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的選擇:封閉還是開放?

  剛剛過去的台灣北高兩市市長選舉,執政的民進黨以操作“保衛本土政權”等意識形態議題掩飾自己執政不力、弊案連連的窘境,在南台灣高雄市保住了市長的寶座。雖然民進黨僅以013%的比例獲勝,但這對於陳水扁來說已是足夠:他因此可以逃脫因敗選導致黨內反省而下台的命運,也使他得到足夠的理由繼續推行其“台灣主體意識”、“台獨”路線。 

  陳水扁執政六年多來,政績可謂乏善可陳。在他的統治下,台灣的社會經濟指標屢創“新高”:社會痛苦指數創二十四年來的新高;自殺率為全球第二位、創歷史新高;犯罪率高達23%、創歷史新高;政府債務比2000年增加一倍多、創歷史新高;而低收入戶人口數及申請家庭生活補助人數也創新高。至於創“新低”的,則有島內投資率創新低、人民生育率創新低,為世界倒數第二位等等。從這些簡單的數字中,我們不難想像,台灣人民在過去六年多遭遇了什麼樣的枯景! 

  然而,即使如此,仍有部分南台灣民眾抱持“弊案再多,政績再爛,也要顧本土”的理念,以意識形態為優先,不問是非。難怪菲律賓的《世界日報》在選後的社論中稱:“選舉的結果竟然如此,不能不說高雄選民與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島內地方選舉是一回事,拿選舉結果與台灣未來發展走向、兩岸關係的政策選擇掛鉤,則又是另一回事。民進黨和其支持者可以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可以繼續以意識形態維繫支援率、鞏固政權;但如果以為可以此為契機,大力挑釁兩岸關係,加速推行法理台獨,致使兩岸關係發生嚴重危機;則就不僅事關民進黨和其支持者的前途與命運了,更事關整個台灣及兩岸所有民眾、事關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安全與穩定的大局。不能不令人有所警惕。 

  台灣當前處於兩種不同選擇的轉捩點:一種選擇是“閉關鎖國”,執迷不悟地一味推行台獨路線,在分裂、對抗的道路上繼續下滑,直至徹底失敗;另一種選擇是對內融合族群,嚴懲貪腐弊案,建立是非公義與理性問政的體制;對外大膽改革現有兩岸政策的弊端,開放兩岸三通,打通兩岸之間的政治、經貿壁壘,使台灣籍由中國大陸,加速融合進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中,建立台灣的比較優勢,以全體台灣人民的利益為依歸。 

  兩種選擇帶來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選擇前者,意味著民進黨無法反省,無法擺脫陳水扁的裹挾,台灣社會意識形態對立將進一步加劇,藍綠對抗進一步強化,台灣的外部環境和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最終導致整個民進黨和陳水扁一起沉沒。選擇後者,意味著民進黨有強大的自新能力,能夠“壯士斷腕”,和陳水扁貪腐集團徹底決裂,並以恢宏的視野和胸懷帶領台灣人民融入大中華,走向全世界,由此贏得全體民眾的支持與認同,構建長期執政的基礎與機制。 

  何去何從,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當三思! 

  (原載2007年1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