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北有個“沙家浜”

  90年前,廣東乳源,發生的真實故事,慘烈程度遠遠超過了藝術上的加工和夸張。

  1931年2月,紅七軍400多傷病員轉移到大橋鎮鐵龍頭村,村民熱情接待紅軍。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一定看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京劇《沙家浜》。它是北京京劇院根據上海市人民滬劇團創作的滬劇《蘆蕩火種》改編而成的,講述了抗戰時期,新四軍某部18名傷病員在沙家浜養傷,敵僞武裝百般搜剿,地下共産黨員阿慶嫂依靠群衆,拼死保護新四軍傷病員的故事。各地紛紛排演該劇,後來還拍成彩色膠片電影,轟動一時。

  2020年春天,國内疫情相對平緩的時候,我曾到廣東乳源瑶族自治縣去采風,在那裏聽到一個令人無比震撼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京劇《沙家浜》。不同的是,這個90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慘烈程度遠遠超過了藝術上的加工和夸張。

  1931年初,鄧小平、張雲逸和李明瑞發動百色起義後,率領紅七軍向江西瑞金進發途中,經過廣東乳源縣,在這裏停留了十天,在當時屬乳源管轄的梅花圩(1952年劃樂昌)同敵人進行了一次慘烈的戰鬥,即“梅花戰役”。

  1931年2月1日,紅七軍3500多人同國民黨軍三個團的重兵展開激戰,在戰鬥中斃傷敵軍1000餘人,紅軍自己也傷亡700多人,師長李謙等犧牲,部隊不得不撤出戰鬥。幾天後,鄧小平和張雲逸分别率部隊從兩個不同的渡口,殺出重圍轉移江西中央蘇區。

  這支參加過北伐戰争的部隊,後來加入紅一方面軍,跟隨黨中央長征到達陝北。

  梅花戰場上有三四百名傷病員轉移到當地乳源縣大橋鎮一個叫“鐵龍頭”的小村莊。當地一名叫張金泮的地下黨員,組織群衆救護紅軍傷病員。經過簡單休整,傷病員大部分都去追趕部隊,但有44名重傷病員無法行軍,被當地地下黨隱蔽在大橋鎮鐵龍頭村和到角村養傷。爲了更加隱蔽,張金泮安排35名紅軍傷病員到一個叫曲潭山坳的地方,9名傷病員藏在到角村。

  國民黨反動政府和軍隊得知這一帶藏有紅軍傷病員的消息,大肆搜捕,逼迫當地的老百姓説出傷病員下落,否則格殺勿論。因曾給紅軍送糧送藥,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紅軍藏匿地點。可面對生死逼迫,老百姓絶口保密。國民黨找不到紅軍下落,惱羞成怒,决定派兵“圍剿”。

  3月,國民黨把鐵龍頭村團團圍住,打槍打砲,村民利用防土匪的圍樓拼死扺抗,有人還用鳥槍打死一名國民黨軍。一發砲彈正好落在村民隱蔽的老房裏,幸而没有爆炸,一個青年人抱住嘶嘶冒煙的砲彈扔進尿桶裏。

  僵持到半夜時,村民在墻上挖了洞,沿水溝突圍,國民黨發覺後用機槍掃射,有村民負傷逃脱,也有很多村民中槍倒在水溝裏。後來有幸存老人哭着回憶,屍體把水溝水染得通紅,水溝都快被鄉親們的屍體填滿了。

  國民黨冲進村裏,大肆燒殺。抓住的村民,有的在橋頭槍殺,有的直接刺刀捅死,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出生才二十幾天的嬰兒。有五個嬰兒被遺棄在村口,兩個男嬰被槍托活活砸死。點火燒村後,敵人把兩個七八歲的男孩子帶到河邊,扔進江裏。其中一個男孩會水,拼命游到岸邊,敵人竟然在他身上捆上石頭,硬是沉在江底。

  國民黨兩次“圍剿”鐵龍頭,前後44名村民被害。又在到角村燒了全村,把紅軍僅僅住了一夜的崗頭村圍樓炸塌,砸死和槍殺村民30多名。爲了救護紅軍傷病員,乳源百姓先後有80多人獻出生命,就是在那種極端情况下,没有一個人説出紅軍下落,紅軍傷病員也没有一個被敵人抓走。三個月後,紅軍傷病員逐漸好轉陸續歸隊。

  後來,乳源百姓把戰鬥和掉隊犧牲的紅軍戰士的屍骨掩埋起來,把失去的親人掩埋起來。被炸塌的圍樓無法挖掘,在上面種上柏樹。直到今天,當地的百姓每年清明都去祭拜,這段歷史在當地流傳至今。

  鐵龍頭村被遺棄的五位幼兒,幸免於難的三個女嬰被鄉親們收養。當時出生剛24天的女嬰張賤香至今健在,提起往事,老人泣不成聲。她説,後來她知道自己媽媽没有死,是被國民黨抓去用300大洋給賣了。

  當年,乳源瑶漢窮苦百姓給紅軍送糧、送菜,還把養了一年的猪殺了給紅軍吃,把打獵得來的鹿給紅軍吃,不求任何回報。他們説,正是因爲紅軍是自己的隊伍,共産黨是好人,才拼死相救。今天,我們的日子過得這麽好,要感謝紅軍、感謝共産黨。提起禍國殃民的國民黨,他們依舊恨得牙根癢癢,痛駡不已。

  歷史告訴我們,共産黨和人民軍隊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繫,我們必須要經常地講,要把它傳播出去,讓我們的後代永世不要忘記。

  2020年10月

  本文作者:翟樹杰,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原主持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