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尼勿里洞的悲慘華工史:僑胞客死異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2 11:24:55  


博物館大院的荷蘭殖民政府的大炮,反映荷蘭侵略海外歷史。
連賣榴蓮的馬來人小販,都能講一口象樣的客家話。反映馬來人深知,華人對該島開發卓越貢獻,相互了解使族群融合良好。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印尼邦加-勿里洞省位於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的中間,靠近巽達(Sunda)海峽。邦加島有80萬人口,勿里洞更少,才20萬,但這2個邊緣島嶼,是人口稀疏,生態環境優美,擁有無數美麗海景及森林的環海島嶼。
 
  據印尼《星洲日報》報道,小時候就知道家鄉邦加的近鄰勿里洞,因為那裡的海參很著名,有位丹絨班淡的華商,經常帶貨給做生意的父親,而且他們很談得來,那位長輩溫文爾雅、說話和氣,印象很深,可惜不記得對方姓名。勿里洞給筆者的印象是從那時開始。

  在回中國的船上,又接觸了勿里洞的僑民,覺得他們與邦加的有點差別,比較統一的客家話,字正腔圓,人也白皙一點,畢竟是叫純正的客家種,所以勿里洞島素有印度尼西亞客家之鄉稱號。近日,筆者回印度尼西亞,有了近距離觀察這個美麗土地,讓筆者感受150年前已經存在的華人社會的機會。

  被誘騙南來當礦工

  無數華工客死異鄉

  從雅加達飛往的勿里洞島(Belitung)約45分鐘,基本上升空不久就開始下降。與飛往邦加島的班機次數比較,到勿里洞島的航班比較少,前者每天有多達8班,由幾個航空公司競爭經營,後者才有2班,畢竟人口與綜合實力不如邦加。

  但在這麼短的航線的地方,生活形態與繁華囂喧的雅加達完全不一樣,尤其與雅加達是印度尼西亞語占主導決然不同,講的是比較標準的梅州話,當然嚴格說起來是有所區別的,也許是幾百年前的話吧,比如不說“謝謝”而說“承蒙”,與西游記的語言相近。

  他們的祖先多來自粵、閩、桂、瓊,是被荷蘭殖民當局“誘騙”過來,當錫礦工人,又稱“豬仔”。也許豬仔多為梅州為主的客家人,所以現在的勿里洞華人,多數講梅州口音客家話,甚至連賣街上榴蓮的馬來人小販,都會講一口象樣的客家話,所以在勿里洞,就像生活在中國的客家地區一樣,處處鄉音。

  在丹絨班淡(Tanjung Pandan)的博物館,原是荷蘭人的居所,里面展出150年前開島當初,挖錫船、錫礦坑的工作模型與照片,見證當時的工作條件非常惡劣,在惡毒的熱帶太陽底下,肩擔手挑,工作時間長,夥食差,疾病橫行,無數華工客死他鄉。

  這是悲慘的歷史,因為當時受到英國人的鴉片毒害,華南農村破產,農民的生活難以繼日,所以很多人被欺騙來到邦加勿里洞。

  布尼樹象徵礦工先人

  所幸這勿里洞的華人,沒有忘記歷史,他們身上淌著礦工的血,堅毅、吃苦耐勞,很多人事業有成,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華社中盛行團結互助、熱情好客之風,令人刮目相看。

  博物館後面有幾棵當地珍貴樹種,也許有100年了,但仍然生長茂密,表明原荷蘭人屋主對植物的重視,其中一種叫布尼樹(Buah Buni)的,其果子酸甜可口,是小時經常采摘的。樹幹挺直,樹身高大,是優秀樹種,可惜在邦加勿里洞,已經日見其少。

  看到高大挺拔的布尼樹,我突發奇想,它的堅毅、親民、默默奉獻,不是我們華工的化身或象徵嗎?〈nextpage〉

  讓華人後代學中文

  需要有極大毅力

  在勿里洞東部小鎮瑪屹(Manggar)朋友劉永宜的友人商店,掌櫃的是對方的女兒梁美枝(Kiki)。閑聊之下,得知女孩是在雅加達讀完大學(U niversitas Taruma nagara)回來的,雖然是名校生,也不會覺得幫父母管理商店,有甚麼不妥之處。

  一會兒,一個高大帥氣的小夥子Bunbun(文文,姓吳),騎摩托車回來拿東西,他是女孩的大學同學、男朋友,也是雅加達的勿里洞人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在當地一家礦產公司服務。看著很般配的他們,我祝他們幸福,還開玩笑說,什麼時候結婚,別忘通知阿叔從香港回來吃喜酒。
 

  他們在雅加達受的教育,印度尼西亞文都很好,不像50年以前,華人只讀中文,反而印度尼西亞文很生疏。Kiki會寫自己的名字,字體都還行。筆者勉勵他們有機會補習進修中文,他們笑一笑不置可否。我很清楚,30年的漢語斷層,讓他們一下子接受,難度很大,需要有很大的毅力。

  反而雅加達的一次漢語比賽,土著學生的表現非常優秀,令華社震撼,華裔學生也自嘆不如。究其原因,在於土著帶著學會了謀生容易的驅動力,而華裔學生衣食無憂,很多是被父母動員來學習,有些得過且過。不知勿里洞的華人子弟,是否能逾越這個怪圈?

  樸實無華注重實際

  勿里洞華人鄉誼濃鬱

  在雅加達國內航線機場,見到勿里洞的華人領袖黃進益博士,他是生意做得很大的木材商。他跟筆者的朋友陳森華打招呼,也對筆者到勿里洞表示歡迎。他與太太早就移居雅加達了,他說這次有事回去一天。

  沒想到第二天,在一位當地鄉親為他的母親100周年冥壽舉辦的宴會上,筆者見到黃進益主席夫婦,一起的還有很多雅加達的勿里洞賢達,如印度尼西亞華裔總會副理事主席、世界瓊海同鄉聯誼會副會長、印度尼西亞海南總會副主席餘有信,他也是勿里洞人。說明無論在內在外,勿里洞華人之間,還是很講鄉誼的,不惜迢迢路程趕來相聚。

  宴會約請了90桌的客人,將近1000人,客人以華人為主,也有土著官員與社會人士,估計專門安排清真餐吧?

  還見到天主教修女,反映主人的聯繫面積廣。而且無論誰都可以來,不必憑請柬簽到,慷慨熱情及講面子,這也是勿里洞華人社會的一個特點。

  擰成一股繩團結互助

  因為陳森華在勿里洞讀過書,他的朋友很多,爭著請他吃飯,使筆者也了沾光。印象較深的是,當地華人會賺錢的不少,但都很低調。

  見到他們穿的很普通,多數開摩托車來,也是到一家街邊的大排檔。陳森華後來告訴我,別看他們穿短褲、汗衫,其實都有工廠或大生意的。其中一位戴眼鏡的,還是勿里洞唯一的制冰廠的東主,每天生產的冰磚,供應飲食店與漁民冰藏海鮮,賺了很多錢。

  樸實無華,注重實際,這就是勿里洞華人的特質,難怪他們在雅加達擰成一股繩,團結互助,無往而不利,很多人事業做得很大。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