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舉行“北劍”實兵對抗演習
http://www.CRNTT.com   2005-09-27 14:48:32


“北劍─2005”軍演上午拉開序幕。(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中國“北劍─2005”軍事演今天上午10點20分在北京軍區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拉開序幕。這是迄今為止解放軍邀請觀摩國家最多、展示規模最大的一次涉外觀摩演習。這次空降旅、裝甲旅實兵對抗檢驗性演習,出動總兵力16000多人。

  據指出,這次演習採用開放式實地觀摩方式,不設預案、不搞預演、不設觀摩台,外軍觀察員所見所聞完全是解放軍演習現場的真實情況。

  國防部外事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邀請外國軍事觀察員觀摩實兵實彈演習,是中國組織的重要多邊軍事交流活動。來自朝鮮、印度、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以色列、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在現場觀摩演習。

  據介紹,此次邀請外國軍事觀察員觀摩“北劍─2005”軍演旨在充分體現“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表達中國軍隊同外國軍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真誠願望,以及為中外軍官提供了一次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機會,對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軍隊的務實性交流,增進瞭解與互信,深化友誼與合作,推進地區安全合作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演習結束後,中外軍官還將在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進行軍事學術研討活動。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軍隊分別與美、俄、英、法、波蘭、泰國、南非等國軍隊在防務領域建立了戰略磋商和對話機制,旨在加強溝通、釋疑解惑、增進互信。中國近年邀請外軍觀察員觀摩了「北劍–0308U」、「蛟龍–2004」、「鐵拳–2004」、「和平使命–2005」軍事演習。

  據新華社報道,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彭光謙少將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高密度大規模開放性演習顯示,中國軍事演不針對特定對象,而是為了提高部隊的訓練水平和作戰能力,中國軍隊的演習已經實現了由“基於威脅”向“基於能力”的轉變,世界各國沒有任何理由對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感到擔憂。

  彭光謙解釋說,“基於能力”是指軍隊的建設和訓練以提高訓練水平和作戰能力為出發點,而不是為了專門針對某一個國家和某些國家集團﹔“基於威脅”則與之相反,軍隊建設和戰備訓練都著眼於針對某個明確的威脅或特定的假想敵。

  在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國家安全面臨著明確的外部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也相應地以應對某個明確的威脅為著眼點。”

  彭光謙說,冷戰結束後,中國的戰略安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也由過去的“基於威脅”轉變為“基於能力”。 在新軍事變革的浪潮中,世界各主要國家軍隊建設幾乎不約而同地出現了由“基於威脅”向“基於能力”的轉變。

   彭光謙說,隨著冷戰的結束,東西方激烈對抗的兩極體系不復存在。國際環境的急劇變化,使得世界主要國家的國家安全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有著明確的威脅對象。特別是近年來非傳統安全領域威脅的不斷出現,使許多國家認識到,面臨的威脅是不確定的,對手是不明確的,因此,以往設定威脅源和敵國并據此制定戰略和作戰計劃的作法已不合時宜。

  剛剛結束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沒有明確的作戰對象,不針對第三方,是中俄兩國共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新威脅、新挑戰而採取的聯合行動。“那次演習就是中俄兩軍‘基於能力’建設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演習展示和增強兩國兩軍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戰略決心與戰略能力。”彭光謙說,“那種認為中俄軍事演習針對某個或某些國家的想法,是過時的觀點,是‘冷戰思維’的表現。”

  “北劍-2005”軍事演習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國軍事演習不針對特定對象的這一事實。“此次演習的課目設置顯示,這是一場沒有明確假想敵的演習,純粹是為了提高中國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彭光謙說,“演習向24國軍事觀察員全方位透明開放,外軍觀察員可以觀摩參演部隊的每一個戰鬥要素、每一個作戰單元,這充分說明中國軍事演習是光明磊落的,是不針對任何一個特定對象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