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滿懷信心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曾多次講過關於“中國夢”的治國理政戰略思想,最完整的是今年3月29曰在莫斯科演講時,向世界闡釋: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爲“中國夢”。

  後來他在訪問美國時,還把“中國夢”與1931年詹姆斯·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的“美國夢”聯繫起來,説:

  “‘中國夢’是與包括‘美國夢’在内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的夢想相通”。〔1〕

  按習近平總書記的解釋,所謂“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麽,什麽是“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呢?所謂“偉大復興”,就是説,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有過“偉大”的“興旺”經濟發展,現在要重新把“偉大”、“興旺”的經濟復興回來。

  衆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世界優秀民族之一;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中國比西歐國家早500——600年進入封建社會,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興旺發達的國家,正如外國歷史學家研究評價所説:

  “過去2000年裏,有1800年中國在世界國内生産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都要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仍大於30%,超過西歐、東歐和美國國内生産總值的總和”。〔2〕

  被馬克思稱爲現代“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於1776年出版其代表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Nations)也高度評價中國興旺發達的經濟,説:

  “中國是一個比歐洲任何地區更爲富裕的國家,……中國的大米比歐洲任何地方都便宜得多。〔3〕

  所以,在近代以前的“中古時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的更先進和更優越”,〔4〕“中國乃是一個偉大、富饒、豪華、莊嚴的國家〔5〕。而且中國人的重大科技發明有175項,占世界發明300項的58%。而當其時,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内也有了資本主義的因素,正如毛主席所説:

  “中國封建社會内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着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6〕。

  所謂“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就是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争、1854年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争、1884年法國發動的中法戰争、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争、1894年日本發動的甲午戰争和1931年、1937年的侵華戰争,等等,使中國不能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走上正常的獨立的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型社會,使原來經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國變成爲經濟落後的中國,直到1976年,長達136年之久。在這一百三十多年的近現代歷史中,爲了“復興”中國經濟興旺發達的光榮歷史地位,無數的先進仁人志士,諸如康有爲、樑啓超、孫中山、毛澤東爲代表等,都爲“復興”中華民族的光榮歷史地位而努力奮鬥,即他們當年發動和領導的戊戌政變、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争、土地革命、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等,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才算是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建立後的50年代初,原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彭德懷、鄧子恢、張聞天等都是按照毛主席1941年提出的:

  “現在,我們建立新民主義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的,但又是人民大衆的,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老資本主義,是新資本主義,或者説是新民主主義。”〔7〕

  這個思想“復興”中國經濟的;作爲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第二把手的劉少奇也是親體力行實施毛主席思想的。他於1951年5月7日在中南海春耦齋給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前身)第一班學員作題爲《中國共産黨今後的歷史任務》講課時,將毛主席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更具體告誡全黨,説:

  “一、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經濟。新民主主義階段將是很長的,大概在15年到20年之間。

  二、這個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産力,一切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只要第三次大戰不爆發,我們的任務就一直是經濟建設,要把中國工業化。

  三、在大力發展生産力過程中,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 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五種經濟成分,將各得其所,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四、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後,應以主要力量發展農業、輕工業及必要的軍事工業;然後建立和發展重工業。只有先發展農業、輕工業,安排好人民的生活,積累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集中最大的資金和力量去建設重工業的一切基礎。

  五、反對過早地動摇、削弱,直到否定私有制和過早地采取社會主義步驟。實行社會主義,就意味着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要觸動私有制。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私有權在今天中國的條件下,一般地還不能廢除,並對提高社會生産力還有其一定的積極性。在農村對私有制又動又不動是不對的。太歲頭上動土。你去動摇一下,削弱一下,結果猪牛羊殺掉,是對生産力的破壞。”〔8〕

  毛主席和劉少奇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思想,到1956年9月15日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並在大會通過關於政治報告的决議公佈説:

  “我們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况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决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從解放生産力變爲保護和發展生産力。”〔9〕

  按照八大政治報告决議,毛澤東還提出五六十年内趕上和超過美國的設想,説:

  “假如我們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超過它。這是一個責任。你有那麽多人,你有那麽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麽豐富,又聽説搞了社會主義,據説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象個什麽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所以,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10〕

  假如按照解放初期特别是1956年八大决議搞經濟建設,中國經濟一定能得到不斷發展,人民生活一定得到逐步改善,國家一定日益富强。遺憾的是,到了1957年,毛主席却放棄1941年關於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思想和違背八大政治報告决議,借號召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特别是高級知識分子)向黨提意見、幫助黨開展整風爲名,鼓動知識份子鳴放的所謂“引蛇出洞”,將55多萬有才能的知識分子和優秀共産黨員打成右派,製造一場“毛公有事於天下書生”(吴蜜語)的文字獄;1958年,又掀起大煉鋼鐵、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主觀地臆想以“一天等於二十年”的戰争方式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並提出以人民公社爲“金橋”,苦戰幾年跑步進入共産主義社會。結果大煉鋼鐵、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不僅没有使中國富裕起來,反而造成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的灾難,餓病死37558000人(官方數字爲1600萬);後來又於1964年在農村大搞“四清運動”,硬説我們的國家有三份之一的權力不掌握在我們手裏,而是掌握在敵人手裏;農村有三分之一的政權不在共産黨手裏;最後發展到1966年發動和領導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搞死以劉少奇爲代表的數以千百計的老革命幹部和群衆,使中國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教訓是極其沉痛的。

  慶幸的是,1976年活捉“四人幫”,宣佈結束文化大革命的灾難浩劫。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届三中會,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轉折,標誌着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歷史時期。此後,以鄧小平爲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端正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綫,一反毛主席的“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以階級鬥争爲綱”的方針,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决策。首先從農村改革伊始,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包産到户(聯産承包責任制),恢復農業生産,解决人民的温飽生活;進而廢止計劃經濟,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城市國營企業,搞活全國工農業經濟。結果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獲得迅速發展,GDP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位經濟大國,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深厚的基礎。

  德國哲學家尼採(Friedrieh Nietzsche,1844-1900)説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成爲第二經濟大國爲依據,把握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期待,適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搆思,並通過十八大向全世界展示:到2020年,國内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建黨一百週年(2021年),將中國建成小康社會;到建立新中國一百週年(2049年),將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强國。以便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夢想,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和光榮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爲之努力實踐和艱苦奮鬥。但是,只要全國人民發揚中華民族經濟發達的光榮歷史傳統,在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不動摇地抓經濟建設,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夢”一定能付諸實現。試看未來的中國,一定是民富國强、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國家;中華民族一定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豪邁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注釋:

  〔1〕詹姆斯·亞當斯提出的“美國夢”的内容是:不論家世和背景,每個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機會能獲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實的生活。

  〔2〕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xon):《世界經濟千年統計》,巴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06年,附録B,第261-163頁;又見Chinese Eeonomic Performanee in long run,《DECD,Devolopmnt,Paris,1998,後書説,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居世界各國首位。(見伍鷹譯:(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中譯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亞當·斯密著、楊敬年譯:《國富論》上册第229頁,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保羅·肯尼迪著、蔣葆英譯:《大國的興衰》第4頁,中國經濟出版1889年。

  〔5〕考太蘇編譯:《皮萊斯的遠東概覽》第1卷,《序言》,第31—32頁。

  〔6〕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毛澤東選集》第一捲,第589頁,人民出版社1966年。

  〔7〕轉引《新史記》編輯部:《毛澤東的遺産》第93頁,外參出版社,2011年。

  〔8〕轉引同上書第75—76頁。

  〔9〕逢先知、金冲及主編:《毛澤東傳》(上)第536頁,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同上書第523頁;亦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462—463頁,人民出版社1979年。

  (2014年應《嶺南文史》約稿,2016年12月修改)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