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天下之動貞夫──從今世亂局論戰略定力

  從2018戊戌年開春起,到2019己亥年末,世局劇烈動盪,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影響了中美兩國的外交關係,牽動國際情勢隨之巨變,進而衝擊到台海兩岸以及香港境内的政經秩序,有識之士憂心忡忡日後的發展。2020庚子、2021辛丑還會有何新的變故,個人與家國天下又應如何調整應對?

  中美兩强之争雖聚焦於貿易關税,其實明眼人皆知仍是西方列强根深蒂固的霸權思想作祟,亦即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或“文明競争”之説,加上已反证重重説服力减弱的“歷史終結論”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若一味忍讓,不僅不能緩和咄咄逼人的情勢,反而陷入“落後就要捱打”的境遇。如今,貿易談判大致獲得階段性協議,雖未根本解决矛盾,至少略爲舒緩之頃,當檢點各方資源再訂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以謀國族的輝煌振興。本文以易理、道家、兵家及縱横家等方略試作評析,以就教於高明,望各方賢達不吝指教。

  一、伐謀伐交

  自古及今,國際間的争衡往往以武力或談判解决,軍事攻防與外交協商交相爲用,以争取本國的最高戰略利益。一般來説,戰争消耗過巨且有深結讎怨的後遺症,還是能免則免,作爲談判的必要後盾爲宜。春秋時期,管仲相齊稱霸,史稱:“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戰國國際衝突更盛,蘇秦、張儀等合縱連横之説大行其道,據説皆出鬼谷門下,爲後世外交術之先驅。傳説孫臏、龐涓亦同出鬼谷門下,軍事外交關係密切,專習有所偏重,通識必須兼備。《易經》推演天道人事,勞師動衆的師卦排序第七,比附結盟的比卦排第八,二卦相綜一體,交相爲用,以獲取國家更高的綜合效益,即明此理。先師後比,表示軍事衝突爲不得已,打完了仍得致力協商,以確保戰後的和平穩定。《孫子兵法·謀攻第三》稱:“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伐交善於伐兵,顯然外交協商重要,而軍事與外交都得依循國家發展的大戰略,如何知彼知己,洞悉對方意圖,强己弱敵便是伐謀。假設中國永不稱霸,唯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帶一路、南大灣北雄安,皆屬百年甚至千年大計,這便是中國之謀。那麽,美國之謀呢?其它列强之謀呢?彼己未必道同,那當如何伐謀?孫子有道勝、全勝的觀念,今後世局中如何落實?

  所謂道勝,道即《孫子·始計第一》所稱“道天地將法”之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簡單講就是動兵是否合理,民衆知道爲何而戰爲誰而戰,反侵略反霸權濟世安民可獲認同,反之則否。道勝可求諸己,難求諸人,則尚全勝。《孫子·謀攻第三》宗旨在此:“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往下即接上兵伐謀之論,推得結論:“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國家資源有限,盡量保全不受戰火破壞,是合乎成本效益的正確觀念,《作戰第二》即在申明此理,故而主張“因糧於敵”、“取敵之利”。既然如此,全勝不僅指全己也包括全敵,只要取得主動,敵方資源可轉爲我方所用,何必肆意破壞?

  今日世界情勢,在保证互相毁滅的核武威懾下,大國之間的武鬥攤牌已無可能,但征戰的形式更多樣化,外交戰、情報戰、貿易戰、金融貨幣戰、科技戰、信息戰、能源戰、太空戰甚至文化戰等更趨復雜,故傳統伐謀伐交伐兵的智慧仍得講求與趨新。《地形第十》末宣稱:“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知彼知己只是知人,想要全勝,還得知天知地。以現代文明而言,整個自然環境的生態維護非常重要,而高殺傷力的武器可能造成徹底破壞貽害無窮,所以全勝思想亦宜由全己全敵擴充至全天全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村,不能因村民互鬥而喪失了整個共同的生存空間。

  再者,《易經》中還有更圓融周至的視野,除了談天地人三才外,還論述鬼神,以“天地人鬼神”涵蓋盡宇宙間一切有形無形的存在。《文言傳》稱:“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離卦象徵人類文明,必須使其永續,《大象傳》稱:“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豐卦資源雄厚,國勢如日中天,《彖傳》警示:“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大國恃强凌弱,恣意破壞環境,必然豐滿招損,淪落爲其後失時失勢失位的旅卦。排序第十三、十四的同人、大有二卦,同樣是人,理應大家都有,實即向往世界和平的大同思想,將人群國際的問題處理完善。其後排序第十五的謙卦,更進一步調和好人與天地鬼神的互動關係,《彖傳》稱:“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君子之終也。”謙和受益,謙亨有終,爲全易中卦爻全吉之卦。

  以上所稱之鬼神並非迷信,人死曰鬼,有特殊貢獻遺愛在人者稱神,鬼神就是曾創造燦爛文明的先輩。前人種樹後人乘凉,我們飲水思源,對世界各文明各宗教的發展歷史宜存敬意尊重,黨同伐异宗教戰争,越反恐越恐,冤冤相報無已時,天灾人禍不斷,如何能結善果?據此,孫子全勝思想尚可發揚光大至“全己全敵全天全地全鬼神”的極境,全勝與道勝是一非二矣!

  二、先霸而王

  前述全勝的思想,在今日多種形式的總體戰中非常重要,經貿全球化推行已久,許多科技産品營銷世界已成天下公器,除了一些核心技術的專利防衛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産銷供應鏈很難截然劃分,硬分也非人類總體文明發展之福。大國各行其是强硬對抗必然兩敗俱傷,拉高關税壁壘鎖國自雄形同倒退,但對方主動欺壓又不能示弱放軟,如何應對周旋合宜確需甚深智略。

  首先,中華文化倡導王道高揭大同理想並非迂闊不顧現實,而是有其循序漸進的設計,分階段抓重點推動。國家必得先富强壯大,才能濟弱扶傾行王道致太平,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這種脱胎换骨的變化除非特殊機緣,豈是一蹴可幾?《春秋經》撥亂反正,有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的分期,所謂“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夷狄,遠近大小若一”,不同階段有不同作法,首務先在强國,皆爲此義。《論語·雍也》裏孔子稱:“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即同春秋微言大義,逐步完成改革,實現終極理想。

  戊戌至己亥年,全球經濟墜入谷底,天灾人禍不斷,各種意内與意外的危機接連迸發,專家喻爲黑天鵝與灰犀牛交互出現,如何化解突圍確實不易。《黄帝陰符經·神仙抱一演道章》膾炙人口的名句值得玩味:“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復;天人合發,萬化定基。”人發殺機就是各種形式的國際衝突,現代戰争威勢酷烈,一旦失控真能翻天覆地,若與種種天灾人禍同步爆發,舉世浩劫將至。然而,經文却稱“萬化定基”,一切又有了個嶄新的開始。這是甚麽思維?

  世界各宗教文明幾乎都有末世的觀念,因此才講救贖與解脱,唯獨中華文明不然,故能不受宗教桎梏,浩盪延續數千年至今。據亂世禮壞樂崩,可改造至昇平與太平世,所謂“治起於衰亂之中”,憂患正好興邦,人生願力恒在,没有過不去的坎兒。《易經》處處闡明此理,剥極能復,習坎之後繼明,泰極雖然否來,休否、傾否之後,又現同人、大有的大同盛世,以及圓善有終的謙卦。其實,“生生之謂易”的命題已經説明一切,滅故生新,無窮無盡。天人殺機俱發,正好清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啊!萬化定基,多麽積極勇健,多麽智慧豁達!

  《黄帝陰符經》除了演道演法外,最後是《强兵戰勝演術章》,體用兼備,將道家深沉應世的方術發揮淋漓盡致,經文最末的點撥之語,值得今日中華兒女再三體悟:“自然之道静,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道家主静,冷觀世變,不慌不忙以静制動,以柔克剛。《老子》第16章稱:“致虚極,守静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雲雲,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静,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萬事萬物起了變化,都有其内在的根源,我們必要深入穿透去瞭解,才能不爲表象所誤,而有正確務實的辦法去應對。摸對路了,不誤判不鬥氣,接着便是:“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根據天道常理周全應對,永遠不會被擊垮。這裏又出現“全”、“道”與“不殆”字詞,和兵法所稱“全勝”、“道勝”及“百戰不殆”相互輝映。怎麽全呢?《老子》第22章又稱:“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哉!誠全而歸之。”曲、枉都是走迂逥路綫,出人意表而達到目的,和《孫子兵法·軍争第七》所闡釋的“以迂爲直”相通。進行至今的貿易戰,美國出招像西洋直拳重擊,企圖强壓就範,而我方響應則似太極拳的借力使力,謹守底綫伺機還擊。

  《老子》第36章闡述其理,結論爲:“柔弱勝剛强。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第43章更信心滿滿宣稱:“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看似柔弱,經過一番周旋後却能制服强敵,淵中之魚决跑不掉,而其中要術秘而不顯,韜晦深藏,出手必能一舉致勝。當今國之利器,如“東風導彈”、“5G通訊”、“北鬥全球定位系統”、貴州單碟射電天文台的“深空探測”、“嫦娥登月球背面探勘”、“機器人科技運用”等等,皆循此理快速研發中,自立自强不受遏抑,爲國族興盛打下根基。

  三、行地無疆

  以柔静克剛躁是上策,但前提是需時較久才見功效,得耐心打持久戰。所以前述《黄帝陰符經》末段,强調“自然之道静”外,還有“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之語。陰能勝陽,柔能制剛,靠的是水滴石穿的浸潤功夫,一點一點地滲透,最後取得勝利。

  《易經》有十二消息卦,臨卦二陽漸長消陰,《彖傳》稱:“剛浸而長。”遁卦二陰漸長消陽,《彖傳》稱:“小利貞,浸而長也。”陰陽對立此消彼長,臨卦處改革的蠱卦之後,特色是自由開放,《大象傳》稱:“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包容保障民衆思考行動的權利,不處處設限,創意發展才不可限量。無疆並非没有國界,而是思行學習包括各種經貿活動全球化,不會僅局限於本土國界内。今日貿易戰起,似乎又有增高壁壘互信不足之勢,但全球化一旦展開很難也不應回頭,希望只是一時的逆流而已。

  無疆的觀念除臨卦《大象傳》外,亦見於益卦與坤卦的《彖傳》。益卦卦辭:“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積極冒險犯難,當然應該往天下四方開拓,故而《彖傳》稱:“損上益下,民悦無疆……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身居高層者本應爲民謀福,利益衆生;内震有主,外巽靈活深入,每天都有進益。無疆界限制,無一成不變的方所方略,而且與時俱進永不落伍,一唱三嘆,將益卦説得多美!

  坤卦象徵廣土衆民,也提醒人必須落實接地氣,《彖傳》中有三無疆:“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大地最初形成時,哪有疆界?國界省界州界縣市界,壁壘分明,造成人間多少隔閡?今世交通便利,世界各族群密切接觸,應該弘揚無疆的理念,促進世界大同。

  前述《黄帝陰符經》上篇爲《神仙抱一演道章》,“一”非僅量辭,而有萬象之初整體不可分割之義。《老子》第42章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爲和。”第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第22章:“聖人抱一爲天下式。”抱一混一,不見不聞不得,無形無象,爲物之始,修道必須體會參悟。第39章遂稱:“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自然界生生化化的現象皆因得一,政治高層亦須得一方能正治天下。第37章:“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將自定。”道生一,守道當然得一,政治高層悟此智慧,天下自化自定,不用疲於奔命,這是多好的管理績效?這種處變不驚的戰略定力,亦見於《繫辭下傳》首章:“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幾乎就是老子“王侯得一以爲天下貞”的翻版。今後處理混亂的世局,高層領導當修此智術。

  鈔録一段《鬼谷子·捭闔第一》經文,作爲本文結束自勵勵人的參考:“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户,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户。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天下之動貞夫一,王侯得一以爲天下貞。


  劉君祖,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