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華文化創新面對的挑戰與推動機制

   一、緒論

  中華文化歷史傳承5000年,孕育出多元包容,具有傳統儒家思想的文化思維。兩岸雖因一時之隔分割兩地,然而隱藏其中的血脈及地緣關係却是不容分離,尤其閩南、客家及外省眷村的各式文化特色即是兩岸血濃於水的重要資産,特别是在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中華文化悠久資産的開發及文化資源的塑造,經由兩岸的交流與合作,透過彼此互相融合,擷取特色利基成爲推動主軸,當然如何進一步做好進一步中華文化創新的思維,進行適當的包裝、營銷,重啓中華民族特有的中華文化本質向外營銷,同時注入在産品設計及服務過程,正是最佳歷史契機之機遇。

  二、中華文化的特色主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經5000年的傳承與運行,不僅在文化資源特色上有了一些重塑及轉變,當然屬於核心價值的部分没有調整,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更是一脈相傳,可是面對歐美文化重視科學文明的本質,在清朝面對歐、美、日列强入侵就吃了大虧。如何區隔這些科技思潮,而將中華文化的本質“柔性、包容、中庸”特性進行盤點,以界定出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與文化上的差异性,如此才能將文化的優勢性厘清定位,纔可以向外推展,甚至吸引全世界人的認同及支持,對於尋找中華文化的熱潮以及應用在藝術、産品、設施、休閒、旅遊以及國際之互動禮節上展現更讓人動容、驚嘆的支持和向往,如同2016年在杭州舉行G20及北京辦理奥運體現的表演融入在文化藝術中,更將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做了完整的闡述。兹分析中華文化的特性説明如下:

  1.中國人的傳統禮儀及接待之道,展現“好客、尊重,與追求盡善盡美的感受”

  中華文化就是禮儀之邦,對待客人總是竭盡所能,提供最好的環境、飲食及互動過程,其目的就是留下良好的印象與追求完美的思維,希望對於後續的交往留下深刻的感受,諸如在北京奥運的表演及飲食之設計,以及最近G20在杭州西湖的表演及杭幫菜的設計,都是讓人可以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2.中國大陸的美術工藝皆是形於内的呈現

  在工法、雕刻,外在畫面景致的細膩度,跟西方作品的簡單綫條,比較就是呈現一種豐富的文化底藴,中國各朝代對於山水景物、花鳥、人物、實景的藝術展品,不管是在畫作、工藝品設計皆有十足的功力融入在其中,其巧思及呈現的意象,總是要仔細揣摩,才能觀察其工法之極致,而這種手法,正是從基本功之扎實培養,才能順手捻來展現令人讚嘆的不凡功力,所以經由故宫文物的展示,外國人往往嘖嘖稱奇,因爲歷朝皇帝及王公貴族以及民間商賈把玩的工藝品及搜集之奇珍异寶。

  3.儒家文化着重中庸、謙讓之特性

  因此雖有豪氣萬丈的胸懷,仍會與鄰國和平相互交往,不一定要以并吞爲依據,這也呈現出來中庸之道之本質,跟外國霸權時代之船隊,動輒并吞外國成爲殖民地,與中華文化還要以老大哥照顧小老弟的心境去跟鄰近國家交好,以及派人協助發展及開墾之作法有所不同。中華文化强調謙和之精神,這也凸顯出來中華民族是個愛好和平的民族,而非喜歡打仗的民族,而且經常是以守勢偏安爲主,而非主動進擊他國,奪得領地。

  4.中華文化也是一個高度創意的文化

  從詩詞創作,城市建築及庭園造景以及寺廟的興建,都是深具巧思而富有高度創造力,如果應用在産品設計及服務上,應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機會中國的建築景致,重視風水之手法,在諸多庭台樓閣及建築量體的外在意象及内部設計都有展現相當程度的創造力及設計功力,當然對照國外高樓大厦,在結構考慮及追高比長的趨勢也是近年之事。從歷代皇帝之陵墓設計,防範盗墓之地宫機關設計的工匠思維,也是令人不可思議。

  5.中華飲食之“精巧工美”與現代的“色香味俱全”有時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

  如與西洋美食相比,中國料理食材之精巧,作工之巧,工法之多元,以及搭配之美,有時是外國人所無法理解的。而一位中式師傅之培養更是不易,因爲有歷代皇帝之宫廷料理,如何讓皇帝龍心大悦,吃完料理心情愉快,都是宫廷厨子要用心料理的,不僅是“色香味俱全”,更要融入“巧思、意境與回味”才能更加凸顯料理的技巧手法之巧妙。

  6.中華山川文物之美,透過觀光、休閒活動之參與遊覽與諸多藝術文創産品之創作展出,皆已列入世界知名之内,也是中華文化之美所在

  中華文化在山川景致之多元體現,包括諸多山嶽胸懷大地、黄山之美、九寨溝之水、雲南少數民族之多元文化、張家界之山、北京之故宫、長城、杭州西湖、山東泰山等等,皆讓旅遊客人留下極深之印象,也是對外推展中華文化之最佳寫照,歷朝古代之詩詞歌賦、畫作,更是傳頌千年,歷久不衰,也是傳承中華文化向外拓展的基石,而包裝在旅遊景點及故事寫景中,更是時有所聞,也是外國人樂此不疲造訪之所在。

  7.中國歷經時代戰亂,顛沛流離,而民衆堅韌不拔之喫苦精神,也是體現在諸多企業的發展上

  在明清時期也有向外經商之鼎盛時期,對於中國文化之盛名,世界各國也有諸多認知企業之經營必須因應時代發展而有進行差异化管理,才能立足商場經營,而中國歷朝民衆喫苦耐勞之精神,也發揮在草創企業之上,從清朝胡雪岩之紅頂商人,至今也有阿裏巴巴馬雲、微信馬化騰,以及小米雷軍在國際上發揚光大,包括台灣張忠謀、郭台銘、施振榮、王雪紅、王永慶等企業家也都揚名國際,代表兩岸的企業經營都能出類拔萃,不僅能跟國外企業相提並論,也能秉持創新精神成爲世界經營典範。

  三、中華文化的資源分類

  根據上述的探討分析,可將中華文化的資源分類盤點整理如下:

  1.儒家文化:講究誠信、禮儀之中庸之道成爲獲致顧客及民衆認同的生活及經商思維,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石。

  2.藝術文化底藴深遠,雕工畫作技術獨步全球:歷朝古代的藝術工匠及畫師所呈現的大作,也是中華文化之特色瑰寶,更是世界文化資産拍賣品上的杰出收藏品。

  3.中華文化具有和平、和善、和諧的本質,非以侵略他國爲職志,講究自然同化的無形運作模式及推動型態。中國歷朝乃以防禦外族爲本職,皆有和平之思維,讓其他民族自然同化而認同。

  4.中國的城市、庭園、寺廟具有獨特的建築手法,不僅講究人文涵養的意境及風水輪動的特色,也是文化資源珍藏的歷史建物資産中國工匠的巧思,與自然同息的建築意象,不僅隱含人文的景致,也有將五行八卦的特質形塑於建物本身,成爲曠世珍藏的歷史文化遺産。

  5.中華飲食文化的料理聞名全球,中式餐廳料理更是外國人的喜好所在,也是發揮中華文化的最直接表現餐飲的變化萬千,而諸多巧思也隱含其中,而作法之精緻、多變化,令人嘆爲觀止。

  6.中國大陸及台灣寶島地形地貌多元,而諸多建物穿插其中,形成特有的點綴,也能讓人領略兩岸美景的奇迹,兩岸地形多元地貌,景致也變化萬千,再加上人工建物的設計及注入,更能點綴見证兩岸之美景、美色。

  四、目前世界上創新價值與趨勢變化之分析

  在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導引下,創新文化的價值也帶領人們朝向便利使用,功能增加,以及生活互動方式的改變,因此創新的設計具有下列特色。

  1.文化的創新帶來民衆一種新的體驗感受

  領略文化的風潮中,如何帶領民衆創造一種新的體驗價值,乃是産品和服務成功的重要保证,否則很快就會結束,而無法存續。

  2.文化創新帶來生活型態的重新塑造

  文化的改變創造,是讓生活有新的追求,如飲食文化、工作習慣與交談互動方式,因此全世界對於“快餐店的崛起”“咖啡店之營運”“網絡的設計及傳播”“手機之使用”“遊戲之創造”都在風靡全世界,而整體生活的樣貌也跟着在調整。

  3.文化創新,讓産品及服務有了新的追求主軸

  人們使用産品及服務來完成生活,因此從生活中的大小事,如何借由特色本質文化的導入,成爲生活的必備要件,例如精品之設計營銷、旅遊型態、休閒的方式都已産生很大不同,外加家居内觀的裝潢設計及生活的價值重塑都已伴隨文化主軸的改變而有所調整,因此LV能風行於世,郵輪遊客一直再增加、走路、騎自行車成爲一種時尚就是如此。

  4.文化創新,主導産品和服務功能的設計

  如何滿足民衆生活的便利性,諸多服務的主軸及設計功能就被激發創造出來,如Uber、Yahoo、臉書、阿裏巴巴等,因爲能滿足民衆的生活機能,而流行的文化被塑造而發展出來的,這也是全世界目前追求的方向。

  5.文化創新帶來生活層次的再昇級

  生活面向的向上提昇是現代人追求的目標,而中産階級社會的流行文化,包括觀看戲劇、聽演唱會、到世界各地去旅遊、追求休閒的高層次價值,養生料理之設計,都是文化創新帶給人們心靈的提昇方向,同時也在居住生活中起了很大的變化,如極簡化、崇尚自然、重視生態人文等功能價值成爲首選。

  五、中華文化創新面對的挑戰

  雖然中華文化具有豐富多元的底藴,可是隨着歐美强國的崛起,諸多社會脈動及生活流行趨勢,以往皆由美國及歐洲所主導,包括諸多科技産品帶動的流行以及飲食方式及精品的掌控,最重要的是新世代年輕族群在心靈及生活重心也是被帶着走,特别是消費行爲及習慣上會覺得中華文化是傳統、舊思維,而缺乏跟新世代的接軌,因此在實際推動上也碰到諸多困難及挑戰,兹加以分析如下:

  1.中華文化創新的内容及主軸跟新世代的主流消費及民意有差距,而且容易被冠上傳統、保守的通稱,因此與年輕族群的隔閡就愈趨擴大。

  中華文化有其悠久的歷史傳承,然而隨着科技時代的來臨,電子科技及3C用品已逐漸取代成爲生活的重心,如果希望年輕世代可以依循,就會面對諸多抗拒及反彈,甚至引發衝突及對冲,而且中華文化管理的樣貌容易被稱爲舊思潮、老掉牙,而無法讓年青世代認同。

  2.中華文化創新的本質要跟年青世代的心境相契合,同時塑造出流行的價值及意境,才能搏得社會的認同,否則就容易被曲解,甚至被講是走回頭路。

  文化創新的本質就是要與時俱進,因此包括文化藝術的創作,戲曲的内容,乃至飲食方式的改變,需要融入一些現代的觀念作部分元素導入,才能成爲吸引社會的焦點,否則新一代年青人是會不理不睬的,徒生傷悲。

  3.中華文化創新的精神及核心價值,要能經由商品設計及服務的過程進行挹注其思維,並從無形教育中來增進社會的支持,否則跟社會脈動脱節,就無法引起興趣及關注,甚至被認爲“倒退”的象徵。

  如何由潜移默化的過程及作爲來注入中華文化創新的精神,包括歌曲之設計,山川景物、人口景點及建物之搭配,都要能跟社會較爲先進的思維相契合,否則就容易被淘汰。

  4.中華文化創新易被稱之“八股”“老套”“没有創意”的評價,因爲文化資産有其一定的功能及價值,如何“借新復舊”“文化改革”形成流行的風潮確實不容易達成。

  文化流行有時效性,此一時彼一時也,有如京劇及流行樂曲雖有不同族群的支持,可是流行樂曲未來會愈趨多數,如何調整京劇的表達方法注入新運作模式,就需要投入較多的新觀念,否則吸引族群的區隔及差异性就會愈形擴展。

  5.中華文化創新需要政府、企業及媒體的關注及支持其發展,才有新的動力可以去推動,否則就會愈形没落而無法幸存。

  文化創新需要活動、經費及人的參與才能完成,如果缺乏這三樣就很難持續發展下去,因此要能讓政府、企業保持優良文化,進行創新改革,這也是維護民族特色的重要利基,否則一旦失落就很難保存而發揚光大。

  6.中華文化創新面對歐美文化的入侵,其主體性不易被凸顯,甚至被認爲“跟不上流行”、“走老調”的名稱。

  歐美文化爲了散佈及推展其影響力,勢必透過各式傳媒來撼動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及根基,尤其是廣告、文宣及代表人物的推波助瀾,更讓歐美文化步步進逼,尤其是年輕世代受到的感染力就更强,而跟父母、長輩的認知差距就會更加擴大,認爲都是“LKK”不知進步。

  7.中華文化創新需要領導人的魄力及毅力去落實推動,否則一旦隨波逐流就很難挽回劣勢。

  文化創新如果得不到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及要求落實,則隨着歐美文化的快速散佈及洗禮,在年輕世代的腦中,就會忘了中華文化的存在價值,因此唤醒領導人的支持很重要。

  8.中華文化創新要能化爲價值的塑造,否則其影響力及散佈力不够强大,就會被其他流行創新文化所取代。

  文化要融入在生活中,創新要能改變生活型態成爲一種必需品,例如鼓勵喝茶而不是喝咖啡、吃中式料理而非快餐料理,因爲要求比較不容易發胖,否則社會流行文化一上來,很快地舊的中華文化創新的思維就很容易被消滅。

  六、中華文化創新的推動策略

  基於文化創新可能面對的挑戰,因此在推動策略上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將中華文化創新可以獲得認同及支持,並將文化持續延伸下去,兹加以説明如下:

  1.中華文化創新要以政府爲核心,民間單位爲輔助,將經費、人力、活動作有效運用,擬定出年度推動計劃,進行落實。

  政府部門是文化創新的實質影響者,没有政府、經費、人力作支持,許多文化活動要進行改革創新也會面臨阻力,而民間單位也要自動自發提出創意點子,讓文化活動的種子可以不斷深根茁壯,才有持續文化創新的延伸。

  2.中華文化創新的推動要融入現代思維,特别是年輕世代的認同,及成爲生活流行的主軸,如此推動的效能才能快速而具有效果。

  中華文化創新的目的,一則可以保存中華文化的精髓不會消失,二則經由現代生活的融入塑造,成爲一段新文化體驗,並可結合現代流行思維成爲社會的主流意識,如同網絡效應的擴散,中國文化也可以研發對應的模式而不會皆由外國所主導,包括手機之設計型態及外觀亦同。

  3.中華文化工藝的對外展示及輸出,并且進入頂尖的世界舞台跟别人的大作一較長短。

  中華文化的工藝創作,包括藝術品、書畫、山水、雕刻、陶瓷等,中華工匠師的眼光及手法,也可以系統性推廣,並跟世界的藝術家一比高下,一則凸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本質,二則也可以向外證明中華文化資産的卓越能力及價值,甚至借由現場競賽,也能顯示出中華文化技藝精湛所在。

  4.中華文化藝術也可以跟現代科技産品及服務相互融合,包括生活用品文化、公共藝術普及化、科技産品藝文化等思維的觀念互相結合。

  中華文化的體現與創新需要有智慧的能人,結合現代科技、生活用品及行爲習慣進行適當的融合規劃,才能將中華文化創新的本質,無形中在生活中可以盡情的揮灑,形成一種潜移默化的外溢效果。如衣服款式、圖案上的書法應用,中國山川景物景色的搭配,工藝品的普及化,如手機吊飾、遊戲的設計以及電視劇作品之置入性營銷等。

  5.中華文化美食國際化的推廣,可以經由舌尖味蕾的品嚐,將中華文化美食的精華作法及手藝展現在世人面前,亦即中式美食國際化、品牌化、精緻化的塑造,也是快速躍昇中華文化印象的具體作爲。

  中式料理絶非歐美簡易、快速料理所能比擬,可是在推動作法上,却少了具體的國際化行動,因此票選中華美食一級料理、中華美食一級厨師、中華美食大PK、中式料理金氏紀録等,都是展現中華美食文化創新活動的内涵,同時也將具體精髓、養生的料理文化進行同步塑造,以扭轉西方人的印象,並將中華美食推廣到全世界各地。

  6.中華文化旅遊生態休閒的包裝營銷。

  中華民族之山川景物、美景常令人激賞不已,然而旅遊質量文化的提昇則是需要作改善,以消弭不良的觀感及印象,尤其垃圾、公德心及吵雜往往是問題的焦點,因此如何提昇公民素養,確保旅遊質量的精緻化,而非一窩蜂的涌入。如此才能凸顯中華文化旅遊質量的突破。

  7.企業經營文化融入儒家精神及文化思想。

  自古儒商即以誠信、禮義著稱,而隨着企業社會責任之觀念拓展,企業經營抛開狼性思維,以共創雙贏的法則來獲取跟競争對手的和平發展、和諧共存,而非你亡我存的霸道心態,另外也要善盡對小區民衆及社會的回饋,亦即以儒家中庸之王道精神,重視誠信本質來成爲世界企業經營的典範,這樣也是將中華文化創新企業發展的經營特色可以向外積極推廣。兩岸企業可以秉持勤儉檏實的精神,逐漸融入東西方的科技人文特色,進而建構創意的内涵,並將設計的産品及服務帶向全世界,也成就兩岸企業在世界産業的競争地位。

  七、結語

  中華文化創新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以行動力來展現。文化是一種軟實力,經由文化的融入到産品及服務過程中,讓全世界的人逐漸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向外延伸。當然歐美文化的滲透力也是相當强,透過電子科技、手機、網絡、遊戲、電影電視及快餐、精品、汽車的塑造,有些已大量植入在新世代民衆的心境中,因此不知不覺呈現歐美文化的特質而忘却中華文化的本質,在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國夢的壯大思維中,如何恢弘中華文化的復興再造,除了學習台灣對文化資源保存的作法外,更要以積極的作爲來扭轉民衆的心靈思緒,不要將中華文化稱爲“落後、傳統、舊思維”的象徵,而是融合創新的本質來進一步推展中華文化的優點及特色,包含中華戲曲、創作、工藝、美食、儒家思想及山川景物,乃到電視、電影的重新包裝設計,唯有文化的再延伸,才能保有中華文化的精隨及延續,而兩岸以王道文化爲圭臬,展現對世界的關懷,企業社會責任的擔負,對生態的保護,同時植基儒家精神去推動經濟發展,讓中華文化創新形成一種熱潮及人人追求的主軸,讓全世界刮目相看,成爲世界的典範。[HJ]安立志(2012),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南方日報,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7/49165/17012365.html

  朱新民(2015),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國政評論,http://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6&topic=12

  沈壯海(2014),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光明日報,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4/0127/c40531-24241557.html

  海東青(2015),“中華文化”不可以嗎?──淺論歷史課綱中的“中華文化”問題,教育文化,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403

  許倬雲(2015),華夏論述,天下文化。

  張豈之(2014),傳統文化獨特的自我創新之路,光明日報,傳統文化獨特的自我創新之路。

  漢寶德(2015),探索中華文化的創新特質,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article.php?sid=6235&topic=12

  趙周賢(2015),推進中華文明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求是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5/0817/c83846-27471638.html

  郝永平(2016),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光明日報,http://big5.gmw.cn/g2b/news.gmw.cn/2016-09/18/content_22010987.htm



  李樑堅:作者爲義守大學行政副校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