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85.有關台灣“民主”的傳言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作者 汪毅夫)我手頭有一張1990年台灣印發的傳單(見圖)。傳單之B面有文字説明,謂:“地方自治是民主憲政的基礎,而選舉權、罷免權之行使,則是實施地方自治的必要步驟。中華民國復興基地台灣地區於民國39年(1950)開始實行地方自治,縣、市長,鄉、鎮長,村、里長,省、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都由人民直接選舉産生。對於不稱職的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則由選民依法定程序進行罷免。40年來各項選舉都力求做到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在不斷的檢討、改進中,日臻完善。復興基地台灣成功的地方自治,已爲民主政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傳單裏的傳言並非歷史的真實。我們知道,1946年8月,蔣介石已有意假做民主、做假民主。他説:“我們在抗戰以前,對於姦匪(按,指中國共産黨)是基於國法的立場,本着政府的責任,明令討伐的”,“我們現在對付姦黨(按,指中國共産黨)就必須用他自己的方法打擊他自己。他既然不敢公然叛變,而用‘不宣而戰’的方式來攻擊我們,那我們就要用‘不宣而戰’的方式來回擊他。因爲用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得許多不明瞭中國國情的友邦人士,袪除一種不必要的疑慮,不至於以爲我們剿匪是要繼續一黨專政,而不肯容納其他的黨派,實行民主政治”。他算計的“不肯容納”中國共産黨的“民主政治”,當然是假民主!然而,他“不宣而戰”引發的内戰,其情勢却發生了逆轉。1950年,他只能在台灣一手繼續嚴密捕殺中國共産黨人,另一手則開始假做民主、做假民主。從1950年到1975年,在台灣各項選舉中當選的黨外人士和黨外人數,完全在蔣介石可控的範圍裏。其控制的方法之一便是“做票”:在選舉活動裏做假。歷史是無情的,蔣介石假做民主、做假民主讓台灣黨外人士有了乘隙活動的空間,而蔣介石在台灣不給黨外參政機會的結果是:造成了一個伺機發動的黨外運動。1975年,蔣介石在台灣病逝。台灣的黨外運動終於有了乘隙而起的時間。台灣的黨外運動是從1975年、從選舉運動開始的;台灣照搬照演西方民主政治也是從1975年、從選舉運動開始的。1975年,台灣宜蘭的黨外人士郭雨新參選“立法委員”,結果却以不可思議的“廢票”問題而落敗。事後,郭雨新的法律顧問姚嘉文、林義雄將競選、訴訟過程的文書編次成書(以《虎落平陽?》爲名),多次再版成爲暢銷書。書前有姚嘉文寫的《第三種力量》,介紹西方民主政治:作爲“第一力量”的執政黨、作爲“第二力量”的在野黨和作爲“第三力量”的法律,以及政黨輪替:“第一力量與第二力量經常衝突,也經常輪换”雲雲。從1975年到1990年再到今天,40餘年過去了。從台灣傳來的“民主”消息,是相當負面的:有人居然喊話“永續執政”,自命“東廠”,欲置在野的國民黨於死地;犯罪獲刑的民進黨黨魁陳水扁居然可以叫板法律、保外從政。這完全是負面模仿的民主。從假民主到負民主,真不知台灣當道諸公究竟有何顔面拿“民主”説事、有何本錢打“民主”牌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