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正道正言與絶路巧辯:以“習五條”後韓國瑜、蔡英文之回應爲例

  《孟子》滕文公下曾有“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之説。另,《公孫醜下(十三)》中則記載:“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爲不豫哉?”,亦即,“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句話,是由孟子明確提出來的。而在中國文化中,五百年是歷史文化命運的大關鍵,三十年爲一世,這一世當中有一個變化;六十年爲一個花甲,兩個花甲是一百二十年,又是一個變化;而一個花甲有五紀,即十二年爲一紀,在“世”與“紀”的當中,又都有小的變化。六十年中小變化,一百二十年大變化,五百年更大的變化。據學者南懷瑾之考證,從周文王到孔子爲五百年算起,是第一期。到現在二十世紀結束,二十一世紀之初,剛好是第七個五百年開始。期間中華文化歷經周文王、孔子、董仲舒、達摩祖師、王陽明等六階段迄今,再次步入大曆史的關鍵時刻。如將孟子之説予以實踐上的觀察,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在政治領域亦復如此。各種政治上的正道正言與絶路巧辯交替不斷,心係百姓之言與魅惑人民之論更迭不已,當政治謬論大行其道之時,必有醒世之正言出現,撥亂而反正。

  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新時代對台工作5點綱領性講話,統稱爲“習五條”見2019年1月2日中央通訊社報導:“習五條:大陸對台工作綱領性講話”,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901020149.aspx,最後瀏覽日2019年10月22日。。内容涵蓋:兩岸統一的民族意義、“兩制”台灣方案、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兩岸融合發展及心靈契合及統一不損外國在台經濟利益等方面。習近平具體指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因此,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則係於民族復興;兩岸制度的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在實踐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此方針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况,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習近平并且强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换言之,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絶路。習近平並説,中國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絶非針對台灣同胞,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亦即,兩岸關係須以一個中國爲原則,兩岸統一則以和平爲優先手段。而爲達成兩岸和平統一,則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之間並須應通盡通,提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並先試辦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等項目。習近平更點出,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如此方能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而中國人的事應由中國人來决定。台灣問題乃中國之内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對於前述的“習五條”,台灣2020大選參選候選人、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以“兩個不要懷疑”作爲結論,韓國瑜在2019年1月3日受訪時説:“你可以懷疑太陽明天會不會從東邊出來,但是你不要懷疑共産黨必須收復台灣的决心,這是第一個不要懷疑。第二個不要懷疑是什麽?台灣人民可以懷疑明天太陽會不會從東邊出來,但是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跟自由的决心,現在這兩個不要懷疑一直不停在碰撞”見2019年1月3日公視新聞網新聞:“‘習五條’促加速統一,韓抛‘兩個不要懷疑’”,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18415,最後瀏覽日2019年10月22日。,簡而言之,韓國瑜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告誡台灣百姓不要懷疑共産黨收復台灣的决心,一方面也呼吁大陸方面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决心。

  對韓國瑜的兩個不要懷疑進行深入考究,可以發現韓國瑜是在服膺一個中國原則下所做的闡述,“第一個不要懷疑”除了點出中國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决心、企盼台灣百姓不要輕忽之外,或許是考慮台灣當前島内意見仍有分歧,因而未能明確指出台灣百姓亦應戮力維護中國的統一等因素。但“第一個不要懷疑”的底藴或弦外之音,其實是不斷地對台灣百姓進行告誡、警示,分裂的中國,可能導致中國大陸以非和平的手段維護國家的統一。换言之,“第一個不要懷疑”雖然没有明確地號召台灣百姓亦應共同維護中國的統一,但實不應予以苛責,蓋在島内意見仍屬分歧、有心人士仍伺機而動的現實情况下,要求在第一綫面對、承受島内反對勢力攻訐之人,明確作出此類號召,恐淪爲讓反對勢力借此大作文章、極盡抹黑的絶佳素材,並非上策。

  而值得觀察的是,雖然韓國瑜在“第一個不要懷疑”中没有明確指出台灣百姓亦應共同維護中國的統一,但在實踐方面則確實親力親爲,例如韓國瑜在2019年3月25日即在深圳會晤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以實際行動爲兩岸開展和平對話而努力,亦可看出韓國瑜並非好打高空、善空談而無實際作爲之人,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從務實中做起,方可避免流於意識形態之無益争執。然而,此類實際行動却讓台灣的自由時報等媒體見縫插針、惡意抹黑,例如硬是將北京日報微信公衆號“識政”之新聞標題島内政治人士“登陸潮”來襲報導,扭曲爲“韓國瑜被當樣板宣傳”見台灣自由時報:“中媒指‘習五條’帶動‘登陸潮’韓國瑜被當樣板宣傳”,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89714,最後瀏覽日2019年10月22日。,標題刻意煽動,全然漠視將該新聞係描述台灣各黨派、各界别人士來大陸參訪的意願越來越高,追求務實合作的主動性也越來越强等論述,台灣部分媒體惡意以“韓國瑜被當樣板宣傳”作爲批注,除背離基本的新聞倫理守則外,也再次反映出前述島内意見仍屬分歧、有心人士仍伺機而動的現實。

  再者,實際檢視韓國瑜與劉結一深圳會晤時發表的談話:“我在台灣2018年選舉就大聲疾呼,投票之前我就講了,我强烈支持‘九二共識’,這是海峽兩岸的交往定海神針,確定有了‘九二共識’之後,兩岸和平的交往,和平的往來,不管是文化、經濟、體育各方面的交流能够很順暢;今天見到劉主任,我還是一樣重申,真人面前不説假話,我一直都堅持‘九二共識’,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再重申一遍”。這段論述結合前述“第一個不要懷疑”,綜合以觀顯然可見韓國瑜的務實性格,基於真誠的愛民之心,而非挾民心自重,韓國瑜願意正視事實,極力避免兩岸出現非和平的統一手段,其整體論述亦契合“九二共識”,亦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至於該“一個中國”如何詮釋,韓國瑜則未直接承襲過往國民黨的論述而認爲是“各自表述”,蓋所謂“一中各表”此概念在島内早已被反對勢力及惡質媒體污衊爲投降、背叛或通敵等,種種不由分説的批判、抹黑辭令,早已在島内形成一股寒蟬效應,有志於務實開展兩岸和平對話之士,僅能想方設法另辟理論途徑,以成就美事。基於此,取而代之的,韓國瑜改係采用一種存而不論、漸進式的方式去探求對“一個中國”的詮釋。簡而言之,韓國瑜僅稱“堅持九二共識”而未提及一中各表,足征韓國瑜認爲一個中國的具體内涵,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其他意義,恐非這一代人可以解决之事,而僅能放眼於未來,讓兩岸彼此的下一代去作出選擇。亦因此,方能得出前述“第二個不要懷疑”的真正含義。亦即,韓國瑜在呼吁中國大陸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跟自由的决心之時,一方面點出台灣人民已培養出自己决定未來的公民意識,另一方面並未刻意扮演幫台灣人民决定好路綫的領導人角色,而委由這一代,甚至後代的台灣百姓作出選擇,選項或許會有諸多,但都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所進行的選擇。一個中國不可分裂,是原則,也是兩岸和平對話、和平統一的基本共識。

  務實地處理兩岸的統一問題,儼然已是解决台海兩端争議的基本態度。不論台灣或大陸,對於統一議題,皆應摒除好空談、善攻訐而嘩衆取寵之徒,嚴肅地説,此等宵小之輩才是一直以來真正破壞兩岸同胞彼此情感、疏離統一共識的元兇。而事實證明,僅以空談、猜忌、相互攻訐等手段,並無法加深兩岸同胞的共識,亦難以拉近海峽兩端百姓的感情。一衣帶水的兩岸同胞,長期以往遭受此幫居心不良的匪徒挑唆煽惑,彼等賺足了政治資本,但犧牲的却是兩岸百姓的福祉,不可不辨。

  以蔡英文政府爲例,於“習五條”提出後,即於隔天召開記者會裝腔作勢地作出回應見2019年1月2日中央通訊社報導:“響應習近平對台原則 蔡英文中英文談話全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1025004.aspx,最後瀏覽日2019年10月23日。,稱台灣百姓從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但台灣絶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絶大多數台灣民意也堅决反對“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共識雲雲。蔡英文更進一步提出“四個必須”,亦即:“中國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否定台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第二,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而不是以分化、利誘的方式,介入台灣人民的選擇。第三,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雙方之間的歧异,而不是用打壓、威嚇,企圖讓台灣人屈服;第四,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任何没有經過人民授權、監督的政治協商,都不能稱是民主協商雲雲。蔡英文更别具用心地將其談話全文同步譯爲英語而昭告於天下,企圖挾外援以自重,全然不顧台灣問題關乎兩岸人民民族感情,不宜亦不應容忍任何外來勢力干涉。蔡英文談話之内容暫且不論,媚外之心已不可取,更坐實此等“政壇賭徒”僅在意手中有多少政治籌碼,而置兩岸同胞之福祉於不顧。

  另一方面,仔細檢視蔡英文的“四個必須”,第一個必須即“中國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否定台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爲蔡英文政府慣用之混淆視聽的論辯套路,蓋“習五條”中具體指出兩岸須以和平統一爲長遠目標,並未指稱兩岸當下必須立即完成統一,换言之,“習五條”之思維邏輯較貼近韓國瑜的論述,均指出目標,但將責任留給後代。“習五條”之全文亦未出現否定台灣當前體制之類漠視現實的言詞,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慣用之手法乃“先抹黑、後辯證”,亦即先設圈套讓對手疲於應付,以便見縫插針。此等惡劣手法肇因於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缺乏中心思想,而僅是一批政治賭徒所致,渠等只求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罔顧台灣人民之安全於不顧;既無中心思想則遇事僅能扭曲、閃爍其詞藉以躲避責任。蔡英文的第二個必須即“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而不是以分化、利誘的方式,介入台灣人民的選擇”,其論理手法同前,亦爲先假設中國大陸已經介入台灣事務、分化利誘島内同胞等全然未見於“習五條”的言論,指鹿爲馬,搭配親緑媒體的强力播送,曲解“習五條”之文義,造成島内不明就裏之百姓群情激憤,而積累民進黨在選舉中的政治能量。其動機,亦爲選舉;其籌碼,亦犧牲兩岸同胞之未來。蔡英文的第三個必須即“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雙方之間的歧异,而不是用打壓、威嚇,企圖讓台灣人屈服”則顯然爲虚僞杜撰之作,綜觀“習五條”全文,絲毫未見所謂恫嚇、打壓、迫使台灣人民屈服之用語。本來無一物,何故惹塵埃?用心之惡劣,蔡英文自己知之,於是僅能盗鈴掩耳,在島内利用親緑媒體强渡關山。而蔡英文的第四個必須即“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任何没有經過人民授權、監督的政治協商,都不能稱是民主協商”則爲全篇廢話,無論“習五條”也好、韓國瑜的“兩個不要懷疑”也罷,均未有企圖立刻展開協商(遑論未取得兩岸百姓認可之協商)之語。如前所述,兩岸的未來及中國的統一,稍有常識之人均可知絶非一朝一夕之事,豈有如蔡英文這般“苦民所苦”的憂心,或許因爲庸人,故而自擾。

  從“習五條”後韓國瑜、蔡英文之回應,可看出正道正言與絶路巧辯。以兩岸同胞未來福祉爲念的習近平、韓國瑜等人,論述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相關事務時,言詞必謹慎、三思而後言,態度則必不躁進、情緒亦不要求激昂,爲正道正言之表率。而反觀自陳水扁以來,兩岸關係在民進黨政府主政下激化對立、命運未卜,蔡英文承繼陳水扁狡辯成性的政治語彚,以攻訐、污衊、栽贜、虚委等巧辯、偏離正道或挾外自重之法爲行事方針,以致兩岸關係此刻尚處灰闇不安的時刻,但只要兩岸有志之士願以務實態度,思索、推廣及進行統一工作及思維,諸如蔡英文之類的政治宵小,必漸無生存之空間。心有正氣則邪氣不侵,修身如此,兩岸關係亦復如是。

  重新詮釋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之説,綜合當前兩岸關係及國際趨勢,關於兩岸關係之政治論述必有繼往開來、接流融會之説問世,亦必有嘩衆取寵、短視近利之論出現。宛若陰陽,一治一亂,但自中華文化的大曆史以觀,正道正言最終必將長存。



  黄越勝,台灣美聯建設集團總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