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张果喜:民營企業的喜與憂



  像我這一代的民營企業家,已經寥寥無幾了。

  有些民營企業家,錢雖然多了,但是不知道怎麽用?

  對個人財富過多地渲染,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家族企業可以,但不能用管理家族的方式來管理家族企業。

             ——張果喜


  中國當代私營經濟歷盡艱辛,在政治定位長期不確定的狀況下發展到今天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視為最具活力的成分。那麼,私營企業家們對於政治上獲得的肯定有甚麼感觸?他們還希望如何進一步發展?日前,筆者對中國私營企業的元老級人物、果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果喜先生進行了專訪。

  國家肯定了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和社會地位

  記者:您是中國私營企業界的元老級人物,自然對以往私營經濟受到的政治壓力感受深刻。那麼,中共十六大對民營企業的定性,以及暗示性的保護私有財產,對私營企業家或者說民營企業家在心態上有甚麼影響?

  張果喜:我從事民營企業的時間的確比較長,可以說我是第一代的民營企業家。我從一九七三年開始搞,到現在已經有了三十年的歷史。像我這一代的,可能已經是寥寥無幾了。

  我從事民營經濟活動,經歷了中國內地對民營經濟從否定、到認同、再到肯定的全過程;一直到十六大在政治報告中,將民營經濟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大對民營經濟的表述,對我們民營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感到國家對於我們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的確是高度肯定了的。

  民營企業家需要提高自身素質

  記者:那麼,在這種政治和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和肯定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家應該如何發展?

  張果喜:現在擺在我們民營企業家面前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到民營企業應該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問題。現在的民營企業與國家剛剛實行改革開放、民營企業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社會環境特別是政治環境顯然是不一樣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民營企業到目前來講,做得很大的還是為數不多。

  這就涉及幾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我們民營企業應該怎樣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民營隊伍的素質。素質不提高,要做大很難。比如有些民營企業,開始發展很迅速、很快;但是當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錢雖然多了,但是不知道怎麼用。這,就有待於民營企業家提高素質。

  國家應該對民營企業加強引導

  張果喜:既然十六大已經將民營企業當作中國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國家對民營企業這股力量給予高度重視的時候了。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引導、指導方面。因為目前民營企業的國民生產總值接近佔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而且人數也是越來越多。但是民營企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空間比較大,制約性比較小。這樣,一方面需要民營企業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另外一方面,就需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這種狀況下,政府應該給予引導和指導。目前國家對於民營企業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工商聯、各地的協會畢竟都是官方組織,一年也就是一兩次活動。

  民營企業最近幾年出現的問題也比較多,與上述狀況是有關的。根據有關報導上的統計數據,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祇有兩年零七個月。這就說明一些情況,一個就是盲目投資,盲目上項目。儘管說這是個人的錢,但是投資不成功,對國家也是損失。另一個情況是,因為制約比較少,所以社會陰暗的東西很容易滲入民營企業家的思想當中,比如高消費,以及娶二奶、三奶、賭博等醜惡的現象,還有偷稅漏稅。因此政府應該思考通過甚麼方法,來引導、指導民營企業。比如國外有中小型企業協會、行業協會。我的意思是,政府應該對這個方面給予高度重視,並不能排除有的民營企業已經做得很好。

  應儘快出臺法律保護私有財產

  張果喜:第二,國家政策對於民營企業,應該給予更大、更多的支持。比如融資方面,雖然我們早已經談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實際狀態中,民營企業還是不能與國營企業相提並論,還有一點制約,甚至還有一點擔心。那麼,這是否說明,民營企業還有一點「低人一等」。就是說,在社會心態上,還有某種程度的歧視。

  另外一點,就是對民營企業的財產,如何從法律上加以保護?到目前,還沒有形成法律。既然已經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說,其合法得來的資產、通過勞動支付得來的資產,應該是從法律上給予保護的。國家在這個方面的法律,應該儘快出臺。

  過多渲染個人財富不適合中國國情

  張果喜:第三,我認為新聞媒體過多的炒作,比如仿傚國外一些媒體,對民營企業家的個人財富過多地加以渲染,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比如有的美國雜誌這些年來都持續為中國的富人排名,如先前排十個,後來改為五十個億萬富翁。我是從第一次排名到現在一直都有,但是我認為這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

  首先是我們有多少下崗工人?我們有多少貧困的農民?我們有多少殘疾人?同時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儘管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上述這些弱勢群體面對這種渲染的心態如何?很容易引起社會的不穩定。

  像近期出現的幾個產生了全國性影響的案件,充分可以說明這一點。比如牟其中原來被炒為中國的首富,現在卻變成中國的首騙;劉曉慶被媒體炒作為「億萬富婆」,實際上,她有多少錢?不久前在山西,一個全國工商聯副會長被槍殺,這無疑是惡性案件。其實這些問題的發生,都是與過多地渲染個人財富,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

  起碼,在輿論宣傳上不夠真實,比如牟其中的首富問題,最終卻是首騙,總不能兩者都是真實的吧?劉曉慶最初說是「億萬富婆」,最終卻沒有多少財產,總有一方面是錯誤的吧?國外的新聞媒體那麼做還可以說是不瞭解中國國情,那麼中國的新聞媒體為甚麼還要跟著去大肆炒作呢?

  我不是刻意批評新聞媒體,而是希望慎重報導,不能對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個人財富過多地進行刻意渲染。當然,這不能全部都說是媒體的責任,但是媒體應該做真實的報導。

  其實根據中國的國情,也可以推斷僅僅憑個人宣稱,是缺乏真實性的。我們國家的法律雖然在不斷完善、健全,但是還沒有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所有的財務都通過銀行記帳。所以其真實的財富到底有多少,是一個未知數。我可以這麼講,所報導的沒有幾個是真實的。有些人為了個人的名譽,誇大了自己的財富;有些真的有錢的,因為怕繳稅,就偏少地講。

  可以是家族企業

  但不能用管理家族的方式管理企業

  記者:一般來說,早期的或者說九二年以前成立的私營企業,家族特徵比較明顯。作為一個非常資深的私營或者說民營企業家,您認為家族企業的管理方式,其優點和缺點是甚麼?

  張果喜:民營企業一般都是通過家族這種形式起家的。但是,在完成了原始積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要把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如果還是實行家族企業的管理方法,是遠遠適應不了市場競爭和民營企業壯大發展的要求的。

  用我自己的話就是,家族企業可以,但是不能用管理家族的方法來管理家族企業。比如,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廣納人才;如果實行家族管理,就很難真正善用家族以外的人才,對民營企業的長期發展,就會帶來問題。

  民營企業應該重視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

  記者:西方的家族企業也是很多,很多著名企業如杜邦也是從家族企業轉變為現代企業的。目前,中國的私營企業有不少通過上市等方式,逐步增加現代企業管理的成分。您如何評價目前的狀況?

  張果喜:現在民營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的民營企業上市了,這是朝著現代化、規範化管理發展的格局。

  當然,不可能甚麼民營企業都可以上市,但是企業也還是應該在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上,朝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在前面所講的如何將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整體素質的問題了。

  職業經理人祇是一個方式

  關鍵在於企業的實際需要

  記者:這幾年很多人談到了職業經理人的問題,也就是希望以此來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但是這個概念已經提出了不短的時間,發展卻似乎並不順利,遠未形成氣候。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張果喜:這個不能千篇一律。正如我前面講的,家族企業可以,但是不能家族管理。

  反過來講,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不是就一定要從企業外部聘請職業經理人,在企業內部也是可以培養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的。當然,採取聘請、招聘的方式,可以從企業外部尋求人才,但是關鍵還是要視情況而定;就是說要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來確定吸納甚麼樣的人才。當然,聘請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是一個方法,但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我的企業本身確實沒有這樣的人才,招聘當然是可以的;如果本企業有相關的人才,還是從熟悉本企業情況的人才中選拔管理者,成本效益更好一些。

  創業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喫飯

  記者:您剛才說您從一九七三年就開始從事私營經濟,在那個時候,這種行為往往被社會認為是很不合法的「投機倒把」。可否講一下,您當時最擔心的是政治風險呢還是其他?當時有沒有設想發展成為擁有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

  張果喜:原來主要是擔心政治風險。那時候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年代。

  其實,我當時從事私營經濟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為了生存,沒有想著甚麼甚麼大企業的問題,為了喫飯嘛,很樸實的目的。應該說,當時是不可能預測今天的發展的,在當時的環境下也不可能看這麼遠。

  張果喜小檔案:

  江西余江人,一九五二年出生,全國政協委員,高級經濟師,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副理事長,果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最早的一批私營企業家,一九七三年即開始創辦一個僅有二十人的雕刻厰。一九九三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國際編號為3082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張果喜星」。

  (原載《中國評論》2003年8月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