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樓宇烈大會演講

  中華文化爲現代社會提供“爲人之道”的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爲人之道是各種文化的根本和核心。中華文化給予人類文化發展很多啓示,特别是中國傳統科學觀,可以爲今天科學發展提供思維方式轉變的源頭。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道”與現代人頭腦中的“人道”概念不同。現代人腦中的“人道”,主要是維護人們的權利,而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道”是指做人的道理。在中國文化中,“爲人之道”是各種文化的根本和核心。中國的“爲人之道”的文化,對今天社會非常重要。“爲人之道”,在中國落實爲“爲己之學”。“爲己之學”就是“君子之學”,君子之學美其身也。天地生人,就是是鼓勵人們,不求個人私利,不斷完美自己。然而,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人的自我主體的失落或异化。中國的爲人之道和爲己之學,首先是讓人知道,人之所以爲人,是和禽獸有區别的。宇宙萬物可以分爲四大類,一是水火,没有生命;二是草木,有生命,但没有氣;三是禽獸,有氣有生還有知;四是人,人有氣有生有知有義。因此,人是有分辨能力的,我們應該守住這一點。人要和動物區别開,但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常拿人和動物相比。我們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指導人,這是不對的。人應該互助互愛互尊。中國文化指導人們懂得如何做人。我們在很多動物中可以看到親情,老的禽獸愛護小的禽獸,但禽獸長大後,親情就淡了,而且它們也不能從親情中推演出人情。中國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人的社會中,我們要把親情拓展爲人情,而且我們不僅要愛人,還要愛萬物。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人性論”是以人性本善爲主的,但荀子也曾提出“性惡論”。荀子認爲人生而有欲,作爲人來講,就要發展個性,“化性起僞”,讓人懂得,人不能像動物那樣,而是要尊老愛幼,相互互助。這種“僞”就是禮樂之教。“這也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區别,中國文化是向内要求自己的職責,西方文化向外”。今天這樣的具有競争特質的文化,給我們帶來了道德敗壞,我們抛棄了規則,以至於只能用强制的手段要求大家遵守和自律,人們的自覺性和自律性逐漸喪失。同時,人類自我主體感受到失落和异化。“异化”是一個哲學上的概念。現在人類所進行的一切科技的發展,確實改變了物質世界,然而結果本來想讓人們獲得更多自由,但人們越來越受到科技文化的約束,被科技牽着鼻子走,我們被物質化,越來越失去自我。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文化最終目的是要人們自尊和自愛。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