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有一座建在都市裡的“福建客家土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9 00:55:24


建在新加坡都市裡的“福建客家土樓”。胡日紅 攝
  中評社永定6月19日電(作者 劉永良 江應初)“在新加坡武吉知馬與荷蘭路之間的高尚住宅區,有一座客家圓形土樓拔地而起,讓人仿佛置身於中國的客家山區。”6月18日,從新加坡參訪回來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外僑辦主任胡日紅向筆者介紹說。

  不久前,龍岩市永定區外僑辦主任胡日紅到新加坡參訪。因胡日紅來自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客家土樓之鄉,大家在交談中自然而然地談起客家土樓。新加坡永定會館會長曾憲民告訴胡日紅:“我們這邊也仿建了一座土樓。”並熱情地邀請胡日紅參觀了這一座建在新加坡都市裡的“福建客家土樓”。

  據胡日紅介紹,這座由新加坡豐永大公會耗資約1800萬元興建的新加坡“圓土樓”,取名“三邑樓”,是目前世界上鮮有建在城市裡的圓樓。福建客家土樓於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掀起了一陣“土樓熱”。新加坡豐永大公會當時正好要發展荷蘭連路的“三邑祠”地段,於是與房地產發展商合作,建造一座仿福建永定客家土樓的實體圓樓——“三邑樓”。“三邑樓”不採用夯土、木結構和灰瓦磚建築,而是仿照福建永定的“土樓王子”振成樓結構,用混凝土築牆,於2014年建成。

  “三邑樓”樓分上下2層,第1層面積約1148平方米,第2層大約959平方米,圓樓內的中央廣場寬敞明亮,通風良好,四周還有翠綠園林景觀。此外,它還設有衛生間和兩台方便老人上下的電梯。整體設計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第1層為展示區,展示豐永大3邑客家人早期的傳統風俗,追溯客家人當年下南洋的歷史,展示新加坡本地客家族群的發展歷程和當前的發展情況,還將展示客家原鄉的文物,並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讓都市化的新加坡體驗到客家風情。第2層設有展覽廳,辦公室、會議室等,中央廣場可供舉辦大型活動。

   豐永大公會現任會長劉智評說,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象徵,是客家人的驕傲,建圓土樓既可以把三邑祠旁的骨灰塔“圍”起來,同時又可把圓土樓變成文化中心,每年在圓樓內舉辦歌謠節,美食節等客家傳統節日活動。副會長何僑生說:“建土樓是為了傳承客家文化,日後將成為本地客家族群保存、收集和探索自身文化根源的一個堡壘。”
 
   據介紹,新加坡豐永大公會是由新加坡豐順會館、永定會館和茶陽大埔會館代表聯合組成,成立於1804年,原本是管理廣客兩屬墳山機構。從前,祖籍中國廣東的豐順縣、大埔縣和福建的龍岩市永定區客籍人士,遠渡重洋南來謀生,因人少力薄,豐永大3屬人士合力於1882年在荷蘭路(Holland Road)買了一塊面積150餘畝的地段,設立豐永大公司義山,稱為“毓山亭”,而在墳山裡建一座祠堂,名“三邑祠”,以供奉先人的神位。同年(1882年)豐永大3屬人士成立豐永大公司,以豐順、永定和大埔3縣(區)的移民共管墳山。步入20世紀之前,豐永大公司改名為豐永大公會,公會的董事會領導由3所會館派代表輪流擔任。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