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14章 理貴其明52

  【經文】

  天下1有2始3,以爲4天下5母6。冀7知8其9母6,以10喻11其12子13 ;暨14知8其9子13,復15溯16其12母6,殁17身18不19怠20。塞21其9隧22,閉23其9門24,終身25不26擎27;開28其9隧22,辟29其9門24,終身25不26咎30 ; 濟31其9事32, 顒33其9光34。夫35貴36其37明38:見曉39越40明41, 受42授43越40謙44,無45遺46身47殃48,是謂49習50常51。

  【注釋】 

  1.天下:指宇宙空間之内。例,《莊子·大宗師》:“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藏天下於天下:例如,後天宇宙藏於先天宇宙之中。   2.有:表示存在,存在着。例,《莊子·逍遥游》:“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天池:天然水域。   3.始:開頭,起初,指有“無”而還没有“有”的先天宇宙中無色無聲無形的先天形態物質的存在及其演化,即是第2章中所説的“道”。例一,《韓非子·主道》:“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例二,《淮南子·俶真訓》:“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萌兆牙蘗,未有形埒,無無蠕蠕,將欲生興,而未成物類。”   4.以爲:認爲。例,《莊子·田子方》:“吾以爲得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   5.天下:指宇宙之内的天體萬物。例:《莊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氣耳。”通:入出無阻,如“無”能入出“有”間“無”間。   6.母:天體萬物的本源(即道,天道,先天形態物質)。例一,《淮南子·要略》:“窮逐終始之化……通造化之母也。”例二,《莊子·大宗師》:“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氣母:宇宙本源。母、媪、道、天道、大道、始、元、極、無、一、精、氣、神,都是同義或近義詞。   7.冀:希望。例,《莊子·徐無鬼》:“冀得其來之澤。”其:指舜帝;來:帶來;澤:恩澤。   8.知:認識。例,《莊子·齊物論》:“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9.其:指示代詞,這(些)。例,《莊子·人間世》:“傳其常情,無傳溢言。”   10.以:連詞,用在句首,以便。例,《莊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   11.喻:説明。例,《莊子·齊物論》:“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   12.其:人稱代詞,他(它)(的)。例,《莊子·田子方》:“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   13.子:指先前的東西(母)演變生成的新東西。例,唐·李紳《憫農》詩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4.暨:至,到。例,《莊子·列禦寇》:“列子屨,跣而走,暨乎門,曰:先生既來,曾不發藥乎?”   15.復:又,再。例,《莊子·大宗師》:“他日復見。”   16.溯:往上推求,追根探源。例,明·李宗彦《蓮子君詞話》序:“文章體制,惟詞溯至李唐而止,似爲不古。”   17.殁:終。 例,《墨子·非命上》:“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18.身:人的一生,一輩子。例,《史記·李將軍列傳》:“終廣之身,爲二千四十餘年。”   19.不:副詞,不要,勿。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20.怠:鬆懈,懶惰。例,《商君書·弱民》:“民畏死,事亂而戰,故兵農怠而國弱。”   21.塞:堵塞。例,《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   22.隧:道路,渠道。例,《莊子·馬蹄》:“山無蹊隧,澤無舟樑。”   23.閉:關閉。例,《莊子·天運》:“堅閉門而不出。”   24.門:門户,出入口。例,《易 · 繫辭下》: “重門擊拆,以代暴客。”   25.終身:一生,一輩子。例,《莊子·徐無鬼》:“潜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   26.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27.擎:舉,舉起。例,束皙《餅賦》:“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引申作“上進”。   28.開:打開,開通。例,《莊子·天運》:“其心以爲不然者,天門弗開矣。”   29.辟:開闢,打開。例,《莊子·天道》:“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爲也。”六通:通曉天道、人道、聖道、帝道、詭道、陰陽之道。四辟:指開放四方門户。   30.咎:過失,失誤。例,《三國志》:“權引咎責躬。”   31.濟:成,完成。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   32.事:事業。例,《莊子·田子方》:“君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   33.颙:用作動詞,大着(zhe),越來越大。例,《詩經 ·小雅·六月》:“四牡修廣,其大有颙。”有(yòu):又,再,更。   34.光:光榮,榮耀。例,唐·韓愈《爲裴相公讓官表》:“雪耻蒙光,去辱居貴。”經文“颙其光”意思是增光,發揚光大。   35.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36.貴:重視,看重。例,《莊子·徐無鬼》:“仁義之士貴際。”際:交際。   37.其:助詞,起强調作用。例,《莊子·人間世》:“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   38.明:明瞭,通曉。例,《莊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爲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爲臣也。”   39.見曉:見識。例,《莊子·天地》:“冥冥之中,獨見曉焉。”   40.越:越發,愈加。例,《紅樓夢》六十三回:“眉梢眼角,越添了許多風韵。”   41.明:明白,清楚。例一,《戰國策·齊策一》:“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例二,《莊子·大宗師》:“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42.受:接受,承教。例,《莊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於子。”   43.授:傳授,教。例,《漢書·孔光傳》:“……以選授皇太子經。”   44.謙:謙虚。例,《莊子·天下》:“以濡弱謙下爲表,以空虚不毁萬物爲實。”濡:柔。   45.無:副詞,不。例,《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盪蕩。”   46.遺:遺留。例,《史記·項羽本紀》:“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47.身:自身,個人。例,《莊子·至樂》:“烈士爲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   48.殃:禍害,禍患。例,《莊子 · 天運》:“ 是猶推舟於陸也, 勞而無功, 身必有殃。”   49.是謂:這説的是,這叫做。例,《莊子·馬蹄》:“同乎無欲,是謂素檏。素檏而民性得矣。”   50.習:通曉。例,《管子 · 度地》:“ 請爲置水官,令習水者爲吏。”習水:通曉水性。   51.常:法則,規律,道理。例,《莊子·天道》:“以無爲爲常。”經文中的“習常”,意思是“人們通曉的道理”。例如《韓非子·主道》:“群臣守職,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謂習常。”

  【譯文】

  宇宙中存在着的先天形態物質,我認爲是天體萬物的本源。人們希望認識天體萬物的本源,以便説明它所演變形成的後天天體萬物;或者在對這些天體萬物有了認識時,再追根溯源去探索它們的本源,這項事業要求人們終身不要懈怠。如果堵塞那些與外界交流的渠道,關閉與外界往來的門户,則一輩子也不會上進;如果打通與外界交流的渠道,開闢與外界往來的門户,則一輩子也不會失誤;事業完成了,還要進一步發揚光大。值得重視的是應當明瞭:見識越發明白了,那麽在接受師教或教授别人時就應當更加謙虚,這樣就不會留下對自身有害的禍患了,這是人們通曉的道理。

  【評説】

  本章提出兩種認識邏輯:第一,“知其母,以喻其子。”也即是從源到流的認識過程;第二,“知其子,復溯其母。”也即是從流到源的認識過程。這兩種認識邏輯,也就是第6章所説的“闡‘無’,欲以觀其謎;闡‘有’,欲以觀其極”。

  老子説:“有物混成”,“可以爲天下母”,“字之曰道”。但是,“道之爲物,唯恍唯惚”,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摸之不得”,是“無”,故“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也就是説,對“道”這種先天形態物質的認識還處於混沌狀態。但是,正如莊子所説的“冥冥之中,獨見曉焉1 ”。老子的睿智,在於指出“窅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而莊子則進一步指出:“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音tài,態)物焉,神之又神而能(音tài,態)精焉1。”

  老子與莊子都用“冥”字,意思是“暗”;而“窅”字與“深”字都表示深廣、深遠;又“能”字讀“態”字音,取義“形態2 ”。由老子、莊子的這些論述可知,在深廣而黑闇的先天宇宙中,存在一種神妙奇特的能量,即莊子所説的“能物”(形態物質)。再由莊子的“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3 ”的論述來判斷,這種形態物質(無色無聲無形的能量)演化成爲形態能量(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而形態能量(有色有聲有形的天體,如地球)又滋生、進化成衆生萬物。這就是第9章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抽象概括。

  顯然,老子與莊子的從源到流的認識邏輯是十分清楚的。老子和莊子在兩千多年前能斷定先天宇宙中存在一種可以轉化、形成天體的形態物質(能量),是多麽偉大的發現!現代科學技術探測結果表明,宇宙中存在着占物質總值73%的暗能量,而由先天形態物質演化生成的後天宇宙(包括可見的星體和不可見的黑洞)只占27%。後天宇宙天體從宇宙大爆炸至今137億年來一直在膨脹,而且膨脹速度越來越快,其動力來源於暗能量。我們曾經分析推斷,暗能量即是先天形態物質,是混成的“道”,它既然占宇宙物質總值的絶大部分,那麽它的存在、運動作用必然影響後天宇宙天體的存在、運動和變化。由此可知,第2章中“天法道”的論斷是正確的。

  但是,暗能量這種先天形態物質的時空分佈狀態、聚集與分散機制、從形態物質(暗能量)轉化爲形態能量(天體萬物)的臨界條件等方面的問題,人類的認識仍然是“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仍然是謎。

  在這裏,有必要注意莊子的一段“天方夜譚”:“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4。”這裏的“生”字作“演化、進化”解。這段趣談雖然不是合乎實際的、科學的進化論,但却形象地表達了進化論的思想。顯然,從人開始溯之而有馬、有程、有青寧、有久竹。從人到久竹,就是從流到源。現代科學技術對生物進化、起源的研究,除了對古代化石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生物遺傳基因DNA的測定,從而知道人類與黑猩猩、人類與類人猿、人類與鷄、人類與魚……在不同進化階段都擁有共同的祖先,溯源之極,其“極”則爲海底的原始微生物。原始微生物又起源於早期的生命物質,如蛋白質。而蛋白質由於其成分爲碳、氫、氧、氮等化學元素,這各種化學元素又是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産生的……如此一直溯源求之,就進入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先天宇宙階段,即是找到了先天物質這種宇宙本源(能量)了。

  在對天體演化的觀察方面,中國古人在距今三千四百多年前,曾有豐富的新星形成的觀察記録(甲骨文,參看《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卷)。天空中某個方位本無星星,但隨着突然迸發的光芒而出現了新星。新星是如何形成的呢?莊子有“合則成體,散則成始5”的論述。中國古人稱“始”爲“元”,爲“氣”。1995年11月4日(農曆乙亥年九月十二日),曼谷《世界日報》第12版國際綜合新聞,【美聯社華盛頓二日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佈的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七千年前天蛇星座中天鷹星形成過程的照片説明,這個“始”是氫分子特别密集的球狀氣體(詳見189頁中段)。從新星形成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始”是氫分子,便是完成一段從流到源的研究。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温度100億度以上,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中微子;第二階段,温度10億度左右,出現重氫、氦等化學元素;第三階段,温度100萬度左右,化學元素形成過程結束;第四階段,温度幾千度,有氣態物質、氣雲、星子、星體。

  以上每一階段都經歷“合則成體”的過程,第一階段是小形體的粒子,到第四階段形成大形體的星體。現代人類能够掌控的核爆炸試驗屬於“散則成始”的試驗,類似於宇宙大爆炸的逆過程,這對於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認識,很有幫助。莊子“形本生於精3 ”和“形精不虧,是謂能(形態)移5 ”的論述表明:有形的天體萬物是無形的能量演化産生的,有形的天體萬物和無形的能量的總量不會减少,這説的是形態轉變。這實際上表達了宇宙能量(或物質)守恒的原理。先天宇宙中能量的27%在宇宙大爆炸後轉化成爲後天天體物質,先天能量與後天天體物質共同存在於先天宇宙中,先天能量與後天天體物質,正如第6章所言:“此兩者,同處而异名”。

  現在的問題是:從“精(能量)”轉化爲中子、質子、電子、光子、中微子等粒子的大爆炸是在什麽樣的臨界條件下産生的,以及在什麽條件下能够實現相反的過程,使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轉化成爲“精(能量)”,這是現代天體物理學家正在求解的課題。

  應該指出,不論是“知其母,以喻其子”或者是“知其子,復溯其母”,這兩種認識邏輯,(哲學抽象方面)遠在老子之前就存在了,最典型的是遠古時代伏羲氏所創立的八卦演化圖,道家所創立的太極圖及至元代一悟真人蕭抱珍所創立的元極圖,這是宇宙萬物演化規律的宏觀圖騰(三種圖騰都可以從網絡上搜索到),也是人類認識邏輯的奇葩。

  本章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提倡門户開放,促進内外交流。老子生活在先秦時代,當時學術上曾經出現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景象。這是“道冲而擁之”的體現,有利於促進“冲氣以爲和”;另方面可以“長短相形”,也能“相形見絀”。“見絀”了則宜“擯病”,進而“咨不知”和“學不學”,如此則能“擎”,“不咎”。

  中華民族自秦統一中國及至滿清王朝,能够門户開放、内外交流的典型時代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仁宣之治”,然而歷代統治者大多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造成國家“不擎”,這是封建統治者的大咎。

  【思考】

  1.你能理解老子對宇宙萬物演化的兩種認識邏輯嗎?

  2.爲什麽提倡“見曉越明,受授越謙”?

  注:

  1.參看《莊子·天地》。

  2.參看《素問·厥論》。

  3.參看《莊子·知北游》。

  4.參看《莊子·至樂》。

  5.參看《莊子·達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