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3章 運化至和4

  【經文】

  道1冲2而3擁4之5, 若6潽7瀛8, 淵9兮10是11萬物12之13宗14。挫15其16鋭17,解18其16紛19,和20其16光21,同22其16塵23, 湛24兮10湜25兮10若26純27!吾28不29知30誰31之13子32,象帝33之34先35。

  【注釋】

  1.道:存在於先天宇宙中並演化生成天體的先天形態物質,即宇宙本源。例一,《莊子·大宗師》:“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例二,《莊子·漁父》:“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   2.冲:冲激。例,清·黄肇敏《黄山紀游》:“按此處有橋名勝泉,干隆間爲蛟水冲塌。”   3.而:連詞,表示並列,和。例,《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   4.擁:擁抱,比喻相交相融。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   5.之:助詞,用在動詞後,調整音節。例,《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6.若:好像,如同。例,《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7.潽:水沸騰溢出,形容水滚滚翻騰運動的樣子。例,宇格《小精靈和太太》:“小精靈吹着火,火燎得高高的,發着亮光。‘蘇-魯-潽’,鍋溢出來了。”   8.瀛:海,海洋。例,唐·劉禹錫《漢壽城望》詩:“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9.淵:深。例,《莊子·田子方》:“入乎淵泉而不濡。”   10.兮:語氣助詞,表示停頓。例,《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11.是:表示肯定,這是。例,《莊子·駢拇》:“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12.萬物:指天體萬物,包括星體、無生命和有生命的物種。例,《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   13.之:助詞,用於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之間,相當於“的”字。例,《莊子·德充符》:“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况全德之人乎!”   14.宗:祖先,指天體萬物的本源。例,《左傳·成公三年》:“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   15.挫:抑制。例,《後漢書·史弼傳》:“弼爲政,特挫抑强豪(特:獨,只)。”   16.其:人稱代詞,它們(的)。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不朋:不拉邦結派。   17.鋭:鋭勢。例,《孟子·盡心上》:“其進鋭者其退速。”   18.解:消除。例,《莊子·徐無鬼》:“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   19.紛:紛亂。例,《莊子·知北游》:“紛乎宛乎,魂魄將往。”   20.和:調和,協調。例一,《説文解字譯述(全本)》:“和,相應也。”聲、音相應,和諧地跟着唱。例二,《莊子·在宥》:“ 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宗;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 。”   21.光:無色無聲無形却能照明其它物體的光綫,即光子流,是一種能量。例,《莊子·在宥》:“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荒:暗。   22.同:相同,一樣。例,《莊子·德充符》:“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23.塵:塵世,寰宇。例,《宋·蘇軾·次韵陳履常雪中》:“饑飽終同寓一塵。”   24.湛:深,深廣。例,《新書·威不信》:“澤湛焉。”   25.湜:清澈。例,清·惲敬《原命》:“氣之清者湜焉,濁者淖焉。”   26若:指示代詞,如此,這樣。例,《莊子·德充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也。”   27.純:純净。例,《莊子·達生》:“是純氣之守也。”   28.吾:人稱代詞,我。例,《莊子·秋水》:“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29.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30.知:知道,懂得,理解。例,《莊子·逍遥游》:“之二蟲又何知?”之:這。   31.誰:疑問代詞,詢問事物,什麽,哪。例,《莊子·齊物論》:“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自取:自然選擇。   32.子:指先前的東西所演變生成的新東西。例,唐·李紳《憫農》詩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33.象帝:象徵天帝,指天體星座或星體,如東方青帝,即天蝎星座;西方白帝,即獵户星座;北方皂帝,即北斗星;南方火帝,即太陽;中央黄帝,指地球。例,《諸子·道家》卷二十七:“日月星辰,各有諸帝”;“元皇先乎象帝,獨化卓然。”《陸西星·玄膚論》注:“元皇即元始也,是謂無極之真,通天地,貫宇宙,巍然而獨尊,超然而獨運者也。”顯然,這裏的“元皇”即是“道”,是宇宙本源。   34.之:介詞,相當於“以”。例,《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太極:指宇宙大爆炸後,先天宇宙與後天天體共處共存的階段,此時衆生萬物尚未出現。   35.先:前,表示“比……更早存在”,即其存在的時間或次序在……之前。例,《莊子·大宗師》:“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爲高。”

  【譯文】

  道這種先天形態物質的各部分在運動過程中相互冲激又相交相融,像滚滚翻騰的海洋,多麽深廣啊!這就是天體萬物的本源。這種物質各部分在相冲相融的過程中抑制它們的鋭勢,消除它們的紛亂,調和它們的能量,使寰宇各處的狀態相同,深廣而清澈啊如此純净!我不知道這種東西是由什麽演化生成的,只認爲它比天體更早存在着。

  【評説】

  老子提出一個模型:先天宇宙中的先天形態物質在不停地運動,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交相融,直至出現一種平衡狀態:和諧有序,平衡均勢,整個先天宇宙是清澈的。

  先天宇宙是清澈的,這表示除了先天形態物質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雜質存在。以人類肉眼所看到的物質而言,晴朗的天空是清澈的。天空充滿了空氣,空氣無色無聲無形無味。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以及少量的氦、氖、氬、氪、氙等惰性氣體和水蒸氣、二氧化碳、微生物等混合組成的,多種成分的存在降低了空氣的清澈、透明度。根據現代天體物理學理論,空氣中的各種成分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地球、月亮或其它星體上的物質,也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那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麽東西呢?這是一個未解之謎。莊子有言:“夫道,……視乎冥冥,聽乎無聲……故深而又深而能物焉,神而又神而能精焉1。”又言:“形精不虧,是謂能移2。”顯然,莊子是説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宇宙中存在一種無形的“精(能量)”,這種“精”與宇宙大爆炸生成的有形的“物(天體)”,兩者總量不减,但可以互相轉化。現代物理學理論也認爲,物質和能量是能够互相轉化的,如果我們承認在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宇宙中只存在能量(場),那麽先天宇宙就有可能是清澈透明的。

  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天體,也稱爲星體、星座或星象。中國古人把天空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星象稱爲四象,人格化爲象帝,如東方青帝,也稱青龍,是指大火星,近代西方天文學者則稱爲天蝎星座;西方白帝,也稱白虎,是指參星,近代西方天文學者則稱爲獵户星座;北方皂帝,也稱玄武,是指北斗星;南方火帝,也稱朱雀,是指太陽。

  中國古人對四象的確定,可從6500年前河南濮陽西水坡M45仰韶文化龍虎墓(蚩尤真身墓)中的星象圖案得到證明3。

  既然“象帝”是星體的人格化稱號,是後天宇宙天體,那麽作爲天體本源的先天形態物質,自然是在天體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了。

  本章留下待探索的問題是:先天宇宙中的先天形態物質(即“道”)到底是一種什麽東西呢?

  【思考】

  1.何謂“萬物之宗”?

  2.何謂“象帝之先”?

  注:

  1.參看《莊子·天地》。

  2.參看《莊子·達生》。

  3.參看王大有《中華龍種文化》,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二次印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