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有關台灣的兩個重要問題

  我長期從事對台研究,雖然早就離退了,但對台灣問題的觀察和研究從來没有中斷。最近一個時期,經考慮再三,感到有以下兩個問題,頗值得進一步探討和關注。        

  一、台灣問題的一個重大變化

  在最近參加的一次學習小組會上,我提出了這一個看法:過去我們總認爲,台灣問題主要是美國問題,而我現並不認爲是這樣,認爲今日的台灣問題主要是日本問題。當然,美國對台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是不應該忽視的。

  先就美國來説,我看大體上還是奉行“一中”原則,這是包括《817公報》在内的三個聯合公報所明文確定的。在美國與論中,不時有人提出“棄台論”,廢除《與台灣關係法》,不過現時不但還没有成爲事實,而且還繼續把台灣當作牽制中國大陸的一顆棋子,但從長遠看,相信美國終會放棄台灣。因爲,在許多美國朋友眼裏,中美關係是大局,不應爲了一個台灣——這本來就是中國一部分,而與中國大陸長期對立,這對美國並没有好處。過去陳水扁曾經是中美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而今蔡英文則更是中美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但筆者認爲,美國爲了自己利益最終都會排除這些障礙。

  再就日本來説,爲什麽我説今日的台灣問題主要是日本問題?歷史上,日本曾對台進行殖民統治達半個世紀之久,光復之後的李扁時期又對台胞進行了20年的“去中國化”教育。這個“去中國化”,本質上就是過去“皇民化”運動的繼續。老實説,現在民進黨人士至少是“半個皇民”,李登輝是典型代表人物,所謂“日本是祖國”,日本與台灣是“命運共同體”等,都出自他口。蔡英文父女兩代都是親日派,父親蔡潔生係日本兵工廠修理工,二戰結束時曾獲得日本留下的一批財産。李登輝和蔡英文所培養的接班人之一蘇嘉全,現爲台灣“立法院”負責人,也是親日派,最近還鼓吹日本與台灣是“夫妻關係”,並曾携家帶眷,像走親戚一樣訪問日本。其他許多民進黨人的親日和媚日態度也都是人所共見的。

  鄧小平早就説過:“中美關係終究會好起來”,我很相信他的這個預言。但就日本來説,我對它改變對台態度的信心是不大的。最後就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吧!                         

  二、經濟規律必將决定兩岸命運

  人們過去通常有三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人們總是會走向有利益可圖的地方。這是基本的客觀經濟規律所决定的,這個規律必將决定兩岸命運。

  無論過去和現在,台灣都是“淺碟子”經濟。它的進口和出口,兩頭都在外,過去一頭是從日本進口,一頭是向美國出口;後來進口仍主要是日本,出口則更多轉向中國大陸。中間都是在台灣加工,所不同的是,過去是勞力密集,後來是腦力密集和技術密集,這個密集的程度一直是在節節昇高。台灣向中國大陸出口的比例,早就超過了美國,並逐漸取代了美國。這一切同樣是基本的客觀經濟規律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兩岸人員往來,包括現在很紅火的台灣觀光業在内,也都是經濟走向帶動的。

  就目前台灣情况來説,蔡英文上台以後,出於分裂的意識形態,以及“仇中”“反中”情節的考慮,正人爲地對兩岸經貿進行限制,並提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還專門設置了“新南向辦公窒”。然而效果怎麽樣?不僅收效甚微,反而引發衆怒、激化矛盾。現台灣衆多從事觀光業,以及其相關企業,已被迫紛紛裁員,壓縮經營範圍,以至停産倒閉,導致失業劇增,不得不走向街頭抗議。請看,一批又一批遊行隊伍扛着大旗,喊着口號,“我們要生存,我們要喫飯”,蔡英文當局對此盲然不知所措,“新南向”變成“新難向”。

  兩岸本是一家人,山水相連,利益相連,人心相連,這種捨近就遠、主觀干預的做法,完全違反了客觀經濟規律,受到兩岸人民的强烈反彈,是十分自然的。

  然而錯上加錯是,作爲高知學者,蔡英文不但没有向經濟規律“求救”,反而一味向“深緑”或基本教義派“靠擾”或“求救”,結果必將走向“死胡衕”。

  “深緑”或基本教義派救得了蔡英文嗎?不可能,如果再不醒悟的話,不僅是蔡英文當局,甚至連“深緑”或基本教義派本身,也一樣會被汹涌澎湃的客觀經濟規律的浪花所“吞噬”。勿謂言之不預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