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地關係 香港人VS内地人究竟是誰冒犯了誰?

  中聯辦主任彭清華不點名批評内地某學者的涉港言論,看似爲因内地旅客在港鐵上進食引發的兩地網民駡戰“蓋棺定論”,然而,聯及近年來港人不滿内地人赴港買樓、買奶粉,以及最近的抗議“雙非”孕婦赴港産子事件,足見港人與内地人的“信任危機”已嚴重到何種程度。實際上,這種“信任危機”存在已久,只不過以往多潜於水下,近年來却頻頻浮出水面。可以預計,部分港人與内地人互相指責的這種情况還將持續一個時期,直到雙方真正在心理上做到互相接納、平等對待。
  
  一、香港不再那麽香
  
  遥想一、二十年前,尤其是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在絶大多數内地人的心目中恐怕是最令人向往的城市之一。香港的歌曲、電視劇、小説等等的“香港製造”,豐富了内地整整一代人的青少年時代。彼時的香港雖未回歸,但充分抓住了内地市場開放的機遇,締造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神話。在當時的内地人眼中,香港是名副其實的“東方明珠”,這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怎麽看、怎麽聞都是那麽香!
  
  時光荏苒,内地卯足了勁地發展,隨着經濟實力的提昇,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世界之大,有太多值得駐足觀賞的美景,相比之下,香港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文素質都顯得不那麽突出了。尤其是2003年中央爲提振香港經濟開放“個人游”(自由行)以來,内地已有近50個城市的居民可以憑港澳通行证自由地來往香港,上千萬的内地人親身踏上香港島,體驗購物、休閒的樂趣。走馬觀花遊覽過之後,在很多内地人眼中,熟悉的地方就不再有風景,香港也就成了中國一個普通城市的名字。東方明珠揭下神秘的面紗,香港不再讓内地人艷羡。
  
  二、港人的矛盾心情VS内地人的意氣風發
  
  香港自回歸以來,經濟上可謂“多灾多難”。先是亞洲金融危機,後房市泡沫破裂,又相繼發生禽流感和SARS,特區政府疲於應付突發事件,一直未有給香港定下明確的經濟發展方向。董建華時代的數碼港備受争議,曾蔭權提出的“六大優勢産業”發展緩慢,曾引以爲傲的“紐倫港”(紐約、倫敦、香港三個國際金融中心)面臨來自東京、新加坡和上海的競争,香港經濟的出路在哪裏?
  
  爲協助香港社會度過難關,中央近年不斷推出挺港措施,從CEPA到粤港合作再到“十二五”規劃把港澳單列一章,中央的重視令香港感恩,然而,由於未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港人也面臨多方面的衝擊,如CEPA的“個人游”計劃在提振香港經濟的同時,香港人也發現,内地人多了,街道擁擠了,市容變差了(“得益於”一些内地人的不文明行爲),奶粉買不到了,名牌店裏有人在排隊,醫院産科人滿爲患,……總之,港人感到生活環境變糟糕了。於是,一方面面對不景氣的經濟,改善緩慢的民生,港人的社會怨氣增大,另一方面,面對大量“外地人”的涌入(雖然香港本來就是個移民社會),“本地人”吃不消了,港人在心理上、視覺上的容忍度與耐受力開始下降。
  
  與香港經濟發展不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内地(城市)的經濟迅速發展,十幾年間經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内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改善,一些人富起來了,腰包鼓了,腰杆硬了,走到哪裏都一副“主人”姿態,有意無意流露的優越感及“暴富心態”難免令港人厭煩。是的,内地人有錢了,不再是當年港人口中的“阿燦”,然而,財富可以一夜暴增,素質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不然怎會有拿着一堆鈔票在醫院裏叫囂先給他老婆看病的某男士?至於某孔姓教授講什麽殖民地的走狗如何如何,更是令人看到國人醜陋的一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究竟是誰冒犯了誰?
  
  港人感到被内地人冒犯了,於是有“蝗蟲論”。實際上,毋寧説港人是被(不景氣)的經濟冒犯了。回歸近15年,港人在“前,去路不明,後,追兵幾多”的情况下,心理變得“敏感”。新近的D&G事件就是港人發現D&G門口讓大陸遊客拍照而不讓本地人拍照,這讓港人感到“受歧視”,在自己的地盤上“受歧視”,更有甚者,同爲中國人,内地遊客和本地港人竟受到區别對待,這尤其讓港人無法接受,於是,大家都要到D&G門口去拍照。本可一笑了之的事情却在香港卷起抗議風浪,港人在捍衛什麽?擔心什麽?又害怕什麽?筆者在D&G事件中看到了港人的敏感與脆弱,看到了港人正經歷的轉型之痛,這種痛不光來自於經濟,更來自於心理。
  
  内地人也感到被冒犯了,認爲香港迄今都有“被殖民”的心態。實際上,毋寧説内地人是被“涵養”冒犯了,作爲“新富”,面對哪怕是已經没落的“貴族”仍感到“底氣不足”。“張牙舞爪”痛斥港人的背後同樣是一顆敏感、怕人瞧不起、怕受傷害的心。虚張有餘,淡定不足,對同爲中國人的港人尚且如此,又怎能指望有更廣闊博大的世界胸懷呢?
  
  2012年2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