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蔡振華:每次比賽聽到國歌都會心情激盪



  申辦奧運成功,並非僅僅是舉辦一屆體育盛會那麽簡單。

  選手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精神,纔是最能引起觀衆共鳴的。

  每次比賽聽到國歌,看到國旗高據第一,我都會心情激盪。

  參加多次奧運,還沒有在自己的國土上獲得金牌。

  ——蔡振華


  北京申辦奥運成功,炎黄子孫無不感到由衷興奮。此次申辦成功,除了中國綜合國力上昇、國際對中國的認知度加深之外,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優異成績,無疑也是申辦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那麽,作爲身處中國體育第一綫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對北京申辦成功會有甚麽樣的心靈感受?他們如何準備在自己的國土上參與奥運競争,爲國争光?爲此,記者特别訪問了在中國大陸體育界最具代表性的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著名的「風火少帥」蔡振華。

  代代國人的努力獲世界認同

  外來屈辱漸成歷史轉爲激勵

  記者問:作爲當今中國體育界最負盛名的現役教練員,對北京申辦成功有甚麽感觸?

  蔡振華説:「『最負盛名』可不敢當。對於北京申辦成功,我作爲一名原來的運動員、現在的教練員,與所有熱愛這個國家的人們一樣,心情非常興奮,也感到異常的滿足和自豪。因爲,申辦奥運成功,並非僅僅是舉辦一届體育盛會那麽簡單,而是整個民族的一種成功,可以説全世界都意識到、認識到了中國的强大,也承認了多少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所實現的發展成就。申辦奧運會成功,是世界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包括體育運動水平的直接肯定,這對提高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激勵我們繼續努力發展,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鴉片戰争之後,中華民族受到的屈辱、特别是『東亞病夫』的污辱稱呼長久地影響着中國人的自信,我自己也從小就感受到這種屈辱的壓力。也正因爲如此,每當我作爲運動員或者帶領運動員,在賽場上爲國争光、使五星紅旗高據第一、奏響國歌的時候,才從心底感到更多的滿足、更强的激動。可以説,這種污辱的感覺是在我們一代代的努力之下逐步削减的。特别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首先是中國人站起來,再就是改革開放、港澳回歸、推動大國戰略和多極化,使中國的國際地位真正獲得了實質的支持。我想,『東亞病夫』這個詞已經失去現實意義而逐步變成歷史,但是這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歷史,會變成對我們的一面歷史鏡子,對後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勵作用。」

  如何準備二○○八年奥運會

  記者問:一般人都是對奥運申辦成功感到興奮,而作爲具體的實踐者是否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蔡振華説:「作爲具體的體育工作者,除了興奮,應該説還感到深深的責任和一定的壓力。要辦好二○○八年奥運會,從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中國運動員的表現應該是中國是否能够辦好這届奥運會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一向認爲,奥運會不僅僅祗是競争,而是體現着人類向極限挑戰,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對國家與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引發萬衆一心的社會效應。所以,我們的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應該不僅僅是技術精湛,還要充分表現出整個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一場比賽的勝負對運動員固然重要,但是選手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精神,才是最能引起觀衆的共鳴的。

  現在到二○○八年還有七年的時間,看起來很長,但是對培養新選手、形成新組合來説,並不算長。中國體育界現在就要認真計劃、周密安排,以便届時可以有較强的整體實力。

  就拿中國乒乓球隊來説,參加奥運會的選手的最佳年齡在二十二至二十三歲,現在的當紅選手届時基本上都已經退役或者離開國家隊‘退據二綫’,包括到國内外的俱樂部打球;所以,目前就應該在十三至十六歲的選手中重點培養,包括打法都要有所變化乃至突破。目前女選手有兩個比較好的苗子,男選手的苗子還不樂觀。」

  每次比賽聽到國歌我都會心情激盪

  從一九九一年中國乒乓球男隊在日本千葉慘敗之後,蔡振華開始執掌中國男隊,很快成爲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這位主動放棄了國外高薪、帶妻子黄順回到國家體委訓練局蟄居在擁擠的筒子樓的年輕教練,憑自己的努力將中國乒乓球男隊重新推到了最高峰。自九三年至今,中國乒乓球隊已經獲得三十一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其中在九五年和二○○一年兩次囊括七枚金牌;自九二年開始,中國乒乓球隊總共獲得了十一枚奥運會金牌,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當然金牌大户。

  記者問道:在奥運會和世錦賽這兩大賽中已經獲得了如此之多的金牌,加上世界杯以及其他檔次、規模小一些的比賽,您已經無數次在賽場看到五星紅旗昇起、聽到國歌奏響,那麽,您還會爲此而感動嗎?

  蔡振華説:「是的,每次比賽聽到國歌,看到國旗高據第一都會感到心情激盪。因爲每次勝利,戰勝的不僅是對手,也包括自己;祗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保持優勢,争取下一步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國際賽場上獲勝,代表的並非僅僅是自己,而是中國,是中國人。運動員和教練員之所以會在獲勝和失敗之後流淚,很大程度上在於責任、榮譽、痛苦、壓力等多種情感因素,在那一瞬間一起迸發。

  我認爲,每一個選手,都應該有强烈的國家觀念,所以我在平時的訓練中就非常注重培養隊員的國家與民族的榮譽感。比如我們在進行賽前封閉訓練的時候,每進行一個小調整,都會昇國旗奏國歌。還有,經我提議,十六個超級俱樂部舉行聯賽,賽前都要全體起立奏國歌。其實這不奇怪,世界各國都會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實際上,强化運動員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對運動員的拚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民族必須有自豪感,没有自豪感就不會有凝聚力。自豪感是可以培養的,與具體的成就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北京奧運之前不論如何變化

  精力將主要放在乒乓球上

  在奥運申辦成功後馬上舉行的慶祝會上,有記者問蔡振華,準備在二○○八年奥運會拿多少塊金牌,蔡振華非常老實地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吧」。

  這是老實語,亦是自負語。筆者認爲在目前的中國體壇,大概還没有幾個主教練敢這樣老老實實地講出心中的夢想。應該説,蔡振華許多年來爲中國的乒乓球競技水平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筆者就親眼看到他因爲極其嚴重的腰傷不能站立或坐着指導訓練,就在訓練館内架了一個一人多高的架子,上面鋪兩塊平板讓他趴在上面觀察全場。

  記者此次問他,既然已經在近十年的國際乒壇連創佳績,有些成績已經是「空前絶後」,那麽很多人希望知道他會不會一直干到二○○八年北京奥運會。

  蔡振華説,自己的一生與乒乓球是無法分開了,無論到二○○八年自己是在第一綫繼續做教練,還是到二綫支持第一綫的工作,此期間最主要的工作肯定是乒乓球。當然,「我希望能够在北京爲中國奪得乒乓球的奥運金牌。因爲我雖然已經參加很多次奥運會,但還没在自己的國土上奪得奥運金牌。」

  奥運會促進中國體育市場化

  隨着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中國體育的産業化、市場化程度也逐步加大、加深。乒乓球聯賽、巡逥賽等,目前是中國體育産業化影響比較大的項目。記者問,此次奥運申辦成功,對中國體育的市場化、産業化有甚麽影響?

  蔡振華説,他個人認爲,隨着中國式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整個體育的市場化、産業化乃是一個大的趨勢。「以乒乓球爲例,市場化和産業化還在向前走,但是還很不够。目前我們對一些項目還需要舉國體制才能保證競技水平,這就要求有計劃;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使體育市場化成爲未來的趨勢。從目前來看,體育的市場化有進步,但是在計劃和市場之間,還有一些衝突有待解决。」

  他分析到,計劃管理要求選手多訓練,而市場化就傾向於讓選手多參加比賽,這樣就有了矛盾:參加比賽太少,就影響了市場化的效應;但是參加比賽太多,必然使訓練水平下降,進而導致整體運動水平的下降。這個矛盾還有待於進一步協調。同時,市場化影響下的運動員,無疑較之以往計劃體制下的運動員,比較難以管理。

  他認爲,奥運會的申辦成功,中國的體育市場肯定會擴大,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體育的産業化發展,也會促使市場效益與競技水準保持之間的矛盾的磨合。申辦成功,獲益最多的無疑是中國體育界,對於中國體育的産業化和國際化來説,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壓力也是動力

  蔡振華認爲,奥運可以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其影響遠遠超出了體育的範疇,對整個中國與世界的文明交流、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同時他也説,如果講套話的話,也可以説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和壓力都有。因此,需要對未來的情况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把新生力量的培養當作關鍵。

  他舉例説,近幾年中國乒乓球的成就非常突出,國際乒聯兩年内三次進行競賽改革,主要就是想儘量將中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水平拉平,比如十一分制、四十毫米大球、發球限制等等,基本上都是針對中國的。因此中國也要在戰略上有所考慮,針對新的規則所導致的技術變化,研究相關對策,甚至在選材上都有可能與以往有所不同。祗有這樣,才能保持優勢。

  蔡振華小檔案: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乒羽中心主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曾是中國體育界著名的「風火少帥」。一九七九年進入國家隊,是當時國家隊主力隊員,所用「怪膠」球拍讓當時的外國球手極爲頭痛。後出國執教,一九八九年毅然放棄待遇優厚的意大利乒乓球教練職務,與妻子一起回國住在當時國家體委訓練局簡陋的宿舍裏,擔任男隊教練。一九九一年臨危受命,接掌世錦賽團體第七名、處於嚴峻之低谷的中國乒乓男隊主教練一職,一年後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大振聲威。從九二年至今,他是中國乒乓球雄據世界乒壇的無可置疑的靈魂人物。

  (原載《中國評論》2001年9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