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陳昌華:肩挑戰利品步行五百裏

  在土地革命時期,岐嶺人民在議論爲中央蘇區出力貢獻時,就必然談到陳昌華肩挑戰利品步行五百裏的感人事績。

  陳昌華,男,初小文化。1904年出生於下山村樓旨下,家庭生活苦、無法進學校讀書,陳昌華從小就幫助家人下田勞動、上山砍柴,過着普通農民的生活,對農業技術很感興趣。有一年春耕大忙時,父親顧請一個農業技術師來犁水稻田。昌華跟着做小工一起下田,他很認真觀察那個師傅怎樣扣犁架壓、犁田來回走向。做小工的人就是要跟師傅走,翻土割田埂。犁了一丘又一丘。犁第三丘時、昌華提出:“阿才叔,我試犁一下好嗎?”師傅説:“不行,你年輕、會被犁頭嘴壓倒。”昌華説:“不怕,我頂得住。”昌華此時才13歲,但身强粗壯,像一個十六七歲的人一樣。師傅就給他試一下,他在旁緊跟昌華的脚步。説來也怪,那頭耕牛也很聽話,犁了一圈又一圈,越學越興趣。中午回家喫飯時對父親説了學犁田的事,父親很高興。從14歲後學了犁田又學耙田、學習播種又學插秧。陳昌華17歲以後家庭農業耕作技術可以全包了。隨着水稻和雜糧不斷增加,家庭生活也逐步提高。但由於土地少,没有什麽事業可以發展的。陳昌華21歲那年父親叫他外出找一些工來做。有一天在橋子頭碰到專門挑擔扛樹賺錢的陳加迎、陳昌華問他説:“阿迎叔挑擔辛苦,還是扛樹辛苦”。加迎説:“挑擔不要本錢,賺錢比較容易,又可以跑圩場看熱鬧,扛樹危險不要去。”夏收夏種結束,中元節過後的一個下洋圩天,陳昌華跟加迎替紙業老闆挑土紙到下洋,領了工資赴熱鬧、上飯店,買了一些食品回家。又有一次挑土紙去廣東大埔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才回來也不覺得辛苦,這樣的簡單工,他越做越高興。六分紙業四分農業的下山村出售土紙的方向就是下洋、大埔”,本地出售極少。在當時的情况下,運輸只有人力挑運,大部份自産自挑、自售,只有二盤商才請人挑運,所以肩挑賺錢的人不很多,全村只有五六人。但是對陳昌華來説是忙人,上顧下請應付不了,因爲他力氣大,擔得多走得快,二盤商就需要這樣的人請爲脚力,所以陳昌華成爲脚力工的大忙人了。

  1927年8月他挑土紙到大埔領了工資後去狂街,趕圩看熱鬧。接近旁晚時分,大埔警署的警察抓了一個人從旅社門口押過,陳昌華只聽到一句:“他是傳播農民運動的歪種。”什麽叫農民運動,陳昌華回到家裏問了好幾個人,大家都不懂得。1928年春節後,下山昭景堂辦平民夜校,陳昌華報名參加。他深感没有文化的苦頭,第一課是文化識字課,很認真聽,而且積極學習。過了幾天陳祥應上農民運動課他聽得更入神,解决了半年來的思想疑問。課後昌華提出的問題,陳祥應都作瞭解答,並説:“不但有農民運動,還有工人運動,你是一個脚力工,可以稱工人。”陳昌華聽後喜得樂呼呼。1928年4月岐嶺成立農軍時,陳昌華報名後被他父親强硬的態度反對了。金豐暴動也没有去參加,只聽一些小道消息,觀察一些片短的革命場面。1929年5月永定成立革命委員會,各區鄉先後建立蘇維埃政府和赤衛隊。岐嶺於6月成立蘇維埃政府和赤衛隊,陳昌華背着父親參加了。不久又轉入金豐區全脱産的赤衛隊員,跟隨陳祥應革命活動,打擊地方反動勢力,保衛蘇維埃政府和土改分田做了大量工作。

  1932年4月攻打漳州勝利後,除繳獲的現成槍支彈藥由部隊自帶外,還有大量的兵工廠半成品和原料,以及百多萬光洋、大批糧食、布匹、衣服、鞋子、食鹽物資都要用人力運往中央蘇區(長汀、瑞金)。爲了幫助東路軍完成這些物資的運輸任務,閩西特委决定,從各縣選調一批赤衛隊員和革命青壯年組建後勤運輸隊。岐嶺赤衛隊員和革命青年陳昌華、陳初樹、李獻林、江石鬆等10多人參加。永定1500人由劉永生率領於4月24日出發,25日到漳州休息2天後分工編組落實責任。陳昌華被安排挑運重要軍用物資(制槍彈的原材料)。在兵工廠休息1天後從漳州出發當晚龍岩適中過夜,第二、三天分别在上杭、連城住宿,第四五天經過長汀,第六天才到瑞金中央紅軍兵工廠,行程足足五百華里。到瑞金後受到軍旅招待所熱情接待,並聆聽蘇維埃共和國内務委員周以粟的報告。永定戰後服務隊於5月10日回到閩西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虎崗。此時的閩西一片喜氣洋洋,在東路軍攻打漳州偉大勝利鼓舞下,掀起了空前規模的群衆性擴軍熱潮,動員新兵補充二十二軍,還組建了地方獨立團。此時陳昌華與永定一批熱血青年參加由劉永生領導的太拔獨立團轉戰在龍岩、上杭、永定、連城等地。1933年5月敵人重兵圍剿虎崗。獨立團爲保衛特委機關進行阻擊戰,陳昌華在戰鬥中犧牲,時年29歲,建國後追認爲革命烈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