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應對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新思維

  2013年11月11日,港英時期的“末代港督”彭定康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稱“香港現在唯一缺乏的就是選舉自己政府的權利,這種權利遲早會有”,“想要阻擋這種趨勢將是白費力氣”,這是近幾個月來美英等國的涉港事務官員又一次談及香港當前的政制改革問題。有港媒稱彭定康“賊心未死”,其實更準確的説法似應是“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之心不死”。
  
  一、爲什麽干涉?
  
  從美英等外部勢力的角度來説,是利益所在。單就經濟或商業利益而言,目前,美國大約有1400家公司駐港,主要經營貿易、銀行、金融等業務,英國有1000家,其中有許多公司的地區分部設在香港。如是可以理解美英等國對香港事務的“關注”與“興趣”,畢竟,他們需要判定香港的未來發展對其經濟利益的影響。但這種“關心”與“興趣”一旦逾越了本分,變成了懷有某種政治目的,如爲支持民主而試圖對他國國内事務施加影響,那就違背了國際交往的準則,變成需要扺制與反對的“干涉别國内政”了。恰如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在13日的表態中所强調的,“堅决反對外國人士就香港政制發展説三道四、指手畫脚”。
  
  從香港自身角度來説,雖然特區政府還没有就2017年行政長官的普選問題正式開始諮詢,但社會上有關政制發展的討論已經很“熱”。香港内部對如何進行普選,參選人應具備什麽條件等諸多問題存在争議,這本身就爲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勢力“渾水摸魚”提供了“機會”。
  
  衆所周知,香港2017年的政改將是香港政制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方案若通過或將改寫香港政治生態,重新劃分利益格局。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各種力量都競相發聲,美英等外部勢力自不甘“落後”。於是,就有了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英國外交國務大臣施維爾等談論香港政改的官方聲音,在遭到批駁後,半官方或民間的聲音開始登台,彭定康作爲香港的前總督,第一個被拉出來“接受媒體訪問”似“合情合理”。可以預計,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在香港完全走完政改“五部曲”之前,再有美英等國的學者、商人或國際機構等就香港政改問題“説三道四”亦“不足爲奇”。
  
  二、如何應對干涉?
  
  “打地鼠”式的批駁是需要的,但若要真正做到“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需要更開闊的思路和更具戰略性的眼光,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機制上都要做更多的準備。
  
  心理上,最重要的是不害怕。這裏的不害怕(外部勢力的干涉)更多的是一種心胸與氣度,從容、淡定,有自信。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對香港獨特的歷史及現實情况的瞭解之上的,一方面,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利益混雜,“一國兩制”的實施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豐富,這樣的香港必然是中國一個容易“生事”和“被拿來説事”的地方,我們不應一激就怒,一點就着;另一方面,香港絶大多數的市民是愛國愛港的,是希望香港繁榮穩定,祖國强大民族復興的,在堅信港人“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把特區管理好、建設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信念”傳遞給每一位香港人,切實幫助港人樹立起“當家作主”、“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的心態,從根本上消除部分港人對外部勢力的介入“無所謂”、“不反感”甚至持歡迎態度的土壤,真正做到“人心回歸”。
  
   體制機制上,剛剛結束的十八届三中全會决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以更有效地維護我國的内外安全。香港作爲國内境外之地,恰恰是我内外安全的一個結合點,也是容易發生碰撞、衝突的一個點。在香港出現的問題,有時不僅涉及到香港自身,涉及到内地,還可能涉及到國際,處理時也需要多個部門的統籌協調。因此,要從國家層面入手,更好地帶動各方面力量,通過行政協調、立法規範、社會環境塑造等多種方式妥善處理涉港議題,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涉的同時,更好地維護港人利益、國家安全。
  
  2013年11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