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執政過半:馬英九推動兩岸政策實現戰略轉換

  5月7日,半官方的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正式成立,國家旅遊局局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與台灣“觀光局”長賴瑟珍、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等出席開幕儀式;此前的5月4日,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北京辦事處在京揭牌成立。這是兩岸關係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顯示兩岸和平發展向深層次延伸、兩岸互信進一步加強;同時,也標誌著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從此進入常態化、機制化發展的新階段。兩岸旅遊協會互設辦事處,為執政期過半的馬團隊的兩岸政績,添上令民眾滿意的一筆。 

  執政過半,檢視馬英九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成敗得失,相信兩岸民眾和海內外輿論大多會給馬政府以高度評價:恢復兩岸制度性協商機制,達成十餘項關係兩岸國計民生的重要協議和共識、兩岸大三通的全面實現;國共平台交流密切,國、共兩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ECFA協定談判原則確定,有望在6月份達成,兩岸經濟合作展開新局;兩岸外交休兵,台灣得以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舉辦國際體育盛會等等。短短兩年時間,兩岸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平發展已成為主導兩岸關係的主流,獲得兩岸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肯定與支持。 

  這種翻天覆地變化的後面,隱涵了一個更大的戰略取向的變化:即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已經成功地實現了戰略轉換,一舉扭轉了過去十餘年來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在兩岸關係上採取的衝撞戰略,而代之以合作戰略。這種戰略轉換的實現,使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取得豐碩成果,並為其成功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使台灣經濟率先復蘇提供了根本保障。 

  由“衝撞戰略”到“合作戰略”,兩個字的變化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和政策。“衝撞戰略”是冷戰思維的產物,它的產生,正好與九十年代初蘇東瓦解後“一超獨霸”的國際大趨勢相吻合。台灣也正是由此時開始了其民粹主義高漲、台灣本土論述進一步滑向台獨論述的過程。在“衝撞戰略”指引下,李、扁執政當局的兩岸政策由“特殊兩國論”發展至“一邊一國”、全面否定“九二共識”,連“一中各表”都加以拒絕;在經濟上,採行“戒急用忍”政策,閉關鎖島;在外交上,則以“烽火外交”為方針,採取四處出擊,到處點火的攻擊性政策。其結果,是換來中國大陸嚴厲的“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換來國際社會“麻煩製造者”的名聲;致使台灣遭受“流失的十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島內社會紛爭不斷,民眾生活水準日益下降。 

  而“合作戰略”的孕育,正是島內當時在野的國民黨領袖目睹當局者混亂、無序的執政方略給台灣帶來巨大的痛苦後,毅然下決心赴大陸與中共和解,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結晶。在新世紀加速全球化、區域化的背景下,中國大陸秉持和平發展理念,致力於構建和諧世界、和諧周邊,迅速和平崛起,成為推動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馬英九作為台灣新領導人,果斷摒棄了台獨的“衝撞戰略”,而代之以“合作戰略”。 

  “合作戰略”的內涵是和平、合作、雙贏,它以融合性思維作為主導思想,以互信、包容、共享、構建為其本質特徵。馬英九在當選之初,即高度肯定胡錦濤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16字箴言,認為這是開啟兩岸關係新頁極為重要的方針。在他執政後,即以“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為兩會復談定調;次年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又提出新16字箴言“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明確表示希望兩岸在此原則下,共同追求和平繁榮。馬英九的新16字箴言與胡錦濤的16字箴言除了4個字外,其他完全一致,顯示了他推動和平、合作、雙贏的戰略思維和政策指向。 

  在馬英九執政團隊的大力推動下,兩年來,“合作戰略”開花結果,不僅獲得大陸方面的積極回應,國際社會也紛紛予以積極的好評。正如台灣媒體觀察到的“美國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持高度的肯定評價,可見美國的相關戰略與利益思考已經轉向,亦即:台灣對中國必須由對抗走向和平,由軍事及政治角力走向經貿競合。” 

  當然,“合作戰略”並非萬能金丹,對於台灣多年累積下來的嚴重的政治、經濟問題,特別是內部藍綠族群的和解和統獨意識形態紛爭,僅僅靠“合作戰略”是一時難以解決的。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需要雙方的共同意願。 

  在兩岸關係上,“合作戰略”目前僅僅是一個開始,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貫徹落實。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島內外均有一些政治勢力或反對勢力對此難以接受,他們還停留在意識形態與衝突論的窠臼中。這些政治勢力的反對不奇怪,但島內執政團隊中一些人士不合時宜的言論,如“反共和中”論、“大陸威脅論”等,則反映了冷戰思維的根深蒂固與政治上的短視。此外,在長期的反共教育及冷戰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台灣民眾,難免對新思維、新政策心存疑慮。所有這些,都需要兩岸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合作戰略”,營造共同利益,構建命運共同體。唯有樹立“一家人”的認同,方能了解ECFA的深意所在,方能擺脫舊勢力的纏繞,在“合作戰略”上邁出更大的步伐,讓和平發展真正深入兩岸人心,蔚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時代潮流! 

  (原載2010年6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