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通”緣何難通

  自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台灣同胞書》中呼籲兩岸“三通”以來,儘管兩岸關係有了很大發展,兩岸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十分活絡,但兩岸直接“三通”迄今未能實現,令人遺憾。 

  究其原因,是因為“三通”違背兩岸百姓的意願、損害台灣民眾的利益?非也。資料顯示,目前僅兩岸經貿一項,到大陸投資的台商已達五萬餘家,兩岸之間人員往來每年高達數百萬人次,貨物貿易數百億美圓。兩岸“三通”,僅人員、貨物的轉口費用每年即可節省數百億圓,其它的時間、人力成本等更難以計算。 

  對於如此好事,口口聲聲“以民為本”的台灣執政當局為何遲遲不推動、甚至百般拖延、刁難、阻礙呢?說得出口的原因,是所謂“安全考量”,以及害怕大陸經濟的磁吸效應令台灣產業空洞化。這些淺薄的理由,當然不值得一駁。事實上,執政者也心知肚明這些理由不足以阻擋“三通”的推行。真正的隱情,卻是恐懼“三通”後兩岸之間更加密切,台灣民眾藉由交流互動了解大陸發展變化的實情,會化解過往長期形塑的對大陸的敵意及對立情緒;而“三通”形成的共同利基將產生新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勢必引導民眾對未來前途的省思並由此導致選票的變化與流失。 

  另一項說不出口的原因,是執政當局某些人心存僥倖,寄望大陸步前蘇聯的後塵,在不久的將來崩潰,台獨夢想便可乘亂實現。這種想法不僅荒唐,也表現出他們對於現實情況的嚴重脫節與誤判。以此一廂情願式的臆想,來阻撓“三通”這個對台灣民眾有巨大利益的福祉,實為台灣之禍! 

  希望陳水扁先生不久前關於推動兩岸“三通”的談話不再是一張空頭政治支票,而能真正予以落實,造福於民。 

  (原載2002年8月號《中國評論》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