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80. 話説葉明勛先生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作者汪毅夫)説來是30年前的事了。一天,俞元桂教授伉儷收到了葉明勛先生從台灣寄來的信,信裏有闊别的離愁和相會的期待。俞老師和師母很高興,讓我看了信,並説起葉明勛先生及其岳家的往事。葉明勛先生是福建浦城縣人,福建協和大學教育係1940届夏季畢業生,畢業後留校先後任職於教務處和訓導處,是俞老師和師母的學長(俞老師是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1942届夏季畢業生,師母莊破奴是福建協和大學教育係1944届春季畢業生)。在俞老師和師母的記憶裏,葉明勛先生待人友善,言談幽默(師母用福州話説他“講話丫有味”)。葉明勛先生的岳父嚴叔夏教授是中國近代文化名人嚴復之第三子,曾任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是俞老師和師母的師尊。俞老師從廣州中山大學研究院畢業,得嚴叔夏教授引薦,回福建協和大學中文系任講師。曾有一段時間他倆以師生、同事同住學校的集體宿舍,朝夕相處。葉明勛先生的岳母是台灣望族台北“板橋林家”的女性成員。嚴叔夏教授的長子嚴僑是福建協和大學生物係1946届春季畢業生,俞老師説他“性格直率,口若懸河,是個奇人,很快成爲我們的好友”。 

  聽得俞老師和師母一席談,我開始留意收集有關葉明勛先生的史料。先在檔案館找到並複印了葉明勛先生的學籍檔案(我從檔案目録裏也看到俞老師和師母的學籍檔案),又在圖書館查知葉明勛先生的學士畢業論文題爲《論輿論之形成》(也查知俞老師和師母的學士畢業論文分别題爲《明詩派别論》和《大學女生生活問題之指導》)。看來,作爲教育係的畢業生,葉明勛先生有志於新聞輿論工作。果然,葉明勛先生後來赴美國州立科羅拉多大學新聞學院、史坦福大學新聞研究院深造,學成歸來即赴重慶投身抗戰,並逐步成爲著名的媒體人。1945年10月5日,葉明勛先生作爲“中央社駐台特派員”,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的專機,從重慶經停上海到達台北。10月6日在台北賓館(原日據台灣總督官邸)舉行昇旗儀式後,由前進指揮所副主任範誦堯將軍同侵台日軍參謀長諫山中將談判交接事宜。所有隨行到台人員各司其職,開始工作。當時隨行的記者另有重慶《大公報》《掃盪報》和上海《大公報》記者各一人。葉明勛先生採寫的新聞稿,經由稍早派駐台灣松山機場的中國空軍部隊發電至重慶總部轉總社,時效上比其他三報快捷很多。除了報導台灣光復,葉明勛先生還有組建台灣分社的任務。原計劃到台後接收日本同盟社所在樓宇爲社址,不料該樓宇已被盟軍飛機炸毁。葉明勛先生遂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另外覓得新址。單槍匹馬苦撑三個月後,葉明勛先生商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福州聯絡處招聘一批報人和電報人員,乘小汽艇冒險冲破驚濤駭浪到達台灣。葉明勛先生以此組建了台灣分社並首任主任。其後,葉明勛先生出任台灣《中華日報》社長,參與籌辦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即“世新大學”)並曾任該校董事長。據我所見史料,葉明勛先生還熱心參與台灣福建同鄉會、福建協和大學台灣校友會的活動。葉明勛先生在台灣寫過不少幽默短文,令人讀來覺其“丫有味”也。例如,《福建雜誌》復刊第16期(2000年5月1日出版)轉載的《薑是老的好》有一段説:台灣每年要編“立委”通訊録,人名、年齡、籍貫、住址等一應俱全。重印時,若干女性“立委”提出“年齡不要更改”。然而,“歲月不饒人,年齡不我予”,“芳齡不可能年年十八,以後索性將年齡一欄取消”。此類幽默短文,確實“可爲《笑林廣記》增添新的一頁”。 

  附帶言之,福建協和大學是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俞元桂教授曾任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俞元桂教授德高、才高,他的學生很多,他的每個學生都以他爲榮。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