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藍、緑兩大政黨東海、南海政策主張之异同

  台灣政治結構與政治認同頗爲特殊,由國民黨、民進黨兩大政黨爲主體搆成藍、緑兩大政治陣營,在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定位、對外關係以及海洋戰略等重大問題上的認知與政策主張存在重大分歧,很難以“台灣”的海洋政策作爲論述主體,至少是無法反映一個真實的台灣海洋政策。因此,在討論台灣海洋戰略、海洋政策主張問題上,以藍、緑區分論述及討論其共性與差异性更爲恰當。這裏講的藍是以國民黨爲主體以及政治立場相近的政黨或團體,緑是指以民進黨爲主體以及政治立場相近的政黨或團體。顯然,台灣藍、緑兩大陣營或政黨的海洋政策雖然有一致之處,但在東海、南海等重大、敏感問題上的戰略及政策主張存在較大差异。台灣當局的海洋政策尤其是東海、南海政策服從於藍、緑對外政策(尤其是美日戰略)及兩岸政策大框架,只有如此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徹底。 

  一、台灣藍、緑兩黨在釣魚島及東海問題上的政策主張之异同 

  以釣魚島爲核心的東海戰略與政策主張是觀察藍、緑海洋政策的關鍵之一。台灣藍、緑在總體海洋政策主張與論述上差异並不大,多以抽象表述爲主,主要强調以國際法與和平解决争議,均重視非傳統領域的海洋資源合作與環境保護等,但藍、緑在東海、南海關鍵問題上及海峽兩岸東海、南海合作問題上有顯著差别。 

  (一)馬當局及藍營的東海政策主張 

  馬英九執政當局的東海海洋政策,基本上代表了國民黨或藍營的釣魚島及東海政策主張。近年來,馬英九在東海問題上先後提出四大重要政策主張。一是2012年8月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第一,應該自我控制,不昇高對立行動;第二,相關各方應該擱置争議,不放棄對話溝通;第三,相關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争端;第四,相關各方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爲準則;第五,相關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二是2012年9月7日,馬英九在前往彭佳嶼視察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建議對於釣魚島主權争端問題,可以“台日、陸日、台陸”三邊雙方對談,有關各方以和平的方式協商解决争端。三是2013年2月底提出“東海空域安全聲明”。四是宣導制訂“東海行爲準則”。總體主張是希望各方以和平方式、依據國際法解决東海及釣魚島争端,並進行雙邊對話,采取臨時措施,預防衝突擴大與昇高〔1〕。 

  2012年9月,台灣“外交部次長”董國猷在台灣《聯合報》〔2〕發表文章,闡述了台灣當局對釣魚島争議的基本立場。文章寫到:政府對於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就是“主權在我,擱置争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從這一個立場發展出來的主要策略包括:⑴捍衛主權,維護漁權:在主權問題上,我們一寸不讓;在漁權問題上,只要是合法海域作業的船舶,“海巡署”一定予以保護,“海巡署”每年至少都有一艘艦在釣魚台海域待命護漁。⑵推動“東海和平倡議”。在争議各方承認争議存在的前提下,各方應自我克制,不昇高對立行動;應擱置争議,不放棄對話溝通;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争端;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爲準則”;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⑶强調台灣、日本、大陸三方,從“三組雙邊對話”到“一組三邊協商”的構想,作爲實踐“東海和平協議”的具體步驟。 

  1、在“親美、和中、友日”戰略框架下處理東海與釣魚島争議。馬當局處理東海與釣魚島争議,首先是要符合馬當局兩岸與對外總戰略,在强調“主權在我”的前提下維持一種平衡關係,尤其是不影響台日關係。可以説,不論馬當局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弱是强,均以維護台日關係大局爲重,維護所謂的台日“特殊伙伴關係”。2012年9月27日,台“國安局長”蔡得勝表示,在釣魚島争議期間,“確實始終與日方維持高層的對話管道”,“台日雙方避免衝突有共識”。因此,盡管由日本一手推動“釣魚島國有化”引起激烈的釣魚島及東海争議後,中日關係嚴重惡化,而台日關係没有受到多大影響,而且出現了所謂幾十年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其中馬英九執政近8年時間,台日簽署了25項協定,占了60多年來台日簽署協定總數的47%。 

  2、馬當局對釣魚島主權立場明確。馬英九在處理釣魚島争議問題上,基本能够表明維護釣魚島的主權立場,其策略則是“先弱後强”、“先軟後硬”與“虚實結合”。2012年8月5日,馬英九在出席“中日和約”生效60週年紀念會上,在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的同時,他進一步强調,不論從歷史、地理、地質、使用及國際法來看,“釣魚台列嶼都是台灣的屬島,(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且現在行政區劃上屬於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裏。這是馬英九對釣魚島主權最完整、最具法理概念的論述。同年8月14日,馬英九又明確對外表示,對釣魚島主權“一寸都不能讓步”,這是馬英九對釣魚島主權立場的堅定表達,與外界質疑他“重漁權輕主權”的批評有密切關係。8月28日,馬英九在會見洪都拉斯總長時表示,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是在堅持主權的情况下願意擱置争議,“在主權方面我們絶不讓步,但爲了區域安全,可以透過和平方式找出雙贏的解决方案”〔3〕。馬當局對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的行爲表示“一概不承認”,强調日本竊占釣魚島歷史不容改變。9月3日,馬英九針對東海與南海主權争議的持續昇温再次表示,“中華民國在主權上不可能讓步”,“一寸都不讓”。 

  3、馬當局對兩岸聯合保釣態度保守,不認同,不支持。盡管海峽兩岸民間不斷呼吁兩岸聯合保釣,但馬當局態度保守,一再對外表示兩岸没有聯合保釣問題。盡管馬英九也主張兩岸對談釣魚島争議,並没有講兩岸聯合保釣問題。2013年8月16日,台“外交部”明確表示,“台日是特别伙伴關係,中華民國不與中國大陸共同處理釣魚島列嶼的原則未變,將繼續秉持和平精神,推動東海和平倡議進程”。顯然,馬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雖然表示主權問題“一寸都不讓”,但在操作問題上不願海峽兩岸聯合保釣,顯然是爲了避免傷害台日關係,更重視所謂的“台日特别伙伴關係”。 

  4、主張台灣參與東海多邊協商框架。2012年8月5日,馬英九在出席“中日和約”生效60週年紀念活動上主張以多邊參與的和平方式解决包括釣魚島在内的東海區域的領土之争。2012年9月7日,馬英九在前往彭佳嶼視察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建議釣魚島主權争端問題可以以“台日、陸日、台陸三邊雙方對談”,有關各方以和平的方式協商解决争端。同時主張台灣、日本、大陸三方,從“三組雙邊對話”到“一組三邊協商”的構想,作爲實踐“東海和平協定的具體步驟。 

  5、認同或不排斥通過國際法庭解决釣魚島争議。2012年8月20日,馬英九表示,日本與韓國近來的領土争議要到國際法庭訴訟,不知道在釣魚台議題上有没有同樣的機會,使用國際法以及和平方式解决争端”〔4〕。台灣《中國時報》的分析認爲,台灣試圖訴諸國際法解决釣魚島争議,占不到便宜,僅在程式上,台灣就没有資格提出訴訟要求,但可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是以施待變的好方法,有助强化台灣的和平角色〔5〕。 

  (二)緑營對釣魚島争議及東海的政策主張與立場 

  民進黨與台聯黨等緑營勢力對釣魚島的核心立場與政策策略是,在“聯美親日”與“反中”的大框架下,漠視或逥避釣魚島主權,防止與反對兩岸聯合保釣,反對大陸海洋基綫,只是簡單的强調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議。這一立場的出發點均是建立在緑營主張與追求台灣獨立、反對中國大陸這一最基本的政治立場之上的。正是在這一立場之下,緑營對日本侵佔釣魚島可以容忍,但對兩岸聯合保釣不能容忍。 

  1、在積極建構台日結盟大戰略下,緑營在釣魚島問題上没有明確的主權立場。緑營不敢理直氣壯地講釣魚島的歷史與法律地位,不講“釣魚島是固有中國領土”這一歷史事實,也不願講在法理上“釣魚島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在政治現實面前至多講“釣魚島是台灣的”,“釣魚島是我們的”等這種抽象的政治語言。 

  民進黨在極力拉攏日本及企圖建立“台日政治安全同盟”的戰略下,在面對或處理釣魚島問題上始終以維持台日關係爲重,維護釣魚島主權爲次。2009年3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訪日期間,呼吁日本在亞洲經濟發展和安全保障上扮演“積極的領導角色”,幫助台灣因應“中國的阻撓”。針對釣魚島問題,蔡英文表示,“台灣對釣魚島主權的主張”與中國大陸“完全無關”。就在日本政府推動釣魚島“國有化”與在東海問題上展示强硬姿態時刻,2012年5月出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却表示,“台日外交優先,兩岸不應合作”的原則,强調“台灣與日本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2013年2月,蘇貞昌訪日時,逥避釣魚島争議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等重大事件,却積極倡議建構美、日、台、韓“民主同盟”。最典型的是2015年8月,李登輝公然公開在日本表示“釣魚島是日本領土”(以前也有多次表示)及引起外界强烈批判之時,蔡英文仍是輕描淡寫的講“釣魚島是台灣的”。這是抽象的政治術語,没有法律支持,更没有對李登輝的錯誤言論給予批判。 

  2、緑營支持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認爲台灣的釣魚島政策主張與作爲應符合美日利益。2012年8月,在港澳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被日本非法扣留後,馬當局表現了民族大義立場,要求日本盡快放人;民進黨稱“被逮捕的是大陸與香港人士,不關台灣的事,台灣要求放人,會得罪美國和日本”,並稱“美日安保條約是東亞和平的基石,馬當局不斷衝撞美日安保體系,是在製造糾紛、製造困擾”。這就是民進黨對釣魚島的立場,爲獲得美日支持,連台灣所屬島嶼釣魚島都可放棄,是典型的“賣台”行爲。 

  3、緑營將馬當局處理釣魚島争議主張作爲“打馬”手段。在釣魚島問題上,民進黨與台聯黨不是藍緑合作一致對外、對日,更不是維護台灣利益,而是進行政治鬥争,重點在“打馬”。在緑營的政治認知裏,要求馬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大陸争主權,而不是與日本争主權。 

  4、反對與攻擊馬英九與大陸聯合保釣(其實並非如此),攻擊馬英九對大陸的海洋基綫將台灣包括在内不提出异議。在民間呼吁的兩岸聯合保釣問題上,馬當局也是消極、保守的,不贊成兩岸聯合保釣,原因復雜,其中背後一定有美、日的强大壓力,但馬英九在主權問題上還是明確、堅定的,但民進黨則堅决反對甚至盡最大努力防止兩岸聯合保釣。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馬英九派“海巡署”的公務船保護五星旗去釣魚島,在國際上造成台灣與中國聯手抗日的錯誤印象。 

  (三)小結 

  共同性:⑴將維持台日關係置於處理釣魚島争議問題之上或者説解决釣魚島争議必須服從台日關係大局,整體呈現親日觀。⑵均强調和平協商解决争端。⑶均不主張海峽兩岸聯合保釣。⑷均主張以多邊參與的和平方式解决包括釣魚島在内的東海區域的領土之争。⑸認同通過國際法與國際法庭解决。 

  差异性:⑴馬當局或藍營對釣魚島主權立場明確,民進黨則比較模糊抽象,不明確。⑵馬英九在“親美、和中、友日”總體戰略下,在東海與釣魚島問題上,既重視大陸,不存在“聯日抗中”思維與政策;民進黨則有顯著的“聯日抗中”思維。這一點從陳水扁執政到蘇貞昌、蔡英文均有這一思想。⑶馬英九是“主權與漁權”並重,民進黨則是“重漁權輕主權”。⑷緑營支持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認爲台灣在釣魚島上的政策作爲應符合美日利益,馬當局或藍營則持保留態度。 

  二、台灣藍、緑兩黨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主張之异同 

  海峽兩岸大致均於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重視南海争端問題,並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張與基本原則。海峽兩岸的南海政策主張有諸多一致之處:均强調“主權在我”,强調中國(台灣稱爲“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主張“擱置争議,共同開發”,“和平利用”,“和平解决”。 

  目前海峽兩岸及台灣内部南海政策主張存在三個較爲明顯的差异:即海峽兩岸對南海主權與海洋權益的政策主張差异,台灣内部藍緑兩大政治陣營對南海政策主張的差异,台灣當局與民間對南海的主張差异。總體上,大陸對南海的主權立場明確而堅定,台灣當局雖明確但不够堅定;島内藍營立場相對明確,緑營態度則較爲曖昧;台灣當局立場軟弱消極,民間立場則相對積極。 

  (一)馬當局與藍營的南海政策主張及其演變 

  台灣當局與藍營的南海政策主張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派遣海軍收復南海諸島,並繪製南海國界地圖,以“十一條斷續綫”標注中國南海疆域綫,其中有五個南海島嶼就是用五艘軍艦名字命名的。國民黨退守台灣後,在南海主權争議問題上一直堅持“中華民國”(中國)擁有南海主權,但較少付諸行動,對大部分海域與島嶼没有真正行使行政管轄權。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台灣當局面對南海形勢的變化,開始關注南海問題,並有較明確的政策主張,基本上延續了歷史上中國政府對南海的主權主張。進入90年代初,台灣當局開始討論與制訂南海政策。1993年初,經過反復討論,台灣“行政院”公佈《南海政策綱領》。其前言中明確寫到:“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東沙群島,無論就歷史、地理、國際法及事實,向爲我國固有領土之一部分,其主權屬於我國”,同時明確確認“U型疆綫”之内海域爲“歷史性水域”。同年5月,台灣“行政院”核定《南海政策綱領實施綱要》。1994年10月,台灣“行政院”修正通過“内政部”擬定的“南海問題討論會結論”,就如何堅定維護南海主權、如何加强南海開發管理、如何積極促進南海合作、如何處理南海争端與如何維護南海生態環境等問題進行討論。1995年,“美濟礁事件”及南海争端昇高後,台灣方面不斷重申“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但更强調以協商方式共同開發南海資源與保護南海環境。同年6月,台灣“行政院”批準成立“南海突發事件緊急處理小組”,顯示在這一時期台灣當局非常重視南海問題,態度比較明確清晰,并且制訂了一套較爲詳細具體的政策。 

  不過,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台灣當局的南海政策發生了重要變化,在主權伸張上出現倒退現象。 

  2008年初,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後,面對南海問題的新争議,馬英九當局能够明確表明立場,不斷重申“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與共同開發立場。每遇南海争端事件尤其是越南、菲律賓等侵犯南海主權問題時,台灣當局就會重申:“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及其周遭水域,屬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水域”,强調“主權在我、擱置争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基本原則,主張與周邊國共同開發南海資源。近兩年來,馬當局重新加强太平島的軍力部署與防衛。2011年5月,在菲律賓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時候,台軍方就表示向太平島部署導彈艦艇和坦克等重型武器。2012年初南海形勢加劇以來,馬英九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更明確,更强硬。2012年4月17日,馬英九在出席“國防部會議”時强調,“絶不承認中國大陸與南海周邊國家簽訂的擱置争議、共同開發的任何協定和條約,南海及其所屬島嶼均屬於中國領海和領土,中華民國政府和國軍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捍衛祖國主權”〔6〕。 

  2015年5月26日,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議》,總原則依然是“主權在我、擱置争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主要内容有五點:⑴自我克制,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避免采取任何昇高緊張情勢之單邊措施。⑵尊重包括聯合國憲章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内這些相關國際法原則與精神,透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共同維持南海地區海、空域航行及飛越自由安全。⑶將區域内各當事方納入任何有助南海和平繁榮的體制與措施,如協商建立海洋合作機制或訂定行爲規範。⑷擱置主權争議,建立南海區域資源開發合作機制,全面規劃、共同開發南海資源。⑸就南海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打擊海上犯罪、人道援助與灾害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建立協調及合作機制。這可以作爲馬當局與藍營總體的最新南海政策主張。 

  隨後,馬英九以“中華民國總統”名義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南海的和平計劃”文章。文章强調,根據史料、地理及國際法等堅實基礎,台灣一直將南沙、東沙、西沙、中沙群島及附近海域視爲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他呼吁,爲了和平解决南海争議,周邊海域各方應自我克制,維護和平與穩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片面行動;同時尊重國際法的原則與精神,包括聯合國憲章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對話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維護航行飛越的自由與安全。 

  在兩岸南海合作問題上,馬當局態度保守,不認同、不支持。台“陸委會”於2014年再次表示“目前並無與大陸合作的規劃”。不過,台灣藍營人士與藍營媒體普遍造成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邱進益表示,兩岸如果能够聯手公佈(南海)檔案,對美國想要廢除九段綫的企圖是很好的回應。他表示,南海諸島是中國的既有疆域,大陸填海造陸行爲合理合法,不可以用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國際海洋法公約》約束中國對南海的主張〔7〕。台灣“海巡署”海岸巡防部總局長許績陵於2013年的碩士論文中建議兩岸擱置南海主權争議,建立南海的聯合搜救機制,在南海進行實質聯合海上救援演練。 

  (二)民進黨的南海政策主張 

  2000年初,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將南海問題作爲謀求與周邊相關國家發展實質關係、共同對付大陸的政治手段,而不再堅定維護“中華民國”的南海主權立場。民進黨對南海主權的立場變得十分消極,不再遵守與執行國民黨執政時制定的《南海政策綱領》。尤其是在民進黨當局將大陸作爲最大敵人並謀求“台灣獨立”的戰略下,極力企圖以“台灣”名義作爲一方參與南海問題的多邊對話與談判。其戰略出發點並非要維護“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而是旨在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突出台灣的“國家”地位。 

  2002年初,在中國政府與南海主權争議相關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爲宣言》及達成“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共識後,陳水扁當局開始重新重視南海問題,南海政策策略有所調整。2005年5月,陳水扁當局將“南海政策小組”及相關業務由“内政部”改歸“國家安全會議”,層級有所提昇。隨後,台灣“國安會”將南海、東海及西太平洋等相關“國家安全業務”合併交由“國安會”下設的“海域情勢會報”機制處理。同年9月,陳水扁作爲台灣地區領導人首次登上太平島;2008年2月,陳水扁再次登上太平島,發表《南沙倡議》,呼吁南海周邊國家依據《聯合國憲章》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台灣願意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授受《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並希望參與正在研擬的《南海行爲準則》。顯然,陳水扁當局是希望以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南海對話與合作,擴大台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提高台灣的國際參與度。 

  民進黨執政時期,對於越南、菲律賓等國侵佔南海主權行爲很少表態抗議或反對,没有或很少公開宣示維護“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關鍵在於謀求政治上獨立的民進黨當局,將中國大陸視爲最大的敵人與對手,甚至企圖以犧牲南海主權换取周邊國家對台灣的支持。 

  2007年,民進黨當局一度抛出“重新界定中華民國領土”的主張,其實有意放棄南海等疆域。近年,台灣島内多次傳出民進黨將放棄南海争議島嶼的主權主張〔8〕。2015年5月26日,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即將訪美的蔡英文則表示,民進黨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一向認爲應該要依據國際法處理,尤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們堅持以和平理性的手段處理,絶不放棄太平島的主權,並再三强調、主張、堅持在公海上的自由航行,不接受任何挑釁行爲〔9〕。這一表態耐人尋味。蔡英文不是表示維持南海主權,而是絶不放棄太平島主權,意即會放棄其它四島及附屬島嶼的南海主權。外界也在懷疑蔡英文於2015年訪美時的“密談”是否存在“棄海四島”的政治交易。 

  民進黨的南海政策是服從於民進黨的總體政治戰略,服從於對美政策以及兩岸政策,在“聯美制中”的戰略框架下,在南海問題上顯然是屈從美國,反對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 

  近年來,多位緑營人士陸續主張,台灣對南海的主張“須思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有關領海的各種主張,尤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島嶼”必須是海水漲潮時仍露出海面的自然陸地,如果只是海水淹没的岩礁,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就不應有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只能有12海浬的領海。如此一來,台灣就會掉入美國的圈套,U型綫中和岩礁、低地,海水漲潮就没入水中,南海的固有領域就會被掏空,甚至危及太平島的佔領〔10〕)。民進黨駐美代表吴釗燮於2014年底在美國發佈第8號“國防政策藍皮書”,其中提到“如果民進黨執政,會將太平島建設爲人道救助與灾害防救的前置基地,並主動協助東協人道救援中心、日本對東盟整合基金、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執行海外人道救援與灾害防救任務”〔11〕。顯然,民進黨企圖在南海引入美、日勢力,配合美日在南海問題上對抗中國大陸。民進黨人士表示,馬英九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議是中國“唱合”,是極力反對兩岸南海合作的有力佐证。 

  除民進黨政治人物外,緑營學者與緑營媒體也反對與排斥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的。“台獨”媒體《自由時報》,不僅反對馬當局與大陸在南海問題上的任何可能合作,也對兩岸學界有關南海問題的討論與合作表達反對,對台灣“海巡署”海岸巡防部總局長許績陵於2013年的碩士論文中建議兩岸擱置南海主權争議、建立南海的聯合搜救機制、在南海進行實質聯合海上救援演練觀點進行質疑,甚至懷疑馬當局的兩岸南海政策變化。 

  總體講,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對南海主權問題的表態相當模糊,没有堅定維持南海主要的意志。2015年6月,蔡英文在美國紐約與學者座談問及民進黨的南海政策基本原則時,蔡英文僅表示依國際法、國際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處理。不過,蔡英文與民進黨有“放棄除太平島以外的南海主張”考慮,未來動向值得高度警惕。 

  (三)台灣藍、緑對南海“U型綫”的主張差异 

  在南海主權争議問題上,中國政府或海峽兩岸長期堅持的“十一段綫”或“九段綫”立場(大陸使用“九段綫”,台灣使用“十一段綫”,概念有所不同,但法律依據則是相同的),是非常關鍵的法理依據。不過,在海峽兩岸尤其是台灣藍緑在這問題上的立場出現差异。2014年2月,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在衆議院聽证會上指責中國在南海基於“九段綫”的領土要求缺乏明確性,並應做出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的調整後,美國也開始要求台灣對南海斷續綫的立場做出澄清,並不斷對馬當局施壓。同年9月,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公開表示,台灣“應放棄九段綫的海域”,僅主張太平島周邊200公里經濟海域。不過,馬當局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至今没有鬆動。尤其是爲回應美國,馬當局於2014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台北舉辦包括1947年“南海諸島位置圖”劃定的U型綫在内的“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隨後在高雄、台中展出,並召開了相關的學術研討會,以史證明“中國(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的歷史與法理基礎”。馬英九在開幕典禮上强調,“在南海議題上,政府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透過搜集及提出相關史料以彰顯我主權主張,並找出降低區域緊張的方式,以和平解决争議”〔12〕。9月13日,台“外交部”發言人針對美方的施壓指出,無論從歷史、地理還是國際法而言,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及周遭水域都屬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水域,不容置疑。 

  由於美國對南海問題的介入及對U型綫的立場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也對兩岸維護這一南海問題的基本立場提出挑戰。2014年2月,美國前安全官員貝德提出,美國應和台灣就南海問題進行諮詢,並表示“美國政府應和台灣討論九段綫的意涵,希望台灣澄清,並要求台灣接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但美國却一直未批準該公約)。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王冠雄認爲美國的主張不合理,中華民國在1947年建九段綫,而海洋法公約是1982年制定,後法無法適應之前規範之行爲。他同時認爲,當時國民政府不是要作爲其國界綫來對待,而是否爲島嶼歸屬界綫,則可進一步探討。綫裏面的水域的法律定位,絶對不是領海概念,也不會是之後許多海洋法公約所界定出來的概念,更突出了我們所主張的歷史性權利或島嶼歸屬性等問題〔13〕。藍營學者雖然認爲可以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至少不排斥,但仍然擔憂島内政治因素的復雜性。

  民進黨及整個緑營對南海“九段綫”或“十一段綫”這一關鍵性問題的立場仍是模糊的,極力逥避,不敢正視與承認。 

  (四)小結 

  共同性:⑴共同主張南海各方依據《聯合國憲章》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願意授受《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並希望參與正在研擬的《南海行爲準則》。⑵主張台灣作爲一方參與南海問題的多邊對話與談判。⑶在總體上均比較親美日,與其南海政策戰略主張有一致性。⑷均不認同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 

  差异性:⑴馬當局或國民黨能够表達維護南海主權的明確立場,民進黨則很少有“主權宣示”行爲,偶爾也是虚以應對。尤其是涉及南海主權的“九段綫”問題上,馬當局能够堅守立場,民進黨立場則相當模糊,不够明確。⑵國民黨主張參與南海争端協議,强調“中華民國”的海洋權益,民進黨以“台灣”名義主張南海海洋權益缺乏法理基礎,更强調以“台灣”名義或“台灣主權平等”下參與南海協商。⑶馬當局對菲律賓、越南等侵犯中國或中國南海主權的行爲會表達强烈或正式抗議,以表達主權立場;但民進黨不論是執政還是在野很少表達抗議。⑷對美國的南海與亞太戰略有所不同。盡管藍、緑均比較親美,而且重大涉外政策受美國制約,但藍緑仍存在差异,馬當局在關鍵的主權問題上妥協餘地有限、有度,但民進黨則更加完全的配合美國戰略。民進黨主流意見認爲,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維權,將會損及“台美互信”,因此主張應與其他國家在防務和漁業上的合作。2012年12月,民進黨駐美代表吴釗燮召開記者會,批評馬英九當局的南海政策“讓美國認爲台灣正在聯合中國,測試或衝撞美日安保體系,和美國的戰略站在對立面”。民進黨還特别主張美國介入南海争端。⑸雖然藍、緑均不認同海峽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但仍有區别,馬當局態度温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某種“默契”,但緑營則是明確反對兩岸開展海洋事務合作尤其是南海問題上的合作。2014年5月,越南發生暴力反華事件後,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表示,“台灣對南海争執海域的問題,不會跟中國同步”。尤其是民進黨對大陸在南海維權活動與做法(包括設立三沙市、設立“981鑽井平台”等)進行負面評價,進行批評與攻擊,以應合美日立場。台灣“國防部”針對大陸在南海建設或填海造陸工程僅表示“國軍均有效掌握並密切監控中”,没有明確反對。國民黨“立委”林鬱方表示,“穩定兩岸”仍是中南海的國家戰略所在,中共在南海加强經營,主要還是針對越南,而非太平島,我方無須過度緊張,但應運用自身在南沙的關鍵地位,巧妙扮演“權力平衡者”〔14〕。 

  注釋:

  〔1〕陳築君,“馬提東海行爲準則”,台灣《旺報》2013年3月6日。 

  〔2〕董國猷,“台灣保釣,左支右絀”。台灣《聯合報》,2012年9月24日,A17版。 

  〔3〕台灣《聯合報》,2012年8月29日。 

  〔4〕台灣《自由時報》,2012年8月22日。 

  〔5〕仇佩芬,“訴諸國際法强化台灣和平角色”,台灣《中國時報》,2012年8月22日。 

  〔6〕鼎盛軍事網http://www.top81.com.cn.2012-04-17. 

  〔7〕http://www.CRNTT.com.2015-05-31:15:56。 

  〔8〕陳建仲,“南海主權,蔡英文訪美高爆彈?”,台灣《聯合報》,2015年5月27日。 

  〔9〕郭瓊俐,“蔡英文:絶不放棄太平島主權”,台灣《聯合報》,2015年5月27日,A4版。 

  〔10〕周慧如,“南海主權,豈可放棄”,台灣《工商時報》,2015年6月25日,A6版。 

  〔11〕周慧如,“南海主權,豈可放棄”,台灣《工商時報》,2015年6月25日,A6版。 

  〔12〕翟定國,“台灣當局舉辦南疆史料特展活動述評”,《台灣週刊》,2014年10月,第39期。 

  〔13〕盧虹、蔡尚謙,“南海風雲急,九段綫争執昇温”,台灣《旺報》,2014年2月24日,A8版。 

  〔14〕汪莉娟,“大陸永署礁建島,超過我太平島”,台灣《聯合報》,2014年10月21日,A11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5月號,總第22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