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73章 相反相成2

  【經文】

  天下1皆2知3美4之5爲6美7,忮8惡9矣10;皆2知3善11之5爲6善12,忮8不善13矣10。夫14有15無16相生17,難18易19相成20, 長21短22相形23, 高24下25相傾26, 聲27音28相和29,  前30後31相隨32。 是以33聖人34以35無爲36行事37, 仿38若39道40行41。 夫14不42言43自44皦45:萬物46作47而48不49辭50,生51而48不49有52,爲53而48不49恃54,功成55而48不49居56。夫 14唯57不58居56,是以33不59去60。

  【注釋】

  1.天下:天下人,世人。例,《莊子·駢拇》:“曲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2.皆:副詞,全,都。 例,《莊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异於己也。”   3.知:知道。例,《莊子·逍遥游》:“之二蟲又何知?”之:這。   4.美:美好的事物。例,《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爲天下之美盡爲在己。”   5.之:助詞,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莊子·在宥》:“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然焉人樂其性。”性:本性。   6.爲:是,就是。例,《莊子·大宗師》:“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爲聖人乎?”   7.美:贊美。例,《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毛嬙:古代美女;麗姬:晋獻公夫人。   8.忮:憎恨,怨恨。例,《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9.惡(è):醜惡。例,《莊子·盗跖》:“貴賤之分,在行之惡、美。”   10.矣:語氣詞。例,《莊子·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1.善:指善良的人。例,《莊子·至樂》:“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   12.善:贊許。例,《楚辭·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3.不善:不好,壞。例,《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神:神態;王:旺。   14.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例,《莊子·天運》:“夫虚静、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15.有:泛指一切有色有聲有形的實體。例,《莊子·在宥》:“睹‘有’者,昔之君子,睹‘無’者,天地之友。”   16.無:泛指一切無色無聲無形的東西,諸如形態物質(能量)、力、場、虚空、信息、理念、法則等。例,《莊子·齊物論》:“有‘有’也者,有‘無’也者。”   17.相生:互相生發。例,《禮記·孔子閒居》:“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   18.難:困難。例,《莊子·山木》:“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   19.易:容易。例,《莊子·天運》:“苟簡,易養也(養:教育,教養)。”   20.相成:互相促成。例,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21.長(cháng):距離大,指空間或時間間隔大。例,《莊子·駢拇》:“長者不爲有餘,短者不爲不足。”   22.短:空間、時間距離小。例一,《莊子·至樂》:“綆短者不可以吸深。”例二,《尚書·堯典》:“日短星昂,以正仲冬。”   23.相形:互相比較。例,清·李緑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拙。”   24.高:高的位置,上面。例,《莊子·則陽》:“是故丘山積卑而爲高,江河合水而爲大。”卑:低。   25.下:低的位置,下面。例,《莊子·應帝王》:“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   26.相傾:互相傾向、相合。例,宋·張孝祥《與虞並父書》:“然意氣相傾,殆若朝夕與游處者。”   27.聲:一般的聲音。例,《莊子·天地》:“故金石有聲。”  28.音:樂,音樂,即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生活的一種藝術。例,《韓非子·説林下》:“吾嘗好音,此人遺(wèi給予)我鳴琴。”   29.相和:互相應和、調諧。例,《晋書·樂志》:“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絲,指弦樂器;竹,指竹制管樂器。   30.前:時間順序或空間方位在前面的。例,《莊子·齊物論》:“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31.後:表示時間順序、空間方位在後面。例,《莊子·大宗師》:“不知就先,不知就後。”   32.相隨:互相跟隨。例,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論説》:“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33.是以:連詞,因此,所以。例,《莊子·盗跖》:“知者之爲,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争,無以爲故不求。”   34.聖人:“聖”字的意義,《説文解字》表述爲:“聖,通也。”《古今漢語詞典》對“聖”字表述爲:“才能非凡,無所不通。”而對“聖人”則表述爲:“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三者綜合起來,“聖人”可以表述爲:“德才高超,事事通達的人。”例,《莊子·人間世》:“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成:實現;生:出現。   35.以:介詞,按照。例,《莊子·人間世》:“願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乎!”   36.無爲:指“道法自然”,即按自然法則存在、變化、發展。例,《莊子·至樂》:“天無爲以清,地無爲以寧。”“無爲可以定是非。”   37.行事:做事,辦事。例,《韓非子·外儲説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爲心,則越人易和。”   38.仿:模仿,傚法。例,《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仿依。”   39.若:好像,如。例,《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40.道:存在於先天宇宙中並演化生成天體萬物的先天形態物質,即宇宙本源。 例—,《莊子·大宗師》:“夫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例二,《莊子·漁父》:“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例三,《莊子·天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故深而又深而能物焉。”能物:形態物質。能(tài):形態。參見《素問·厥論》:“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41.行:運行,運動,運化。例,《莊子·天運》:“日月星辰行其紀。”紀:自然規律。   42.不:副詞,表示一般性否定。例:《莊子·德充符》:“鑒明則塵垢不止。”   43.言:説。例,《莊子·人間世》:“密!若無言!”密:保密;若:你。   44.自:副詞,自然地。例,《莊子·在宥》:“汝徒處無爲,而物自化。”   45.皦:清楚,明白。例,《論語·八佾》:“純如也,皦如也。”   46.萬物:指天體萬物,包括星體、無生命和有生命的物種。例,《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   47.作:産生,出現。例,《孟子·樑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   48.而:連詞 ,表示轉折,却。例,《莊子·天道》:“天不産物而萬物化,地不長物而萬物育。”   49.不:副詞,不曾,没有。例,《莊子·齊物論》:“終身疫疫而不見其成功。”   50.辭:推托,不接受。例,《莊子·天地》:“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51.生:生存,存在。例,《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52.有:領有,佔有。例,《莊子·漁父》:“有土之君與?”   53.爲(wèi):指有所作爲(有成就),如做奉獻。例,《莊子·至樂》:“烈士爲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   54.恃:自負,自以爲了不起。例,《莊子·達生》:“方虚憍而恃氣。”   55.功成:功業成就。例,《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虚假。”   56.居:停息。例,《吕氏春秋·慎人》:“編蒲葦,結罘網,手足胼胝不居。”   57.唯:副詞,只因爲,正因爲。例,《莊子·德充符》:“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58.不:副詞,不要,勿。例,《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   59.不:副詞,不會。例,《莊子·盗跖》:“是以足而不争。”   60.去:去掉,消去。例,《莊子·外物》:“去汝躬矜與容知,斯爲君子矣。”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值得贊美的,因爲人們憎恨醜惡的東西;天下人都知道善良的人是值得贊許的,因爲人們憎恨壞人。有色有聲有形的東西與無色無聲無形的東西相對相生,困難的事情與容易的事情相對相成,長的東西與短的東西相對比較、相互襯托,高位的事物與低位的事物相對傾向、相互傾覆,聲音的産生與抑揚頓挫相對協調、相互和諧,先前的事件與後繼的事件相對依順、相互跟隨。因此,聖人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就好像道的運化一樣。不用説就自然明白了:天體萬物出現了而道没有不接受,天體萬物存在着而道未曾占爲己有,道有所作爲而不曾自負,功業成就了却不停息。正因爲不停息,所以道的功德不會消去。

  【評説】

  本章從各個層面説明自然法則。僅以“前後相隨”來説,宇宙中最偉大的“前後相隨”事件是第9章所叙述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萬物”是指衆生萬物的滋生繁衍,從海底微生物演變、進化成爲種類繁多的植物、動物、人類以及人類創造的新生命物種。這是循序漸進地演化,是後生的繼着先生的,這是自然法則。人類社會的演化,從原始公社制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一直到更高等級的政治經濟、更美好的人類社會,也是循序漸進地演化,是後生的繼承并發展了先生的,不可以超前跨越發展。如果硬要超前跨越,就如同《莊子·齊物論》説的:“是今適(往)越(國)而昔至也。”這是違背自然法則的,所以一定會失敗。

  本章談到“以無爲行事,仿若道行”。這裏的“無爲”也可以理解爲“無”的行爲。“無”是道(先天形態物質),道的行爲是“法自然”的,所以“無爲”就是指“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又“道行”是指“道的運動變化”。如第2章中的“道法自然”,在這裏可理解爲“道按自然法則運化”。所以,“以無爲行事,仿若道行”就是説要按照自然法則辦事,就如道的運動變化一樣。道的運動變化是“周行而不怠”,本章有“功成而不居”。“不居”與“不怠”都有不停留、不停息、不固守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創造新的業績,新的業績繼承并發展了舊的業績,新而又新,永無止境(現代社會,有所謂“可持續發展”論)。這樣子的發展,也是“前後相隨”。任何人能這樣做,就是按自然法則辦事,是對人類“善駘且誠”,其事迹將永留青史(即“不去”)。

  【思考】

  1.如何理解“有無相生”的論述?從日常生活中舉例説明“有無相生”這類現象。

  2.説説聖人是如何“仿若道行”的。你知道幾位“仿若道行”的工人、農民、藝術家、文人和科學家嗎?

  3.舉例説明歷史上哪些個社會變遷正如莊子所言“是今適(往)越(國)而昔至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