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廣東社會學學會現任會長常務副會長簡介

  一、廣東社會學學會現任會長常務副會長簡介

  範英,又名範漢英,男,漢族,生於1944年農曆10月,籍貫廣東省。1962—1967年在中山大學就讀,本科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班,於1980年分配到廣東,歷任或兼任的職務有:《學術研究》雜誌社編輯室副主任、主任、雜誌社副主編,《現代哲學》雜誌社常務副社長兼主編,廣東社會科學大學常務副教務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專職秘書長,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廣東省經濟文化發展研究會名譽會長,多個學會副會長,中山大學、廣東社會科學大學等客座教授,廣東省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廣東省醫學倫理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區建設研究會、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研究會、廣東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會、廣東省倫理學會、廣東省社科聯顧問,廣東省社會工作創新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中國倫理學會、中國社會學會理事,中國範仲淹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主任兼總編輯。數十年來,主要研究精神文明學與社會學,包括哲學、經濟學、文化學、倫理學在内主編兼寫作的著述近90部,個人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改革報》、《社會科學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和《中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等近30家報刊發表論文500多篇。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5年榮獲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30年理論與實踐探索突出貢獻學者奬”,2016年9月榮獲“全國社科聯優秀學會工作者奬”等,是我國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也即“意識社會學”(錢學森教授語)和填補國内外空白領域的新興學科“海洋社會學”的首席原創者。

  範英研究成果的主體思路是以《精神文明學論綱》(64萬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爲總綱而展開的:

  此前基礎性研究成果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提要》(6萬字,個人編寫,《廣州日報》1984年11月—12月連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要》(6萬字,兩人編寫,《廣州日報》1985年4月—5月連載)、《科學社會主義提要》(6萬字,個人編寫,《廣州日報》1985年9月—10月連載)、《馬克思主義通用教程》(20萬字,廣東社會科學大學1985年12月編印)、《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論》(20萬字,學習出版社1986年12月版)、《新時期的社會矛盾》(16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南雄特色研究》(20萬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南雄發展之路》(20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20萬字,三人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改革中的新型企業》(20萬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中國浪潮:横向經濟聯合》(10萬字,三人合著,東方出版社1989年8月版)、《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答》(24萬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9月版)。

  20世紀90年代以來,範英主要組織廣東從事精神文明建設的學者和實際工作者,以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的形式不斷發展、深化和完善由廣東原創的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主要研究成果有:《社會公德概論》、《社會公德漫話》(各15萬字,海天出版社1991年9月版)、《職業道德新探》(23萬字,紅旗出版社1992年9月版)、《精神文明與社會發展》(32萬字,個人專著,海天出版社1993年3月版)、《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43萬字,海天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上下册》(134萬字,紅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精神文明與市場經濟》(60萬字,紅旗出版社1995年9月版)、《這一手非硬不可》(28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版)、《反腐保廉與社會發展》(23萬字,兩人合著,廣州出版社1996年8月版)、《周恩來的人格風範》(23萬字,兩人合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版)、《新時期社會發展問題與對策》(35萬字,社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當代中華凝聚力·上下册》(110萬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9月版)、《堅持·發展·探索·創新》(46萬字,廣州出版社1998年11月版)、《殯葬改革社會學》(30萬字,社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創建新世紀的真善美》(31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以德治國縱横談》(27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論政治文明》(20萬字,内部2002年2月版、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年3月版)、《嶺南紅梅報春開——論廣東創立的精神文明學》(23萬字,個人專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廣東先進文化發展論》(71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更新觀念,創新發展》(40萬字,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年1月版)、《古今鏡像:廣東人精神之經緯》、《樂天務實:廣東廣府人的天性》、《厚德載物:廣東客家人的風骨》(兩人合著)、《自强不息:廣東潮汕人的膽氣》、《念祖愛鄉:海外廣東人的情結》、《靈活變通:廣東人的商業精神》、《海納百川:廣東人的開放精神》、《萬紫千紅:廣東人的藝術精神》、《春華秋實:廣東人的學術精神》(共150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廣東文化産業投資指南》(25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珠水雲山育芳菲——再論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80萬字,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年3月版)、《和諧熏風沐南粤》(4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咬定青山不放鬆》(3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尋幽探勝論西關》(2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揚長避短話神仙》(16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1月版)、《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35萬字,華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與發展戰略研究》(15萬字,華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35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3月版);《廣衛模式:平安和諧社區之創建》(2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7月版)、《社會與文明漫説》、《社會與文明漫譚》(各50萬字,個人著作,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9年7月版)、《喜看稻菽千重浪》(5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9年9月版)、《文化管理創新模式初探——全國文明先進典型廣東省中醫院的綜合考察》(37萬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7月版)、《機制管理創新模式概論——全國文明先進典型高州市人民醫院改革巡禮》(37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0年12月版)、《回眸一笑百媚生——三論廣東原創的精神文明學》(20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年7月版)、《特色管理創新模式研究——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實事求是地改革的路向》(36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海洋社會學》(66萬字,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中心2012年1月版)、《呼唤海洋之回聲》(27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2年6月版)、《文明自覺的攀越》(80萬字,本大型叢書編委會2013年12月版)、《文化强國論》(66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文明與社會漫議》(50萬字,個人著作,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文明與社會漫論》(60萬字,個人著作,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4年5月版)、《文明與社會漫講》(50萬字,個人著作,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5年5月版)、《文明與社會漫話》(50萬字,個人著作,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5年5月版)、《海洋歷史ABC》、《海洋生態ABC》、《海洋經濟ABC》、《海洋政治ABC》、《海洋文化ABC》、《海洋軍事ABC》、《海洋外交ABC》、《海洋法規ABC》、《海洋建設ABC》、《海洋生活ABC》(以上各書共210萬字,均係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5年12月版),《大文明觀的文化威力》(10萬字,本大型叢書2015年12月版),《大社會大文明的追夢》(6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5年12月版),《漫遊海洋之心語》(10萬字,本大型叢書2016年12月版),《大社會學的先行實驗》(83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5年12月版),《鐘南山精神研究》(48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6年12月版),《海洋社會學(英文版)》(40萬字,即將出版)等。這些著述除未標明個人或三人合作的,均爲主編或兼作者之一。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一是《精神文明學論綱》(64萬字,中共中央黨校1990年11月版,任主編,負責全書設計、統稿、定稿,主寫數章約11萬字)。本書作爲錢學森教授首倡人類一般精神文明學的第一部實體形態的著述,由26章搆成:主要界定人類一般精神文明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闡述人類一般精神文明産生與發展的歷史進程;概括人類一般精神文明真善美的内部結構及其之間的關係,提出社會精神文明、群體精神文明、個體精神文明三者的區别與統一;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法制文明和“人種”文明(此後還加了一個生態文明)看成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與精神文明搆成各自的外部關聯;書中强調了精神生産、精神産品、精神生活、精神享受等相互銜接的機制和精神生産者的突出地位與作用,以揭示商品市場經濟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内在規律;同時對城市鄉村、經濟特區、企業事業、街道社區、少數民族、宗教信仰、一國兩制和家庭個人的精神文明建設均作了專章探索。全書站在人類社會精神文明一般的方位來考察社會主義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二是《嶺南紅梅報春開——論廣東創立的精神文明學》(23萬字,廣東高教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個人著作)。本書從學科生發史的視角出發,較全面、系統地勾勒了廣東創立的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的原有基礎及深化完善後的成果:第一部分主要講明廣東初創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的時代背景論、直接起因論、大致歷程論和顯著成果論;第二部分主要述説該新興學科在理論上觸及的本體層次論、縱向起點論、内部結構論、外部聯繫論、精神生産論和創建活動論等;第三、四兩部分則重點評叙該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問世以來的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之初(2001年前)的實踐中,廣東學者研究的新進展,主要有社會公德論、職德新探論、市場素質論、反腐保廉論、人格風範論、雷鋒精神論、人生觀再論、凝聚力概論、德治縱横論、真善美合論、文明總體論等,同時論述了這些新進展的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三是《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上下册》(134萬字,紅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本書以鄧小平强調的“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强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决於勞動者的素質”爲統攝全書的靈魂,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型和發展的廣闊範圍爲背景,以社會現實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爲載體,以人文學科尤其是精神文明學的現有理論爲基礎,以人的素質即市場主體的現代文明綜合素質爲核心,進行多層次的、立體式的、嘗試性的探討,旨在揭示市場經濟與人的素質以及它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促進現代文明社會的全面發展。書中對市場經濟作了人文學科的首次界定,認爲它是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的富强法寶,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沃土,是社會主義的文明根基,是人才輩出的生態環境,是完善人的素質的社會大學,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動力;書中對各類人等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審美素質與市場經濟的互動關係均作了首次探討,成爲新時期“市場人本學的百科全書”。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四是《當代中華凝聚力·上下册》(110萬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9月版)。本書認爲,中華民族凝聚力是中華民族賴以統一、獨立、生存和的内在動力,是由各種因素搆成的合力。而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可分爲物力、智力、引力和活力四大方面。這四大方面的力均具有歷史成因,階級成因、社會成因和現實成因,其力所及的主體系指民族主體、群衆主體,階級主體和政黨主體。其力所指的客體系指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硬件客體和軟件客體。其力所及的屬性係指中國傳統的民本主義、愛族主義、愛國主義和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即利緣、血緣、地緣和史緣等。其力所及的特徵係指大一統、大聯合、大團圓和大開化這四個方面。其力所及的功能係指内部、外部、上層和下層四個方面。其力所及的發展則係指對比發展、内部發展、外部發展和全面發展等四個方面。上述當代中華凝聚力的系統研究範式屬國内首次嘗試,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的獻禮之作。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五是《海洋社會學》(66萬字,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1月版)。本書是範英等學者對20世紀80年代末原創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的應用及演化而成爲當下初創海洋社會學的一次飛躍。書中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的“大社會學”與“大文明觀”爲靈魂與核心,自覺地站在人類共有、共舉和共享的環球方位與視角,執着地追求世界海洋社會和諧建設的共創與指向,努力地爲迎接21世紀即海洋世紀的到來而探索藍色的澳秘。全書共設22章,主體内容分爲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爲總論,分别探討海洋社會學的應運而生、海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海洋社會學的研究意義和海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第一層次,包括海洋社會的歷史維度——海洋社會的内在變遷、海洋社會的外在關照和海洋社會的人類屬性等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和規律。第三部分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第二層次,包括海洋社會的重心維度——海洋環境、海洋經濟、海洋政治、海洋文化、海洋軍事、海洋外交和海洋法規等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和規律。第四部分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第三層次,包括海洋社會的主體維度——海洋個體、海洋群體、海洋組織和海洋社區等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和規律。第五部分爲海洋社會學研究的第四層次,包括海洋社會的實用維度——海洋資源、海洋價值、海洋生態和海洋建設等與海洋社會的互動關係和規律。本書重點論析的前述18個互動關係與規律,力求成爲具有世界普適意義的、比較全面比較系統的海洋社會學學科體系,也成爲一部關於海洋社會學的創新專著與創新教材,填補了世界海洋學、海洋社會科學和海洋社會學的歷史空白。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六是《文化强國論》(66萬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本書是範英等學者對近30年來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對文化强國重大戰略的相關理論與實施方略作出了較爲全面、較爲系統和較爲有序的探索。該書除前言和文化强國頌·50首之外,共設50章,主體内容分爲六部分:第一部分爲“開篇論”,逐一論述了文化强國的外在趨向、内在自覺、决策自信和知行求索;第二部分爲“互爲論”,分别探討了軟件文化與硬件文化、事業文化與産業文化、精英文化與大衆文化、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陸地文化與海洋文化、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個體文化與合作文化、開放文化與安全文化、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人本文化與社會文化等10對主要的文化形態及其互爲互强的辯證關係;第三部分爲“核心論”,重點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時代精神的改革創新、涇渭分明的榮辱觀念、文化服務的“兩爲”方向、繁榮文化的“雙百”方針、中國氣派的社會科學、新聞傳媒的輿論導引、文藝創作與網絡文化等10大方面必須切實强化的核心任務;第四部分爲“機制論”,主要闡明前10對文化形態和10大方面的核心任務得以强化而必須强化黨委領導工作機制、政府治理服務機制、主體自律約束機制、社會他律監督機制、事業全民公益機制、産業組建經營機制、人才培育創新機制、績效評價激勵機制、開放交流合作機制和體制綜合保障機制等10大機制體制系統;第五部分爲“實施論”,着力論证對10對文化形態、10大核心任務和10大機制體制的强化,必須有總體的、專項的、地方的、行業的、群體的、家庭的、個體的配套實施,以及對這些配套實施漸進的、聯動的、求是的鮮明特點,必須有十分清醒的認識與有序的强化,文化强國夢才能逐步成真;第六部分的“歸結論”,則强調了中華文化的創新力、生産力、競争力、輻射力、凝聚力和綜合力的全面、系統和有序的强化之日,便是中華文化强國夢成真之時。本書的出版,爲文化强國的理論與實踐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範英主要代表作之七是《鐘南山精神研究》(48萬字,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6年12月版)。本書係範英等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84部,也係範英等運用20世紀80年代末原創的意識社會學即精神文明學於十年前探索廣東人群體精神以來,首次以廣醫、廣州和廣東的鐘南山這一健在的先進個體精神爲學術研究對象的嘗試。序言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老省長所撰。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由鐘南山精神的研究緣起和研究思路(即緒論)兩章組成。以鐘南山豐富而傳奇的業績和突出貢獻爲堅實的基礎與主要依據,首次提出鐘南山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優秀精神以及人類共同凝成的優秀精神的孕育與弘揚——一句話,鐘南山精神就是源於古今中外並具其個性特色的優秀精神,同時具有十二大主體要素。第二大部分專設十二章,分别對鐘南山精神十二大主體要素進行逐章的論述。包括鐘南山赤子情深的愛國精神、一專多能的敬業精神和興邦本色的實幹精神;鐘南山披荆斬棘的開拓精神、獨樹一幟的創新精神和親緣實踐的科學精神;鐘南山大智若愚的求真精神、大愛無垠的向善精神和大家風範的致美精神;鐘南山醫患共情的服務精神、天下爲公的民本精神和比美良相的大醫精神等。這些精神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别,其始點和歸宿順序之先後排列共同凸顯鐘南山精神的總體搆成與各自的内涵特色。本書的第三大部分特設兩章,重點論述鐘南山精神總體的時代價值、總體的人類價值及其價值質體之人道主義精神典範、社會主義精神楷模和共産主義精神榜樣三者的有機統一,極具針對性地爲國内各階層人士提供學習與借鑒。可以説,本書的出版也是對範英等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原創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最終落脚點——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典例的展示。

  範英研究成果主要的社會效應:《精神文明學論綱》得到錢學森教授的扶持並序,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隆重推出後,從中央到地方80多家電視台和報刊均有介紹或評論,同時培訓了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市精神文明建設骨幹近5000人次,曾獲得1979—1991年度“光明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首届優秀學術著作奬和2010年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出的“紀念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50週年優秀理論著作奬”十項之一等。《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上下册》及《當代中華凝聚力·上下册》,分别獲得廣東省1992—1995年度和1996—2000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優秀理論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奬等多項。《周恩來的人格風範》被評爲廣東省十大優秀青少年必讀著作之一。《以德治國縱横談》和《廣東人精神叢書·1—9部》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分别被評爲60年來“廣東百種優秀科社理論普及讀物”之一。其他著述約共獲得30次特等、一、二等省部級學會奬勵,論文曾獲得省部級學會近25次奬勵,其中由多人合作、範英執筆的論文《在改革開放中邁向文明之路》(《學術研究》1993年第1期)是廣東省内精神文明建設論文類最早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奬的一篇,同時獲得廣東省首届文化精品奬等。範英主編的《海洋社會ABC·1—10部》科普叢書2016年榮獲全國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頒發的“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奬”等。此外,範英任會長的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於2005年獲得廣東省民政廳頒發的“全省先進民間組織奬”;2009年獲得廣東省社科聯頒發的廣東改革開放30年來的十大“理論創新貢獻奬”之一;2010年7月,由他領衔的新興學科“精神文明學”被寫進《廣東省建設文化强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之中,成爲今後10年廣東要不斷鞏固的“特色學科”和“重點學科”之一;2010年12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榮獲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頒發的廣東50年來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社團奬”之一和2015年榮獲全國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頒發的“全國先進學會奬”(省内三家之一)等。近幾年來由範英領衔主創的又一新興學科“海洋社會學”,推出後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詳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4月23日兩大彩版報導等)。2015年,由他主編的《精神文明學論綱》和《海洋社會學》兩書,作爲省内唯一的學科專著由廣東省政協主辦的《敢爲人先——改革開放廣東一千個率先》收入並作了長篇介紹。同時,範英任會長的廣東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歷年來對省内社會文明建設的一批調研報告曾得到謝非、李長春、張德江、汪洋、黄華華、朱小丹、黄龍雲等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及時批示和充分肯定;其中多篇調研報告還引起中央文明委、文明辦、民政部、新華社、國務院相關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高度關注。

  劉小敏,男,漢族,生於1959年3月,字詩静,祖籍江西,原籍湖南桃江。1978年考入湖南益陽基礎大學(今湖南城市學院)機械係。畢業後到桃江縣商業局工作,1984年任縣商業科技站站長。1985年調湖南省益陽地區糧食幹部中專學校執教,兼任校團支部書記。1987年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就讀政治學專業研究生,1990年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到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廣州行政學院)工作,1994年任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調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歷任研究室副主任、調研員、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等職,2001年任副部長。2003年調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任黨組成員、副院長至今,其間曾在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學習。現在院内分管社會學、法學類科研工作,爲社會學一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二級研究員,主要研究移民社會學、政治倫理學。現兼任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移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人民政府决策諮詢委員會專家,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會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

  科研方面,在《社會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内部文稿》等刊物發表《“入粤民工潮”問題探討》、《新移民問題:生成機理與治道變革》等論文逾100篇,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等出版《殘疾人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研究》、《流動人口學》、《社會矛盾凸顯期和諧社會研究》等專著、編著逾40部,主持或督導國家、省相關部門課題逾50項。與範英研究員等共同主編的《以德治國縱横談》、《廣東人精神叢書》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廣東百種優秀通俗讀物;獲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逾30項;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權威刊物文摘或轉載成果逾30項;獲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優秀奬、國家一級學會一等奬、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等奬勵逾30項。

  董玉整,男,漢族,生於1962年2月,籍貫安徽廬江。中共黨員。1979年9月入安徽大學哲學係學習,1986年7月獲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04年12月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12月評爲哲學研究員,1999年12月評爲哲學教授,2007年12月評爲出版專業編審。2001年2月-2002年2月,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進修學習。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社會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1986年7月開始,歷任安徽省委黨校哲學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廣東省清遠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副教授,廣州醫學院社會科學部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黨委宣傳部部長、校黨委委員、教授,人之初雜誌社總編、社長、編審,廣東省計劃生育協會專職秘書長,廣東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機關紀委副書記,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基層指導處處長。現爲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研究員。 

  先後承擔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部、國家計生委等課題20多項。出版《當代青年十大觀念》、《春華秋實:廣東人的學術精神》、《鄧小平港澳戰略思想研究》、《毒禍論——毒品問題的社會透視》等專著8部,主編《中國理學大辭典》等10多部,副主編《文化强國論》、《海洋社會學》、《醫學倫理學》、《和諧醫患關係建設概論》等10 多部,合作著作2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學術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成果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圖書奬、廣東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圖書奬、廣東省政府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廣東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成果三等奬等。

  被評爲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十大名師培養對象、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綫“十百千工程”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對象、廣州市勞動模範、廣州市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廣州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直屬機關優秀黨員等。

  兼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中國生命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等。

  王寧,男,漢族,生於1960年4月,籍貫福建省,現任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係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學會副會長,任國際學術刊物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國際編委(Resource editor),曾任國際社會學協會“國際旅遊”研究分會(RC50)第一副會長(2003-2006年)。

  主要研究方向:消費社會學、旅遊社會學、制度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論。著有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 Pergamon, 2000)、《消費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消費的欲望》(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從苦行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家庭消費行爲的制度嵌入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等著作,主編《消費社會學的探索》(人民出版社,2010年)、《旅遊社會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和《社會管理十講》(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年),並在國内外刊物發表一系列有關消費社會學、旅遊社會學和定性研究方法論的論文。其著作《從苦行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獲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第二届“社會學優秀成果奬”中的“優秀著作奬”。

  夏俊杰,男,漢族,生於1960年12月,籍貫湖北,現任教授、醫學博士、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主任、深圳市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全科醫學研究會理事、衛生部全科醫學教材編寫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全科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醫學會全科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深圳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

  作爲公共衛生專家,早在1986年從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調入深圳市工作,爲深圳市改善工業企業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控制有毒有害作業,維護廣大職工健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工作期間,重視開發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項目,積極開展與國内高校和國際醫學界的合作,打造醫務人員,特别是醫生的學習、進修與交流平台,使深圳市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得到了快速發展,也推進了深圳市醫療衛生人才的快速成長。特别是2007年以來,在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科醫師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工作。推動了我國全科醫師和住院醫師規培制度的建立。此外,作爲公共衛生與全科醫學專家,參與深圳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特别是在社區衛生服務改革試點方案的起草論证與指導實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謝俊貴,男,漢族,生於1958年1月,籍貫湖南醴陵,南京大學博士。歷任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旅遊學院院長,社會學係主任,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基層政權建設與社區發展研究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大學公共管理社會學係教授,社會學學科帶頭人,社會統計與社會政策研究博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市社會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6-2010),廣東省人民政府决策諮詢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决策諮詢專家,廣州市社會創新諮詢委員會執行主席;廣東省社會組織評估專家、廣州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家、廣州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評估專家、廣州市幸福社區創建評估專家、廣州市專項社會工作試點項目評估專家,廣州市社會創新項目評估專家;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暨網絡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學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

  在科研方面,從事發展社會學、應用社會學、信息社會學、網絡社會學、風險社會學、社會治理與社會工作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重點項目1項,“九五”重大子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結項成果1項。出版《信息的富有與貧乏——當代中國信息分化問題研究》、《失地農民職業轉换及其扶助機制——基於調研數據與風險預估》《社會全面發展中的區域形象——以湖南爲例的戰略研究》、《民生本位視域中的社會建設——以廣州爲例的戰略思考》、《灾變危機管理中的社會協同——以巨灾爲例的戰略構想》等專著7部,出版《社會調查理論與實務》、《公共信息學》、《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調查與策劃》等教材7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新華文摘》全文轉載3篇。獲各類政府科研成果奬勵7項,包括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並獲廣東省南粤優秀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稱號。

  周永章,男,漢族, 生於1963年6月,籍貫廣西博白市,現任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學士(1982),中國科學院碩士(1987),加拿大Quebec大學博士(1992),美國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1996)。兼任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政府决策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廣東省低碳産業技術協會理事長,廣東省環境經濟與環境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社會學學會低碳生活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入選國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及中山大學卓越人才奬勵計劃,多次獲省部級以上奬勵。  

  主要從事地球環境與資源、資源環境經濟學、低碳經濟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及廣東省情等研究。出版《低碳三字經》、《區域發展能力建設》、《相約中國大陸最南端》、《創新之路——廣東科技發展三十年》等著作。先後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廣東省重大决策諮詢研究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60多項課題研究。

  楊鬆,女,漢族,生於1951年2月,籍貫大連市。中共黨員。1978年8月任大連市幹部管理學院教員, 1980年1月在廣州暨南大學任教、任職,期間:先後任哲學教研室主任,宣傳部副部長兼機關黨總支書記,暨大文學院黨委書記,華文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暨大華文學院院長,暨大統戰部部長。1999年晋昇爲教授。2011年5月—2014年11月:廣東培正學院,黨委書記兼副校長(分管科研和發展規劃工作,主持申報並獲得省教育廳第九輪重點培育學科,主持“創新强校”工程規劃建設、階段總結、“創新强校”工程考核等多項工作)。2014年11月至今:廣東培正學院黨委書記。社會兼職:主要有廣東省政協第九届、第十届委員,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等。

  講授的課程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概論及碩士研究生哲學公共課等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行政管理專業基礎課有企業文化概論、領導科學基礎等。碩士生招生專業有跨文化教育方法研究等。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領域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精神文明學、社會文化學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文化哲學、社會哲學、政治哲學。在暨南大學學報、現代哲學、學術研究、領導科學、華南師大學報等核心期刊和報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匯編和新華文摘有部分文章被全文登載或論文摘要。出版專著13部(其中合著11部,專著1部,任主編的2部、副主編的3部,)。主持省廳級科研課題10餘項。在範英教授帶領下對精神文明學的研究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創新性。範英教授任主編的《精神文明學論綱》,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被評爲我國“光明杯”優秀著作奬(該奬項由光明日報組織,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於範英教授主編的《當代中華凝聚力》任副主編,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分上下兩册,130萬字。《愛國主義概論》任副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該書是暨大港澳台學生“兩課”學習的主要輔助教材。近年來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爲基礎,在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和講授。自編教材有《中國國情》、《中國文化簡論》、《中國古代哲學》等。

  吕志,男,漢族,生於1959年1月,籍貫山西。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法學碩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常務副會長兼法人代表,廣東省倫理學學會、廣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本科院校素質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校教師德育學科組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專家,廣東省委黨校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廣東省醫學倫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倫理學等課程的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以及廣州市、廣東省教育廳等科研課題20餘項;出版《周恩來的人格風範》、《現代化進程中廣東青年思想道德研究》、《面向社會 實踐育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育人之路》、《醫學倫理學》等專著教材30餘部,發表論文80餘篇;獲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教案”、教育部德育創新研究成果奬、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奬、優秀專著奬等各類奬項30餘項,曾被評爲廣東省“南粤優秀教師”、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綫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養對象、廣東藥學院“教學名師”、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教師”,2009年9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説明:以上爲2016年之前的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的簡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