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82.“節遇端陽寂不喧”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1896年,台灣詩人吴德功《端午有感》詩雲:“干戈初定在鄉村,節遇端陽寂不喧。有酒聊同茶獻客,無邪詎必艾懸門。稱雄海外今何在(去年五月,唐帥稱民主國),逃隱山中我幸存。此日奚心吊屈子,家家沿舊爲招魂。”這首詩記的是1895年、1896年在戰争陰影下,台灣端陽節的情形。

  讀當時當事之人的筆記,如吴德功《讓台記》、思痛子《台海思慟録》、俞明震《台灣八日記》、洪棄生《台灣戰紀》等可知,1895年端陽前三天的五月初二日,“署台灣巡撫”唐景崧在其幕友、朋友協助下組織“台灣民主國”以應對“割讓台灣”的變局;端陽節次日的五月初六日,清廷代表李經方“乘輪船到三貉海,將台灣交讓與日本”。同日,日本“海軍大將樺山,帶兵艦15艘,統帶步兵4大隊、工兵1中隊、衛生隊半部、騎兵1大隊,次於三貉角澳底。時西北(風)方烈,各船皆力扺風威。大清統將張兆連、分統官副將曾蘭亭帶勇三營,在地防堵。日軍工兵1中隊,奮勇先登陸,與清兵少數接戰。一時半間,清軍放去(棄)澳底潰敗”,此後連日發生戰事;五月十二日,唐景崧夜逃。唐景崧幕中諸人亦及時内渡,無一傷損。吴德功“海外稱雄今何在”對“紙上談兵筆如椽”(許南英句)、中看不中用的唐景崧幕府是尖鋭批評。“干戈初定在鄉村,節遇端陽寂不喧”等句記的是1896年台灣的端陽節情形:節日氣氛因“寂不喧”而凝重,節日裏“家家”爲戰争傷亡者“招魂”竟成主題活動。

  台灣人民扺制日軍入侵的戰鬥堅持到1895年九月初三日台灣全島淪陷。台灣進士許南英率義軍戰鬥到最後一刻。他是九月初五日躲避了日人懸像通緝和登船搜捕,在鄉人掩護下内渡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