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乳源革命歷史參考資料匯編》節選

  紅七軍轉戰粤北

  1929年7月,黨組織派到廣西的鄧小平(當時名鄧斌)等人,聯合在廣西當權的俞作柏、李明瑞等願意同共産黨合作的反蔣勢力,建立了由共産黨控制的武裝力量。10月,俞作柏、李明瑞反蔣失敗。鄧小平、張雲逸率領共産黨掌握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一部,開赴右江地區,與韋拔群領導的農民武裝會合,深入開展農民運動和武裝鬥争,消滅了反動的警備第三大隊,横掃右江地區地主豪紳勢力。11月初,黨中央批準了廣西舉行武裝起義、建立紅軍的計劃,並頒給紅七軍、紅八軍番號。經過一段時間準備,於1929年12月11日,在百色昇起了武裝起義的紅旗,宣告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正式誕生。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前敵委員會書記,龔楚任參謀長。1930年2月1日,俞作豫率領警備第五大隊在龍州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並任軍長。紅七軍、紅八軍的前委書記爲鄧小平,軍隊總指揮爲李明瑞。1930年8月,紅八軍被迫退出龍州,轉戰至右江,編入紅七軍。

  1930年夏秋間,正當右江革命根據地深入土地革命和擴大武裝鬥争時,黨中央代表鄧崗來到右江,貫徹立三路綫,傳達黨中央關於《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决議,命令紅七軍攻打柳州、桂林,到粤北小北江建立根據地,再向廣州前進。這一冒險計劃,遭到紅七軍前委多數同志的反對,而鄧崗等以“誰不執行命令,誰就是反對中央”相要挾,並可能引起内部分裂,鄧小平等只好勉强執行命令。不久,紅七軍7000多人集中到河池整編爲三個師。留下二十一師堅持右江鬥争,十九、二十師則於11月10日從河池出發,向柳州進擊。但在四把、長安戰鬥中失利,於是放棄進攻柳州,北上繞道湘境,佔領全州。在這裏召開前委會議,否定了鄧崗等攻打桂林的錯誤主張。會後,鄧崗、陳豪人藉口到中央匯報,離開了部隊,由鄧小平重任前委書記。11月下旬,傳來中央的指示:“廣西蘇區的發展,只有向着湖南、北江發展,才能與中央蘇區直接的聯繫起來。”於是,紅七軍前委將在小北江建立立足點,向湘贛邊靠攏的計劃確定下來,立即向粤北進軍。

  1931年1月中旬,紅七軍經廣西的全州、湖南的道縣、江華再到達廣西賀縣的桂嶺,在這裏進行整編,將紅七軍縮編爲五十五團和五十八團,併兵分兩路,向廣東北江進軍。一路經湘桂邊的大錫到達湖南碼市;另一路通過粤桂交界的鷹揚關,經連山縣的上草、禾洞,到達碼市會合。1月16日(農曆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紅七軍進入廣東連縣,經石馬鄉於下午到達東陂鎮,五十八團第二營教導隊長(縮編前爲五十八團團長)馮達飛,隨軍返回了故鄉。

  紅七軍入粤,未遇到敵人的有效扺抗。國民黨連縣縣政府,一面馳電向上求援;一面督令各區鄉大肆造謡惑衆,污衊紅軍“殺人放火,共産共妻,抓到人要往臉上烙火印”等等,脅迫群衆“逃難”。妄圖以反動宣傳欺騙群衆避開紅軍,斷絶紅七軍的給養和情報來源,防範紅軍“赤化”群衆。因此,當紅七軍進入東陂,老百姓幾乎逃避一空,連馮達飛的妻了陳淑順也不知去向。

  大力開展群衆工作,取得群衆的支持,就成爲紅七軍在連縣立足籌餉首先要解决好的重要問題。這一任務理所當然地落到本地人馮達飛的肩上。他首先找到早年的好友譚榮勝。譚榮勝不相信敵人的鬼話,不肯出走,在家照顧臨産的妻子。舊友久别重逢,格外高興。於是“文孝”(馮達飛的乳名)回來了的消息,迅速在東陂傳開了。不多久,馮家門前聚集了衆多鄉親。馮達飛親切地和大家話離情,談革命,宣傳共産黨的主張和紅軍的宗旨,鄉親們的心中豁然明朗。一傳十,十傳百,到了下午,出走的群衆都陸續回家,商會的人也被群衆找到,暫時解决了部隊的給養問題。

  1月17日下午,部隊由東陂扺達星子鎮新塘街口,見一些人高舉“歡迎紅軍”的横額,燃放鞭砲在迎接。後來得知,在國民黨的恫嚇下,星子鎮大小店主大都逃跑了,只有十幾户因怕流氓慣盗乘機搶劫,才冒險留下來。這支歡迎隊伍就是這些商家組織的。紅七軍北上以來,很少見到這樣的歡迎場面。指戰員神情激昂地進入了星子鎮,住在關帝廟、東砲樓和幾間會館。接着,總指揮李明瑞和經理處長葉季壯,召見了星子商會丁會長等人,向他們闡明瞭紅軍對民族工商業的保護政策,打消其顧慮。當時,洋花街的“永盛”榨油鋪已無人,紅軍便派兵守護。李總指揮請丁會長把榨油鋪老闆找回來,料理店鋪。丁會長聽了,感慨萬千。他回憶八年前桂係叛軍沈鴻英的部隊來犯星子,公開搶劫“順成”當鋪的情景,由衷的連連稱贊紅軍是“仁義之師”。次日,逃散的居民陸續返回,商會感激地送了千餘大洋和十多頭肥猪到軍部慰問。

  在連縣星子鎮,紅七軍摸清了連縣敵情:敵正規部隊尚遠在韶關,連州城只有數百地方警衛隊防守。1月19日凌晨,部隊遂向連州進發,前鋒部隊於當天薄暮從城隍街進入連州外城。

  連州是連縣、連山、陽山三縣的經濟、文化中心。這裏物品豐富,商業繁盛。張雲逸軍長和鄧小平政委决定在這裏休整,繼續補充給養。這座繁華的城鎮,由於敵人造謡欺騙,街道行人稀少,冷冷清清。當晚,設在城隍街城隍廟的臨時軍部内,燈火通明。軍前委在鄧小平書記主持下召開了會議,討論部隊的行動計劃。會上,有的同志主張尋機消滅敵人,補充自己,按原計劃在小北江建立立足點;有的則主張輕裝出發去江西會合朱毛紅軍。最後决定利用連縣的有利條件,大力開展群衆工作,盡量充實部隊給養,伺機消滅敵人,建立立足點。

  翌日,各方面的群衆工作迅速地開展起來。經理處人員找商會談判籌款問題。政治工作人員走家串户,深入到市民中宣傳共産黨和紅軍的政策。小鬼隊員則提桶沿街書寫標語。“工農兵聯合起來,建立蘇維埃政府!”“打倒國民黨軍閥!”等醒目的標語出現在連州街頭。鄧小平、李明瑞等首長,也分别在學宫門前和城隍廟前召開的民衆大會上,親自向群衆宣講。着重説明“本軍革命之目的,在於推翻國民黨統治,肅清貪官污吏,解除民衆痛苦,望民衆毋誤聽謡言”。紅軍首長的話,像春風甘露,滋潤着聽衆的心田,聽講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又親眼見到紅軍説話和氣,秋毫無犯,對紅軍由懼怕、懷疑,變爲信任、親熱。到中午,外城的店鋪陸續開門營業。在紅軍戰士與貧苦民衆之間,還出現了一些擁軍愛民的動人事迹。一些熱血青年到部隊要求參軍。伙鋪街(今建國北路中段)“義盛祥”鹽鋪的進步知識青年蔡湘,冲破父親的阻撓,加入了紅軍。隱蔽在連州的地下黨員毛中心等人,找到了龔楚團長和張雲逸軍長,匯報了當地的民情和敵情。傍晚,當馮達飛隊長護送一批紅軍傷病員來到雙喜山基督教會辦的惠民醫院時,醫務人員都因誤聽謡言躲避了。牧師樑日新和禮拜堂主任黄師度,本着人道主義精神收留了傷病員。他們從水橋街請來了退職軍醫陳義池負責醫治,在幾位教友的協助下,使幾十名輕傷病員很快治癒歸隊。另幾十名重傷病員則留下來,避過了國民黨的殺害,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陸續康復,轉道回到了部隊。

  當紅軍踏入粤境,國民黨連縣縣長葉日嵩便急令警衛大隊長莫輝勛進行緊急布防,緊閉連州内城各城門,派獨立小隊把守。紅七軍進入連州的目的在於籌餉,因此對内城之敵采取圍而不攻的戰術。而敵人却不斷開槍挑釁,影響了籌款和開展群衆工作。爲了教訓敵人,紅軍除大部分繼續休整和進行群衆工作外,抽出五十五團一營等部隊,從20日起向内城發起攻擊,23日發起總攻。增援部隊向城垣運動,雲梯、彈藥也送到了前沿。在機槍、追擊砲的掩護下,戰士們分幾路向城墻撲去。這時敵人架在南門城樓上的“猪仔轆”(土砲)正向紅七軍轟擊,阜康米機樓上的紅軍神槍手,一槍把敵砲手擊斃,土砲頓時成了啞巴,戰士們紛紛攀梯登城。

  正當雙方酣戰之際,南城敵軍守衛指揮葉蔚倉,爲了阻止紅軍登城,竟然狗急跳墻,令部下點燃了蘸了煤油的棉胎,擲向南門外靠近城墻的板棚。當晚正刮大風,火勢迅速蔓延,外城的圩場街、新興街至榮梓巷一帶店鋪,都成了一片火海。紅軍攻城指揮部當即改變部署,命令部隊轉爲救火。而敵人居然向救火的軍民射擊,更激起人們的義憤。紅軍用重機槍、迫擊砲立即還擊敵人,迫使敵人停止射擊。

  火場就是戰場!指戰員們冲進火海,把一包包洋紗、布匹,一擔擔百貨搶救出來,堆放在學宫地坪,並派戰士守護,防止被竊丢失。榮梓巷的煤油倉庫最危險,軍民奮不顧身地把千餘罐煤油搬了出來,避免了火灾的進一步擴大。在紅軍爲群衆利益而蹈火救灾、不怕犧牲的精神的感召下,參加救火的人越來越多。各店鋪的水槍扛來了,水車會的四台水櫃推來了,軍民一起挑水、泵水,搬運貨物,並肩戰鬥。水橋街陳義池醫生組織了一支義務救護隊,冲入火場搶救傷員,把重傷員背到河對岸的惠愛醫院治療。經軍民一晝夜的奮力搶救,大火終於在24日黎明被撲滅,各店鋪紛紛從貨場上領回自己的貨物。

  正當紅軍攻城和救火時,21日至23日,星子、東陂、三江各區民團,先後向連州襲擊。當東陂民團剛到翠仙橋,即被駐在北山寺的紅軍消滅,大部分被俘並繳械。

  這場大火共燒燬民房近200間,死傷群衆100多人。事實深深地教育了群衆,他們説:“國民黨殺人放火,共産黨舍已救民”。紅軍的聲譽大大提高。市民們感激地抬着十幾頭燒猪到軍部慰勞親人,連州商會答應籌集的四萬大洋也如數送來。此外,部隊還籌集到1000多包大米、100多頭生猪以及布匹、藥材等物資,軍需得到了較好的補充,籌餉的目的已經達到。這時,廣東陳濟棠部隊的鄧輝、黎道明兩個團已由韶關開向連縣,湖南十九師唐伯寅團也逼近宜連邊,紅七軍首長當機立斷,决定撤離連州,伺機消滅敵人。

  24日上午,部隊齊集城隍街外地坪。指戰員身穿新軍裝,每人還領到兩毫子津貼。這支艱苦轉戰、疲困不堪的部隊,經過休整和補充,面貌一新。張雲逸軍長動員後,同志們精神抖擻地開拔前進,繞道飛鵝坪進入西江山區,宿營在外塘、水樓脚、蔗糖和西江等山村,向農民宣傳土地革命。幾天後,進入朝天(西江、朝江地區,當時屬陽山縣,現屬連縣),會見了潜伏在該地的地下黨員李兆甲等,贈送給他們20餘支步槍,播下革命火種。接着,部隊又繞回星子宿營,28日繼續北上,在連縣與宜章交界的鳳頭嶺,遇到湘南警備區陳龍保安團和宜章程紹川“鏟共義勇隊”的阻截,紅軍將敵擊潰,遂進入宜章縣城。

  紅七軍再次進入湘境後,經宜章的岩泉到逕口宿營,2月1日開進廣東乳源縣的梅花圩(1952年劃樂昌)。

  梅花是高山夾峙間的一片丘陵起伏的地帶。1928年初,朱德、陳毅進軍湘南經過此地,湘南的地下黨組織和遊擊隊,也常在這裏活動,有一定的群衆基礎。

  軍前委决定,部隊在梅花休整,開展群衆工作,在此立足。不料2日凌晨,廣東鄧輝團即從連宜方向跟踪追到。面對這一情况,軍前委研究認爲,根據我軍兵力,消滅敵人一個團是有把握的,决定迎擊敵人。命令下達後,參謀人員即到四周看地形,測繪地圖。政治工作人員找到當地地下黨負責人谷子元,請他們組織發動群衆支前。指揮員則調遣兵力,布置陣地。指揮部設在梅花圩西北角的蓮花廟,左翼爲五十五團,搶佔草家坪、石墩下、橋頭和黄家背夫山;右翼爲五十八團,以軍營下背夫嶺爲陣地,嚴陣以待來犯之敵。

  中午,敵軍鄧輝團向紅軍瘋狂撲來,其前衛部隊控制紅七軍五十五團陣地前的一個制高點,掩護兩側敵軍進攻。紅軍擔任警戒的一個連,當即奮起還擊,槍聲、砲聲震撼山谷。敵人一次又一次向紅軍進攻,紅軍頑强扼守,並以小分隊反擊,連連擊退敵人。這時,援敵越來越多,終於接近紅軍陣地。在這緊要關頭,張雲逸軍長親自趕到前沿指揮戰鬥。警衛連政治委員(後稱政治指導員)王天和連長覃亮之,沉着指揮部隊,以猛烈的火力,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但覃連長不幸中彈犧牲。大量敵人繼續冲到陣前,恰好李天佑連長帶着特務連趕到。戰士們先用手榴彈殺傷了許多敵人,接着發起衝鋒,敵人退縮回去。

  這時,湖南的唐伯寅團和陳龍團,也從坪石方向追來。至此,敵人共有三個團,兵力大大超過了紅軍。他們憑着人多、武器好,輪番向紅軍衝鋒,戰鬥越來越激烈、殘酷。

  紅七軍特務連與敵軍展開了殊死的肉搏戰,山頭白刃飛舞,殺聲震天。正在這時,章健營長(整編前是團長)率五十五團一個營,從左側奔殺而來。李顯營長率五十八團二營,從右側直壓過來,很快把敵人打垮。

  敵人正面進攻未遂,重新組織兵力,撲向我左側高地。堅守在高地的章健營長,與敵浴血奮戰,連續打退敵人五次進攻。正在指揮部隊粉碎敵人第六次衝鋒時,一顆手榴彈在他身旁爆炸,章健營長不幸犧牲。

  此時,右翼陣地的戰鬥也在激烈地進行。鄧小平政委親自到五十八團指揮戰鬥。李明瑞總指揮命李顯營長向敵左側反擊。這時敵人也企圖從左翼突破,雙方在進攻中遭遇,戰鬥十分激烈。經過肉搏戰,終於把敵人壓下去,但李顯營長不幸負傷。

  不多時,敵人重整殘部,又發起集團衝鋒。陣地上硝烟彌漫,槍砲聲、喊殺聲匯成一片。五十八團一營營長李謙(縮編前爲師長)率領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把敵人的衝鋒打退。彈藥不多了,就從敵屍上取來槍支彈藥繼續戰鬥。餓了就啃些乾糧充飢。先後打退了敵人七次衝鋒。

  黄昏時分,李謙營長利用戰鬥間隙進行動員:“堅持到天黑,就是勝利!”敵人也利用這一時刻,拼命發起第八次衝鋒。李謙親率一個排又把敵人壓了下去,並乘勝追擊逃敵。突然,一聲冷槍把李營長打倒了。當戰士們把他扶起時,他睁開雙眼,手指敵方喊道:“不要管我,冲上去!”説完便昏迷過去了。

  夜幕降臨,戰鬥停下來了。張雲逸軍長、鄧小平政委都來到已護送到軍指揮所的李謙身旁,撫摸他的前額,觀察他的傷口。李謙蘇醒過來,見到首長,吃力地説:“我没有很好地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首長們親切地説:“李謙同志,你們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任務完成得很好!”不久,李謙因傷勢過重犧牲。

  梅花戰鬥,共斃傷敵1000人左右,我軍也傷亡約700人,其中幹部傷亡約占幹部總數的三分之二。李謙營長(原師長)、章健(原團長)光榮犧牲了,團長龔楚(原軍參謀長)、營長袁也烈(原團長)、營長李顯、王展負傷,部隊損失异常嚴重。

  梅花戰鬥後,軍前委臨時開了一個會,决定放棄建立粤北根據地的方案,根據中央過去的指示,向江西前進,會合朱毛紅軍。

  2月2日,戰鬥結束的當晚,紅七軍撤離梅花,直奔大坪宿營。次日,從大坪經老屋場、冷水坑向樂昌方向繼續前進。這時,滿天雪花飛舞,道路泥濘不堪,行軍异常困難,爲了甩掉尾追之敵,部隊顧不得做飯,拼命趕路,戰士們的困苦疲勞自不待言。經過兩晝夜的急行軍,部隊於5日拂曉,到達長來、楊溪之間的武江河邊。

  武江,寬近百米,水深不能徒涉,擋住了部隊的去路。唯一能够利用的渡河工具,只有淺灘上的兩只小船。鄧小平、張雲逸和李明瑞等首長來到河邊,研究渡河方案。决定鄧政委和李總指揮帶領五十五團先從楊溪渡河,張軍長率領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在長來殿後,一旦發生敵情,可以前後掩護。

  渡河開始了,兩只小船,一次只能裝載三十來人,而往返時間幾十分鐘。隨後,輜重、馬匹和輕傷員陸續趕到了,河灘上擠滿了人群,渡河速度緩慢。到下午3時多,鄧小平、李明瑞率領的五十五團渡過河去,控制了對岸灘頭陣地。兩個小時後五十八團的大部分也渡過河了,只剩下張軍長帶領的一個特務連、兩個步兵連和衛生連、休養連、供給處等,共五六百人未能過河。

  突然,河對岸響起了密集的槍聲,緊接着飛來幾顆砲彈。原來,廣東軍閥陳濟棠加派的郭潤華團從韶關乘汽車到達武江邊,與已渡河的五十五團展開了激戰。鄧政委指揮兩個連在觀音山緊緊地咬住敵人。他認爲,只要組織好火力,壓住韶關來敵,付出一定代價,完全可以掩護部隊全部渡江。然而,敵人封鎖了江心,渡江更困難了,若拖長了渡江時間,全軍將陷入敵人包圍,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鄧政委當機立斷,要渡船返回通知張軍長:停止渡河,相機前進。

  紅軍另一只小船冒着敵人的砲火,奮力搶渡。利用鮮血换來的時間,不停地在河面穿梭往來。當載滿了五十八團最後一批戰士駛到河心時,對岸敵人重機槍掃來,小船轉了一個彎,被擋了回來。這時,樂昌警衛隊和韶關來援的敵人源源到達,分三路向紅七軍渡了河的部隊合擊。鄧政委率領五十五團和五十八團一部,甩開敵人,向仁化、江西崇義方向前進。

  敵人佔領了河岸,封鎖了渡口,紅七軍部隊被截斷了。尚未過河的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的幾百人中,非戰鬥人員和傷病員不少,大家都焦灼不安。忽然,張軍長探路回來了,他飛身下馬,同經理處長葉季壯、五十八團團長黄子榮研究後,向大家宣佈:“現在渡不過河了,隊伍後撤30裏!”軍長堅定地説:“同志們,敵人再兇惡,也擋不住我們前進,我們一定能渡過武江,到達中央蘇區!”同志們受到了鼓舞,堅定了信心。天黑後,部隊沿原路一口氣趕了三四十裏路,於晚上9時多來到半崗嶺瑶寨,瑶族同胞鄧安德主動爲紅軍引路。他打着火把,邊走邊用瑶話高喊:“布丁倫好!布丁倫好(即紅軍好)!”順利地通過了瑶山哨口,到達大洞住宿。

  6日午後,部隊重返大坪村。第二天,當地地下黨派了兩人擔任向導,把部隊帶到馬糍湖、金嶺下,當天上午到達水口渡頭。地方黨組織從附近羅家渡撑來一只渡船。這裏雖然水深流急,但江面較窄,到中午時分,部隊即全部渡過了武江。當最後一批戰士下船時,經理處的同志把幾個光洋送給船工嚴大爺,表示酬謝。老人手捧光洋,連聲説:“都是自己人,何必客氣,你們是好人,祝你們勝利!”

  當紅軍勝利渡過武江後,留在河岸的一個向導迅速把船撑離渡口駛向下灘。過江後的部隊經天堂嶺到達樂昌黄圃司宿營。8日,通過地下黨的關係,找到了兩個紅四軍二十九團流落在此地的戰士當向導,把部隊從塘村帶進湖南,經資興到達酃縣。在離粤境時,張軍長將兩挺重機槍和100多支步槍,贈送給湘南特委,充實了地方遊擊隊的裝備。

  在梅花戰鬥和渡江過程中,紅軍得到了當地地下黨和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當紅軍撤離梅花時,把400多名傷病員交給中共梅花區特支負責人之一的楊高林(參閲57頁《楊高林簡介》),由他把傷病員秘密轉移到大橋的鐵龍頭村。當時正是冰天雪地,傷病員又冷又餓,村民待紅軍如親人,趕忙煮了六擔番薯,宰了肥猪,讓戰士們吃飽。幾天以後,張軍長率領五十八團部分戰士經過鐵龍頭附近(横溪下灣)時,300多名傷病較輕的戰士跟隨部隊前進。留在鐵龍頭的40多名重傷病員,由群衆張金泮、張新祥等十多人轉移到深山老林裏,繼續隱蔽治療。張金泮還請來當地鄉土醫生陳老六(仙禄),采集草藥,精心醫治傷病員。爲了安全,同年4月中旬,傷病員再次轉移到乳源縣必背南坑瑶寨。瑶族兄弟姐妹熱情爲紅軍獻糧獻藥,熬粥煮飯,細心護理。在三個月的艱苦歲月中,瑶族群衆冒着敵人輪番搜山、燒殺搶掠的危險,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千方百計護理紅軍傷病員。

  紅七軍五十五團和五十八團的大部分共1000多人搶渡武江後,在鄧小平和李明瑞的率領下,於2月6日經粤北仁化縣石塘、董塘、恩村,7日到達長江,其後沿粤湘贛邊的崇山峻嶺前進。2月8日,部隊轉戰到江西崇義縣,軍首長派人出去打聽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的消息。至春節前,鄧小平將一切工作安排妥當後,組織决定他往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

  張雲逸率領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2月9日從樂昌黄圃經湖南宜章上渡,再到資興、汝城和桂東。經過幾個月的艱苦作戰,一路冲破敵人的圍追堵截,跨進江西。6月,部隊從江西永新向遂川靠攏。在遂川城東的小河旁,紅七軍的兩部分——五十八團、軍直屬隊同五十五團終於勝利會師。會師以後紅七軍2000餘人重返永新。7月,紅七軍到達興國,在於都橋頭,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此後,紅七軍劃歸紅三軍團指揮,投入第三次反“圍剿”的戰鬥。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從1931年1月中旬進入粤北連山和連縣,至2月7日,五十五團和五十八團大部離開仁化的長江,進入江西;2月9日,五十八團和軍直屬隊從樂昌黄圃司進入湖南,轉入江西,歷時近一個月。紅七軍在粤北地區的連山、連縣、陽山、乳源、樂昌和仁化等縣的廣大地域,輾轉奮戰,極大地振奮了粤北廣大瑶漢人民的鬥志和革命精神。

  本文選自《乳源革命歷史參考資料匯編》,乳源瑶族自治縣檔案館、乳源瑶族自治縣史志辦公室編,2015年8月,第56—71頁。

  安排紅七軍傷員及有關情况

  (一)

  1928年開始,我們在廣東乳源縣的梅花、大坪楊家一帶繼續搞革命活動,那時候我是中共湘粤邊工作委員會的宣傳部長。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十五日(農曆),從廣西來的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張雲逸同志,黨代表鄧斌即鄧小平同志),在梅花與從連縣尾隨而來的國民黨反動派鄧輝旅打了一個大仗。梅花戰役後,當晚部隊在大坪楊家村子集合,我軍後衛部隊在大富江戰鬥的少共連的少數同志被敵截擊,來不及歸隊,而往乳源大橋、瑶山方向走了。紅七軍政治部,軍部很關心傷病員安置問題(當時傷病員很多,具體數字我記不清了),問我怎麽辦。我介紹楊高林同志去商議,楊高林同志是地下黨員,他是本地人,在乳源、樂昌一帶人民群衆中有威信。軍部領導同意把傷病員交給楊高林負責安排在當地隱蔽養傷。記得楊高林同志當時很積極,找到可靠的群衆帶了一批傷員從大坪楊家、過橋邊村(也姓楊),向“温湯”往乳源大橋方向走了。那時當地建立了黨的組織,大坪有黨的支部,黨支部書記是楊炎安,他們只有四五個黨員,是中共乳源梅花區特别支部領導下的。楊高林帶傷員走後,我也離開大坪、梅花而回湖南這邊打遊擊了。因紅七軍給了我們百多條長槍和兩挺重機槍,我們加以修理,組成湘南紅軍支隊,在湖南地區打遊擊。與楊高林那邊没有聯繫了。

  紅七軍梅花戰役後,我們在由大坪楊家到湖洞方向的山路上的廖莊石子壩,埋葬了這次戰鬥中英勇善戰壯烈犧牲的紅七軍師長李謙同志;二是負責醫好了龔鶴村(即龔楚)的傷,並護送到南方局;三是把原紅八軍剩下不願隨軍走的幾位負責幹部送到黨的南方局去了。

  楊高林負責安排傷員,是紅七軍軍部問過我的,是我説交給楊高林負責安排的,這一點没有記錯。

  (二)

  從1928年冬到1930年冬,中共湘粤邊工作委員會,是在大坪楊家村内的一個祠堂(公堂屋,名叫敏求堂)成立的。在老爺廟下游樂昌水口附近的七裏坑木炭窑辦公。前後住了七八年,湖南宜章的地下黨員很多都在七裏坑住過。他們同當地群衆關係很好。

  1934年冬天到1937年,這是鬥争最艱苦、最困難的敵後三年遊擊戰争時期,我們又回到七裏坑炭窑去住,住了一年多。七裏坑翻過一個山嶺,那邊就有瑶胞,有可能住有傷員,因爲當時地下黨負責醫治傷員的劉耀文同志(黨員,宜章縣沙坪裏與上株肖家交界地方人),與瑶胞關係很好,他們經常有來往的。

  谷子元

  1979年12月1日於湖南省安仁縣

  編者注:這是乳源瑶族自治縣鄔燕鷗、莫瑞福、陳鬆海三位同志訪問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谷子元同志的記録稿,並經谷子元同志審閲修改、簽名。

  本文選自《乳源革命歷史參考資料匯編》,乳源瑶族自治縣檔案館、乳源瑶族自治縣史志辦公室編,2015年8月,84-86頁。

  谷子元簡介:

  谷子元(1908-2002),湖南省耒陽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後轉移到乳源梅花地區,1929年2月組織成立中共梅花特别支部。1929年9月起任中共湘粤邊工委宣傳部長。1931年2月,紅七軍轉戰乳源到達梅花(1952年劃樂昌)時,組織地下黨和地方革命武裝做好“梅花戰役”的配合工作。1935年任中共湘粤邊工委書記。1947年任湘南工委書記。1949年任粤贛湘邊區人民解放軍湘南遊擊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湖南省衡陽專署副專員、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楊高林簡介:

  楊高林(1895—1949),廣東樂昌人。早年參加當地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1月任中共大坪楊家支部書記,同年12月任中共湘粤邊工作委員會委員。1931年2月紅七軍轉戰乳源,爲紅七軍引路,安置傷員。抗日戰争時期,在乳源大坪組織抗日遊擊隊打擊日軍。1949年7月病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