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港一國兩制與台灣“治權”芻議

  前言:香港回歸中國,結束150多年英國殖民統治,中國恢複行使對香港的主權,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香港700萬人與13億中國人,共享一個中國的主權,治權從“英人治港”變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港人充分行使對香港的“治權”。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處理香港特區自治範圍的事務,只要一個中國的主權沒有受外來威脅,中央政府不會幹預、也無需幹預,相信港人,可以管治好香港。香港的今天和明天,堅持一個中國的主權不能動搖;“治權”則充滿自主性。當然,依照《基本法》規定,中央也有依法行使對港的憲制權力。

  一、中英談判香港“主權”和“治權”不可分割

  關於香港回歸中國的“主權”和“治權”問題,中英兩國談判時,英國政府曾經提出用“治權”換“主權”的要求,即香港回歸後,繼續由英國人管治香港,這一無理要求當即被中國政府嚴正拒絕。原因是,香港從英國回歸到中國,是“國與國”即兩個主權國家的政治談判,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國政府從來就不予承認,香港包括“主權”和“治權”,理所當然都應一并歸還中國,沒有任何討論的餘地。這裡的“主權”是指,香港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收回擁有香港主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裡的“治權”是指,回歸後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可以由“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必外國人插手。說到底,“主權”和“治權”和“領土”,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由此可以看出,回歸後的香港,中國政府對香港政治定位很明確,即對待一個中國的“主權”與兩種制度的“治權”是有所區別的。主權只有一個,不可分割,由全中國人,包括港、澳同胞共享;“治權”不等於“主權”,一個中國“主權”下的港、澳“治權”,可以由港人、澳人自己管理。《基本法》對中央已授權香港高度自治的“治權”,實際是指特區政府擁有對香港的管轄權,特首為香港最高行政長官,行政管理權,立法和司法權,和700萬港人一起,為香港當家作主。現在,香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了200多個國際組織;以“中國香港”名義出席了20000多次不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了1400多次國際會議;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簽訂了300多條協議及與外國簽訂了150多份雙邊協定;特區護照落地或免簽證已達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做沒有造成“兩個國家”或“一中一港”,這就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得已在港澳成功實踐,并證明這種構想是科學的,是符合港澳實際的,是史無前例的科學創舉。

  二、兩岸對一個中國主權的認知有共識,也有分歧

  中國大陸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解決了港、澳問題,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事實上已把“主權”和“治權”分開來處理。“一國”講的是“主權”,一個中國主權不可分割;“兩制”講的是“治權”,“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這個方針最早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但台灣方面一直予以拒絕,直到今天,仍然動彈不得。但現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民國憲法”,都堅持了對一個中國“主權”的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前言規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兩岸實際共享著一個中國的主權,這一共識具體表現在九二共識上,核心是“兩岸各自以口頭表述方式均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但是雙方對一個中國“主權”內涵的認知,存在著嚴重分歧。大陸堅持代表中國主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堅持代表中國主權的是“中華民國”(“一中各表”)。而“治權”問題,其實大陸構想、設計一國兩制時,已考慮到台灣的“治權”與港、澳不一樣,可以比香港擁有的“治權”更寬泛、更包容、更彈性。台灣可以擁有軍隊,香港就沒有;台灣采取西方式多黨制及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香港也不一樣。當然,台灣的“治權”還有哪些,兩岸是可以深入探索、廣泛討論、平等協商的。

  因此,探討兩岸政治關係中有兩個關鍵性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主權”問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兩岸要共同反對“台獨”,這一原則是不能鬆動的;一個中國主權不可分割,兩岸要共同維護,這一核心問題也是沒有討論餘地的。“主權”問題對內、對外都一樣,都是同一個底綫。“胡六點”所強調的就是,中國的“主權”不是“再造”問題,而是必須堅持不可分割的問題。
國民黨主政堅持了這個底綫。2013年4月29日,馬英九在海基會舉辦“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茶會致辭時表示:不論在島內或島外,台灣當局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兩岸堅持“九二共識”,求一個中國之同,化政治分歧之異,這個“同”就是中國主權不可分割;這個“異”就是暫時擱置誰代表中國“主權”的問題。台灣方面堅持“主權代表”在內的“一中各表”,當然是未來兩岸都繞不過去的重點課題。目前雙方對“主權代表”認知和立場南轅北轍,要想討論這個問題極其複雜,相當困難,無法下手;要想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困難度更大。

  二是“治權”問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完成了對“中華民國主權”的繼承,這在1971年聯合國作出的2758號決議裡面已經解決。國際上160多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只是台灣當局不承認而已。而實際“治權”的完全繼承,至今尚未完成。1949年“中華民國”到了台灣,在3.6萬平方公裡的“台澎金馬”地區,擁有實際有效管理社會、經濟、文化等“治權”。這個有效的“治權”,就是國民黨當局及馬英九經常提到的兩岸“互不否認治權”的國民黨兩岸政策(當然國民黨當局堅持“互不承認主權”)。無論如何,客觀上講,兩岸關係不是國家“主權”的分裂,而是兩岸“治權”的分離,也就是兩岸共同享有“主權”,各自依法實施“治權”。目前現狀也是“中華民國”即台灣當局,對“台澎金馬”擁有司法、立法、行政的“治權”。

  筆者認為,兩岸之間的“主權”與“治權”問題,不同於中英兩國之間的“主權”與“治權”問題。中英兩國談判,“主權”和“治權”是不可分割的。兩岸之間,從法理上講,港、澳、台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權”和“治權”是中國內部的家務事,可以循序漸進地把“主權”和“治權”分開來處理,先啓動討論“治權”問題,再逐步深入下去,最終解決“主權代表”的政治對立問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兩岸不妨先將“深水區”中的“治權”議題,作為探討“合情合理安排”并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依一國兩制構想,進一步厘清台灣“治權”的較為理想的選擇;對未來條件成熟時進一步討論“主權代表”問題,也很有幫助。

  三、將探討“治權”作為打破兩岸“深水區”的突破口

  把“主權”和“治權”分開來加以研究,先把台灣“治權”作為打破兩岸政治“深水區”的突破口,形成初步認識、或達成初步共識,可為兩岸政治談判作鋪墊。

  首先,關於互不否認“治權”,如何從兩岸政治定位上達成共識?無論是國民黨或者是民進黨(8年)主政,台灣當局對“台澎金馬”的有效“治權”,已經長達65年。如果按照大陸設計的一國兩制方針,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一中框架(一中架構)下,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分別管治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這樣的制度設計,并沒有改變一個中國原則,沒有造成“主權”分割,沒有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大陸對台灣“治權”的政治定位,實際上已經非常清楚,是否可解讀為一國兩制——一國兩治(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下的“治權”)。台灣方面怎麼認知呢?去年2月和6月,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和吳伯雄先後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時都講到,“兩岸各自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中框架來定位兩岸關係,而非國與國的關係”。大陸對此表示肯定,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7月24日在第二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開幕式致詞時表示,“我們積極評價國民黨方面明確表示兩岸各自法律和體制均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以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可見,雙方對“治權”所涉及的法律,有了初步的交集和共識,接下來可以從各自法律角度,進一步來厘清互不否認“治權”問題的政治定位。

  其次,關於台灣“治權”的“國際空間”,如何才能不會造成“兩個中國”?國際上169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建交的只有22個,占七分之一多些。國際社會主流不可能承認台灣當局堅持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更不可能接受民進黨堅持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台灣方面又強烈希望大陸不要“打壓”,強烈訴求拓展台灣“國際空間”。那麼,如果將台灣的“國際空間”議題,納入台灣的“治權”範疇來討論,在不違反一個中國主權原則下,相信可以逐步找到“符合實際、有利兩岸、共創雙贏”局面的辦法來。

  第三,關於台灣“治權”涉及到的兩岸關係,如何形成一個“以人為本”的共識?兩岸關係越來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賴關係、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每年幾百萬人次的往來,幾十億美元的投資,上千億美元的貿易,尤其是大陸人士赴台探親、觀光、就讀,乃至於陸企、媒體等機構派駐人員在台灣生活、工作逐漸增加,已經涉及到台灣當局的“治權”問題。台灣當局單方面制訂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方面為兩岸各類交流與合作做出了努力,提供了方便,但仍有諸多不合理、不合情,甚至不合法理的規限。如何從台灣“治權”的角度做出政策調整和完善,依法維護兩岸人民的合法權益,也需要處理好所涉及到的日趨紛繁的大陸事務的台灣“治權”問題。

  結語:尊重2300萬台灣同胞對台澎金馬的“治權”

  台灣當局對“台澎金馬”的有效“治權”歷經60多年,已形成一整套切合台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方式的體系,實際上這幾十年已經是“台人治台”。台灣同胞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是台灣主流民意所向,大陸一直給予充分尊重。今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強調,“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這句充滿“兩岸一家親”的肺腑之言,令人印象深刻;也充分展示了大陸尊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希望有尊嚴的強烈願望和選擇。

  因此,在目前兩岸政治關係尚未取得突破的情況下,如果兩岸能將“主權”與“治權”分開處理,將台灣的“治權”作為議題,先由兩岸智庫來討論,相信這一重要舉措本身,就是與時俱進,就是重大突破。有利於共同維護一個中國主權;有利於遏制“台獨”勢力的膨脹;有利於台灣民衆增進一個中國的認識;有利於維護兩岸民衆的切身利益;有利於商討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的安排”;有利於最終為“主權代表”問題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原載香港《中國評論》月刋2014年5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