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5.兩岸發展應引道台灣積極面

  馬英九政府第二任展開施政後,兩岸和平發展的總體局面是好的,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合作仍在健康發展,兩岸民間及人民之間的互動更加密切、更加頻繁。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得到愈來愈多的台灣民眾支持與認同,兩岸民眾匯集在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大潮流中,成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真正動力。 

  一、兩岸民眾是推動兩岸關係最重要、最積極的力量,人民正在書寫歷史 

  筆者6月下旬去了一趟廈門,當地正好在舉辦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萬餘名台灣民眾跨海赴會,有的組團,有的一家拖兒帶女,與當地政府及民眾交流,敘鄉情、找商機,探親訪友,和樂融融,一片詳和氣氛。這種民間性、草根性的兩岸民間交流,得到台灣民眾和福建民眾的高度認同和支持,參與的層面非常廣,台灣中南部的基層民眾來的特別多,他們在廈門就像回到自已家,走親戚一般,非常熱鬧。光是在市中心中山路的台灣小吃一條街,就有成千的攤檔,台灣從南到北的各種小吃應有儘有,生意好得很,幾天的交流,就像兩岸民眾的“嘉年華”,處處充滿歡聲笑語。 

  因此,筆者深深感到,大陸的對台政策,衹要基於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努力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並真心實意替台灣人民著想,一定會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持。衹要兩岸和平發展的思路是對頭的,兩岸人民滿意,兩岸人民高興,就應該堅持下去。衹要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設法多辦、把它辦好。 

  目前的兩岸關係是前近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的新時代,兩岸人民是兩岸關係主角,正在書寫兩岸關係歴史。現在的兩岸關係正朝著有利於整個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有利於中國和平統一的正確方向前進,這是歷史的潮流,任何想開歷史倒車的力量也無法阻檔。兩岸和平局面的形成,是全體中國人包括台灣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彌足珍貴,值得共同珍惜,共同呵護。在當前形勢下,必須致力於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民意基礎,加強兩岸高層的政治互信,使兩岸關係發展之路更為廣濶,走得更為平順。 

  毋庸諱言,近期兩岸關係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遇到了一些新問題。外界的感覺是,馬英九第二任一開局,兩岸關係“冷”下來了,台當局似乎給兩岸關係發展做了一些刹車的動作,有人似乎並不期待兩岸關係發展太快,兩岸走得太近。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正好印證了這種擔心和判斷。比如,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兩岸統合學會會長張亞中教授計劃在6月底在台北舉辨有兩岸重要智庫共同參與的“台北會談”,由於有邀請兼具大陸官方背景的重要學者參會,以及會議主題與台“陸委會”有不同看法,台“陸委會”於是不予認可,不予配合支持,最終這項頗具意義的學術會議造成流會的結局。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基會會長江丙坤的第八次“陳江會談”,由於會談涉及兩岸投保協議相關內容雙方仍有岐異,特別是台方提出協議中加入人權保障及“國際仲裁”等內容,大陸方面認為事涉敏感,還須詳細研究,造成會談難以在短期內舉行。再比如,台灣方面的一些官方人士,在談及近期不斷有事發生、風高浪急的南海及釣魚島相關問題時,公開聲言台灣不會與大陸方面合作。等等,還有一系列事情,讓人懷疑馬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誠意有限。總體上看,馬英九及他的政府官員,在進入第二任期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時並沒有第一任時那麼迫切,那麼積極。難怪大陸媒體和民間對馬政府近期的所作所為發出質疑,甚至作出批評。 

  馬英九在第二任期內,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對於兩岸和平發展一定是消極的嗎? 

  筆者的看法基本上是否定的。實際上,造成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不敢大膽作為,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因素,在台內部,馬政府要急於處理台灣內部人事及內政問題,想設法改善施政,提升自已一直下滑的民意支持度;同時,外部國際間的一些勢力也極不願看到兩岸關係發展太快,特別是美國正對台灣方面加強下兩岸關係的“指導棋”,希望能對台方人士“耳提面命”。故此,客觀上,大陸民眾看到的是台灣當局似乎在“冷卻”兩岸關係, 普遍的感覺是馬政府團隊面對兩岸關係躊躇不前,陷於觀望之中狀態。 

  其實,對於今後兩岸關係不必悲觀,大陸方面既然能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看待台灣問題,處理台灣問題,就一定是有高度的自信。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大幅提高,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已具多種手段和能力,選擇性也更多、更靈活。面對台灣,可以更大度,更氣定神閒,更從容不迫。衹要台灣不搞“台獨”,不搞“分裂”,不致力推動“獨台”,大陸方面應下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氣爭取台灣民心,增強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二、大陸方面應多看台灣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積極面,引導積極因素 

  隨著兩岸關係的更深入發展,大陸方面對台灣內部應多看積極因素,多發掘和引導有利兩岸和平發展的積極面。 

  (一)馬英九政府仍主張“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馬英九在今年“520”就職演說中闡述兩岸關係時說,過去四年,我們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台海緊張,帶來和平與繁榮,穫得廣大民眾的支持。馬英九鄭重指出,“中華民國憲法”是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指導原則;兩岸政策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英九說,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他並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也都同樣尊崇“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不能忘記“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國理念。 

  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表述,體現了追求改善兩岸關係的積極面。他是法律學者出身的領導人,加上個性嚴謹認真,可以推斷,未來四年,他將會在前四年基礎上,穩妥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二)民進黨正艱困轉型,必須尋求與台灣主流民意相吻合的大陸政策。 

  民進黨本次領導人選舉敗選後,外界普遍認為,輸就輸在民進黨不認同“九二共識”。5月下旬,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近期蘇貞昌對外的一些表態,均表明民進黨必須考慮重新調整大陸政策,必須認真思考如何修政主張台獨的“台獨”黨綱,也相應對大陸釋出一些改善關係的善意。蘇貞昌還曾表示,如果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退休後有機會訪問台灣,他願意陪同溫家寶四處走走。云云。但關鍵的是,民進黨目前仍是背著台獨黨綱包袱的政黨,大陸表明是不會同主張台獨的政黨打交道的。況且,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也與台灣主張和平穩定的主流民意相脫節,不廢除台獨黨綱,可以斷定,下次台灣領導人選舉,民進黨還將再輸掉一次。 

  真心希望,民進黨能痛定思痛,徹底摒棄台獨,放棄對中國大陸的敵對思維,做一個對台灣真正負責任的政黨,好好了解中國大陸,務實與大陸展開良性互動。也許,改變政治路線之後,它也許還有重新執政的機會。 

  (三)台灣社會已形成支持兩岸和平發展高度政治共識,不會允許開歷史倒車。

  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在台灣已有廣泛民意基礎,廣大台灣民眾享受著和平發展的實實在在的利益,這項政策巳獲得台灣民眾高度支持。這次台灣領導人選舉的前幾天,在台灣舉足輕重的大企業家如郭台銘、王雪紅、張榮發等人,站出來公開挺“九二共識”,挺“兩岸和平發展”,這些大企業的員工包括在兩岸發展中享有紅利的中產階級,當然會將選票投給維護台灣和平穩定的政黨,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也就自然當選。 

  此外,中國大陸近年開誠佈公的柔性的對台政策,在選舉過程中也在島內政治發酵,發生了一定的正面效應。大陸一再強調,對台的主張是一切為台灣好,設法維護台灣民眾的利益,希望台海和平繁榮,這樣的主張在台灣逐漸被愈來愈多台灣民眾接受,直接或間接也幫助了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候選人。君不知,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選前選後訪問台灣,帶領一眾大陸官員,深入台灣基層,甚至在中南部“叭叭走”,日曬雨淋,跑前跑後,就是儘力為台灣民眾做一些服務的工作,使台灣的農民、漁民在大陸找到合作的機會,他的平易近人,深入了解民情的作風,台灣基層人士評論,比國民黨、民進黨的一些人更為親民。 

  衹要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格局不變,相信台灣社會有更多聲音,認同大陸的對台主張,北京當局把對台工作直接做到台灣去的做法,會得到更多台灣民眾的認同和讚許。 

  三、台灣內部也存在一些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消極面,應設法排除消極因素 

  在馬英九第二任內,在看到有利兩岸關係發展的良好局面的同時,也要確實認清,台灣內部及國際間總還有各種政治勢力阻攔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特別要防止國際反華勢力對台灣的牽制,防止台灣一些台獨焦慮人士破壞兩岸和解、破壞來之不易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好局面。 

  (一)馬英九團隊未準確研判大陸局勢,不敢相信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絕對是給自已施政加分。 

  台灣方面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頗有“無力感”,有“疲勞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衹要是對台灣有利,與兩岸民眾福祉相關,對的事情就必須堅持做下去。不能消極等待,知難而退,無所作為。 

  台灣方面不願大力推動兩岸關係的一大理由,是在等待中共“十八大”的召開,看看中共能不能順利召開“十八大”,中共新一代領導集體能不能順利產生,中共高層能不能順利交班。這其實是完全不必要的擔心,是以西方人的有色眼鏡看待中國政治。可以預期,中共“十八大”肯定會順利召開,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肯定會順利接班。台灣方面大可不必“停停”、“看看”,應該相信,在兩岸民眾中受歡迎的對台政策,北京新領導層也不會輕易大幅改變。 

  在北京交接班的政治敏感期,台灣方面倒是不要給大陸製造政治難題,以免給台灣當局與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建立政治互信造成不必要的障礙。比如,台聯黨的黃昆輝正給疆獨份子熱比婭申請簽證赴台,這實際上是在給馬英九及他的團隊製造難題,由於事涉高度敏感,雖然熱比婭近期獲批到歐洲一些國家訪問,給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已帶來極大的困擾,馬政府切不可簡單的以“人權”的理由,與歐州國家比照辦理,批准熱比婭訪台活動,那將是造成“疆獨”、“台獨”合流,對兩岸關係肯定會造成難以估計的衝擊。 

  (二)台灣當局致力於“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固定化、法制化、永久化。 

  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說中談及兩岸政治定位時稱,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而我們所說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依據“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主權”涵蓋台灣與大陸,目前的統治權及於台、澎、金、馬。換言之,二十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3位“總統”從未改變。這是最理性務實的定位,也是“中華民國”長遠發展,保障台灣安全的憑藉。兩岸之間應該要正視這個現實,求同存異,建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共識,雙方才能放心向前走。 

  馬英九提出的政治定位,大陸方面並未有正式回應,國台辦發言人衹是稱這是馬英九一貫的提法與主張簡單帶過,說明大陸方面對這一政治定位並不表認同,也不想與之較真。 

  值得一提的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更能被兩岸民眾普遍接受的主張。大陸現在都沒再說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實際上已作了很大讓步。兩岸政治談判前,這種“兩岸同屬一中”較為模糊的提法較為可行。現在還未進入政治談判,台灣方面就提出戰略清晰的“一中”就是“一個中華民國”的主張,相信不僅大陸官方,大陸民間也很難認同。 

  更要注意的是,馬當局現在最強調的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還希望大陸及國際間的承認,尋求“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長遠發展與安全,很難令人不擔心台當局的“獨台”傾向。 

  (三)在南海爭議及釣魚島問題上不顧及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與美建美台安全夥伴,有加入共同圍堵中國陣營意願。 

  馬英九經常掛在嘴邊的對外政策,就是“親美、友日、和中”,深究一下,“親美、友日”是台的戰略,而擺在後面的“和中”,是為“親美、友日”戰略服務的戰術,“親美、友日”是目標,“和中”僅是手段而已。這種對外戰略,實在要不得,口口聲聲稱是炎黃子孫,美、日、中三者面前一排列,馬的選擇,第一是美國,第二是日本,第三才是中國大陸。 

  馬英九6月22日會貝美前國安顧問瓊斯時表示,非常歡迎美國重返亞洲,希望能獲美方協助,讓台灣能參與有意義的國際組織活動。 

  與台灣行政部門及軍方關係密切的美2049計劃協會,其執行董事斯托克斯近期表示,台灣對於五角大樓的空中和海上戰鬥戰略來說,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非凡意義。他稱,如果美國防部與奧巴馬總統需要重新部署在太平洋的軍力,那麼調整與台灣的軍事關係非常重要。他說,台灣在亞太可助美軍“一臂之力”。 

  5月初,台外事部門官員在“立法院”就維護釣魚島與南海主權進行報告時說,台當局維護釣魚島及南海主權作為時,“絕不會與中國大陸共同處理”。 

  台“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接受美國防新聞訪問時稱,一旦中國大陸控制台灣並設立軍事基地,台灣將成為中國大陸擴張南海軍事活動的踏板,當然不符合美國利益,如果台灣未來由於“政治整合”,成為“中國一部分”,美國將在亞太地區失去重大利益。他在談及南海問題時特別強調,我們絕不會讓中國大陸踏上太平島一步,這是我們的領土一部分,由我們治理,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筆者在台參訪時,有台學者告知,台灣與美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及密切程度,外界“不可想像”,台灣確有依賴美國承擔安全保護的戰略考量。現在美國重新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正極力拉攏台灣以準同盟國的名義,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陣營。 

  美重返亞太,目的就是圍堵中國,作為同是中華民族成員,台灣方面在思考及處理這項涉及中華民族安危的重大問題上,必須慎之又慎,不能上錯船。相信有智慧的台灣民眾及有識之士,會在這一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不會讓存心出賣中華民族利益的人作出錯誤決策。 

  四、結語 

  未來四年,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完全有理由相信兩岸關係在既有基礎上能繼續發展,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已掌握在兩岸中國人手中,衹要兩岸持續交流合作,衹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觀念更加深入台灣人心,衹要台灣馬英九政府能真正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以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為榮,撥亂反正,在台灣社會去除台獨文化,把李登輝陳水扁顛倒的歷史重新匡正過來,將台灣的發展、台灣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發展與命運聯繫在一起,馬英九的歴史地位也將自然形成。 

  台灣的前途繫於中國大陸,兩岸同胞應情同手足,互相幫助,共同發展,共同把自已的事情辦好,尋求兩岸中國人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有尊嚴,在國際間贏得更大的尊重。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6月18日在廈門“海峽論壇”開幕式上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她說,兩岸都要有同理心,兩岸的人都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希望洪秀柱說的能引起兩岸政治人物高度重視,大家都來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兩岸關係照此良性發展下去,肯定會一天天好起來。 

  (原載2012年7月9日中國評論新聞網,作者:李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