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87. 話説楊廷理(二)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作者汪毅夫)楊廷理在福建台灣府工作多年,經歷亁隆、嘉慶二朝,“仕閩三十年,終始不離台灣”(《台灣府知府前台澎兵備道馬平楊君墓誌銘》)。他曾任台灣府南路理番同知、噶瑪蘭廳首任通判、淡水海防同知,又曾三任台灣知府,官至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 

  楊廷理詩《伏讀上諭恭紀》有注曰:“曩歲降捐折上,蒙皇上諭雲:‘楊廷理是台灣大出力的’。感悚至今,無堪報稱”;《壬申生日誌喜》又有句並注曰:“素知感悚承天語(獲盗折回,欽奉上諭,有‘楊廷理朕所素知’句)”。關於降捐,《台灣府知府前台澎兵備道馬平楊君墓誌銘》記:“嘉慶八年,戍滿,歸。復援例降捐知府。適台灣府缺人,上即以君爲台灣府”。清代捐納分現行事例和暫行事例,現行事例裏有復捐或降捐原官之類。楊廷理先前在按察使銜分巡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任上罷官,他上的折子是“降捐折”,要求從原官降格復職。嘉慶皇帝在楊廷理的折子上批示:“楊廷理是台灣大出力的”,並予批準;嘉慶皇帝嘉勉楊廷理的另一句“天語”:“楊廷理朕所素知”,乃批示於楊廷理參與平定蔡牽之亂的“獲盗折”,其時楊廷理已經復職,第三次在台灣知府任上,所謂“三握台郡篆”也。 

  楊廷理確實是“台灣大出力的”,在台灣的口碑“見之於百姓之謳思,文人之載筆”:“楊太守爲全台依賴,勤政便民”,“民望之若時雨”,“民思其善政,設位於文昌壇右,生而祀之”。干隆年間,楊廷理參與平定林爽文之亂,因功“賞戴花翎,擢台灣知府,昇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按察使銜”。當時,台灣“郡城並無城圍,惟以木栅箣竹環繞,官兵難以固守”,干隆五十二年(1787)二月七日有旨:“應否改建城垣,尚可俟籌辦善後事宜時,確實勘估,繪圖妥議,請旨辦理”。及亂平,楊廷理乃主其事,將木栅城垣改爲土築城垣。據台南學界友人許君告知,楊廷理改建的台灣府城城垣,城高一丈八尺(5.76m),頂寬一丈五尺(4.8m),底寬二丈(6.4m),城圍2520丈(8.064km)。嘉慶年間,楊廷理又參與平定蔡牽之亂,“率義勇番兵穿山辟路達蘇澳,與南澳鎮總兵王得禄水師會攻”。平亂後,楊廷理遵旨“籌辦開蘭事宜”,規劃、開發、設置噶瑪蘭廳並任噶瑪蘭廳首任通判。楊廷理精心籌劃,創建蘭城仰山書院,“從此蘭陽文化,蒸蒸日上,流風遺韵,被及後世”。楊廷理有《蘭城仰山書院新成誌喜》詩曰:“龜山海上望巍然,追潮高風仰宋賢。行媲四知留榘範,道延一綫合真傳。文章運會關古今,理學淵源孰後先?留與諸生勤努力,堂前定可兆三鳣”。 

  附帶言之,干隆年間鄭大樞《台灣風物吟》有句曰:“海外曾無鵲踏枝”。據説,台地本無鵲,有太守蔣姓者“從内地購數百翼放之,今頗孳生,謂之蔣鵲”。清代康、干年間的台灣蔣姓太守有蔣毓英、蔣允焄、蔣元樞,蔣鵲之名乃出於他們中間的一位。及至嘉慶年間,楊廷理在台詩有《聞鵲噪感懷》,楊廷理親歷“鵲噪”的熱鬧情景矣。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