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港宜學新加坡 設“淡馬錫”援港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1 14:36:21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面對香港中小企業不斷北移,加上內地加入世貿,各行各業已逐步對外開放,使香港作為內地與海外市場的橋樑角色被淡化,香港不得不居安思危,尋求出路。在一個研討會上,有香港工商界專家及學者建議港府成立港版“淡馬錫”,並由香港的強積金、外匯基金及公開發行股票募資注資,入股部分發展前景較好的港企,甚至在內地建工業園,一方面支援港商應對各種挑戰,另一方面亦可提升強積金及外匯基金的回報率
香港商界代表在一個工業研討會上,提出仿傚新加坡當局支援中小企業的方案。
。 
  
  香港《文匯報》報道,正如香港特首曾蔭權所指出,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經濟需要轉型,否則香港可能邊緣化,港府政策也不能一成不變,特區政府上下皆需要新思維,才可能打開經濟新局面。多位中小企業代表及經濟研究員出席媒體昨日舉辦的“工業研討會”時指出,港府可參考新加坡政府,成立港版“淡馬錫”,支援香港及內地港商,創新研發,培養品牌,提升競爭力。 

  港版“淡馬錫”投資機構的資金來源可用“三三制”,三分之一來自改革現時的強積金制度,從中抽取部分資金,三分之一從外匯基金抽出兩﹑三百億元資金,及三分之一以向公眾募集招股等方式,並以公司化形式運作,入股部分發展前景較好的港企,甚至在內地建工業園,協調發展新科技、新品牌, 也可投資外國。據資料顯示,淡馬錫控股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資旗艦,成立32年來,每年股東回報平均達17%,比外凾基金的投資回報3-5%好得多。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洪克協表示,由於香港中小企業20年前欠缺規劃地遷入內地,以致現時面對種種問題,如環保、供電、稅收、人才引進、物流通關等問題,當中不少就需要粵港政府從長計議,同時亦希望港府能夠扮演積極引導角色。例如要解決環保問題,就需要大筆資金,工商業團體扮演的角色始終有限,故冀港府能夠充分利用現時1萬億元的外匯基金,同時也不要只停留於補助港商的層面,應轉變思維,多參考新加坡政府的做法。他說,新加坡在中國內地發展蘇州工業園,令企業能夠集中在一地點,集中處理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使企業的在這方面的經營成本大為降低。雖然仿效星政府投資蘇州工業園會有一定風險,但若港府與港商共同投資,就可以共同承擔,將風險降低。 

  創科實業董事總經理鍾志平亦表示,新加坡政府目前還將類似香港強積金的退休保障資金,投資當地的旅遊業、科技及進行海外投資等,支持國家的各行業發展,政府並不純粹是從稅收來增加收入。因此港府應參考新加坡,考慮如何運用強積金,以市場運作為指導,幫助香港中小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謝國樑指出,香港雖然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場政策,但在一些策略性的項目方面,港府其實已進行多項投資,如港府為了振興香港旅遊業,於1999年斥資224.5億元,與迪士尼合作發展主題樂園。其他則有數碼港、科學園等,這些項目對於提升香港的經濟活動能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淡馬錫控股(Temasek)成立於1974年,為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投資機構,是新加坡官方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大投資機構之一,管理的資產超過1,000億坡幣(約5,000億港元),投資項目遍佈全球,當中約半數是新加坡的本土企業。投資組合涵蓋電訊、媒體、金融、地產、運輸、能源、基建、工程、科技和生化醫藥等行業。

  新加坡政府投資這些企業,不僅為收取回報,還有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上的考慮。

  新加坡官方另一推動經濟發展投資機構是“政府投資公司”(GIC),其主要職能是運用和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投資對象包括外國證券或外國政府債券。GIC成立20年來的複式增長回報率9.5%。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