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66.分别心與同情心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作者 汪毅夫)錢鐘書《圍城》有一句話説:“在大學裏,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係學生瞧不起國文學係學生,中國文學係學生瞧不起哲學係學生,哲學係學生瞧不起社會學係學生,社會學係學生瞧不起教育係學生,教育係學生没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好瞧不起本係的先生。”在這句話勾畫的“鄙視鏈”裏,作祟的是虚妄的分别心。本來,同校各科各係學生當中、學生和先生之間,不該因執業不同而彼此心生分别、互“瞧不起”。同校之人當有同情之心,其理至明,不言而喻。佛家有“同體慈悲”之説:“觀一切衆生之身與已身同體一身,而起拔苦與樂之心,謂之同體之慈悲。”“同體之慈悲”與“同情心”語近而義同。

  在我看來,兩岸關係發展當貫徹“同體之慈悲”的念想,少一點分别心多一些同情心才好哩。“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已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這話説的正是“同情心”、正是“同體之慈悲”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