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5章

  【新經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研宿穹,悟入守空。

  【原經文】

  甲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乙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王弼: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書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盅。

  【辨 析】

  四種版本的經文基本相同,甲本、乙本第六句經文末尾用“與”字,世傳本經文用“乎”字,都是語氣詞,此處選用“乎”字。新經文末段二句,“多研宿穹,悟入守空。”甲本、乙本經文作“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王弼本經文作“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書局本經文作“多言數窮,不如守盅”。《帛書老子校注》雲:“‘多聞’即多學”。又雲:“依《老子》看來最好是‘使民無知無欲’。”“今從帛書甲、乙本觀察,作‘多聞數窮’者是”。這裏,顯然是以愚民政策作爲依據來作校勘,是違背自然法則的,可見不應該如此選擇,宜用“多言數窮”。那麽“多言數窮”是什麽意思呢?順治皇帝説:“則體此道者,爲無爲而言亦無言可知己。夫發於聲而爲言,而出此言者,不可言也,人莫不然。”這其中充滿着自相矛盾的論述,顯然也不對。回過頭來看看本章經文中間一段:“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虚而不屈,動而愈出。”人們能否認識這幾句經文的意義呢?是不是應該研究一下並深刻領會其中的含義呢?確實應該,特别要明白其核心本質,那就是“虚空”!天地之間是“虚空”,橐籥是“虚空”。在本章裏,老子一開始就講天地,進而講天地之間(即空間)猶如橐籥,虚而不屈。天地之間空曠虚無,正因爲空曠虚無,才能容納萬物,可見這個空曠虚無的空間,其功用何等巨大。能有這種認識,聯想到人,想到人的心胸也應如天空一樣闊達,這就是思想境界的頓悟。老子講道理,有宗旨,説事例,有根據。也正是作瞭如此分析之後,認爲歷來之所以會誤釋,是由於有假字,找出發音相近的字或同音字(研、空)代换原來的假字(言、中或盅),疑問就消失了。世傳本末尾之“盅”字,如同埴器,當其無,有盅之用。“盅”字,在此處比喻“虚空”。現在直接用“空”字。又世傳本末句有“不如”二字,是聲訓,應校勘爲“悟入”,而“守盅(中)”校勘爲“守空”。

  本章勘字:研(言)宿(數)穹(窮)悟(不)入(如)空(盅)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