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現場:涉港學者齊聚申城 獻治港良策
http://www.CRNTT.com   2017-04-15 01:11:47


會議現場。(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上海4月15日電(記者 蘭忠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14日舉辦“香港回歸二十年與‘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數十位涉港問題專家齊聚申城,就香港選舉後的政治形勢,以及“一國兩制”在香港面臨的挑戰等話題展開討論。

  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在會議中指出,香港自回歸以來相當程度上維持著原有的經濟體系、生活方式,但是香港回歸十幾年後,出現了“港獨”問題,但“港獨”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而是主要問題中所產生的一個小問題。“港獨”完全沒有前途,亦沒有可能性,但是必須要處理。

  香港中聯辦研究部副部長李光祥指出,“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在實踐當中遇到困難和挑戰在所難免。但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堅持“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憑著這三步,“一國兩制”會不斷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認為,本土化和民主化如果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應該給予祝福。倘若本土化和民主化朝著另外的極端方向發展也不必過度憂慮,因為這種發展必然有一種糾正的內動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俞新天表示,中華民族面臨偉大復興的最好時機,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及作用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大;“一國兩制”的設計是必要的,是制度的多元化,但是對於國家的認同是不能多元化的,我們必須要有統一、整合的認同,認同民族、認同國家,因此要爭取在多元化基礎上的統一性,要針對香港中產階級社會、中產階級的現實情況和訴求來進行國家認同的工作,要創造出許多的途徑來促進雙方的參與,進而才能促進融合,才能有認同。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主任胡偉星說到,“一國兩制”實踐20年來,保證了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其設計是基於香港和內地的最大公約數,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使兩地在制度安排上能夠平穩的發展和共存,並且互相包容。“一國兩制”不是一個封閉、最終極的制度設計,是開放、不斷地與時俱進加以改進的制度設計。2047年以後還可以做很多制度上的微調和改變,最終港人還是要回到中華民族大家庭,國家認同的懷抱裡。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鄒平學認為,香港問題的最差最壞情況應該過去了,在治港工作當中所有的問題也已經暴露在了台面上。最大的挑戰或者最大問題是治港缺乏有效制度的應對,觀念制度策略理論方面的準備嚴重不足。《基本法》對於人心穩定,對於回歸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時過境遷,需要有效反思。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世海表示,香港生活指數下降,成為香港生活不穩定的經濟基礎,香港基尼系數逐步擴大,階級關係緊張,而勞工草根階級以及後代流動空間很狹小,因此要密切關注勞工階級的利益需求。此外,目前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和區議會選舉,草根階級已經成為了選舉的主力軍,原因有兩點:第一,他們參政欲望特別高,希望通過民主把自己的人推進立法會、區議會影響公共政策;第二,和他們居住有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