導向。但奧巴馬在與胡錦濤的通話中並未提及這些話題,反倒是以融合性思維提出在現實的基礎上發展中美關係,不免使人對未來中美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有所期待。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中美關係的鞏固與議題轉換在過去八年中已經逐漸成型。小布希政府上台之初,對民主黨克林頓政府致力於發展“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的對華政策嗤之以鼻,用對抗性思維作為對華政策的指導,以“戰略競爭者”定位中國,將“遏制”中國發展作為主線。但這個政策由於背離了世界發展的主流,很快就不得不根據形勢需要做出調整。結果八年下來,小布希政府在外交上唯一可以自誇的竟是“成功地構建了美中關係”。八年前,支撐中美關係的主要是“經貿”一柱;而八年後的今天,築固中美關係的支柱已經遍及金融、區域合作、地區熱點、環境與能源、安全合作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廣泛的共同利益。正是這些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將中美捆綁在一起,推動兩國合作關係邁向新階段。 

  在接過共和黨遺留的爛攤子之際,奧巴馬首要處理的將是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然而,今天美國的經濟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處理,都離不開國際合作,特別是離不開擁有巨大外匯儲備存底、在金融領域內舉足輕重的中國的合作。可以預見,奧巴馬的對華政策註定將是一個合作性的政策,是一個以協商、對話、合作、互利、共享為內涵的政策。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未來在中美關係的發展之中可能還會有糾紛,可能仍會出現曲折和反復;但這種現象將不會成為主導兩國關係發展的主流。因為,中美關係的穩固和發展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兩國民眾的期待。 

  (原載2008年12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