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遠離“喪文化”消極的侵蝕 青年需奮鬥
http://www.CRNTT.com   2018-01-17 16:38:42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在網絡世界裡,以自嘲、頽廢、麻木生活方式為特征的“喪文化”正成為一些青年人的口頭禪。“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其實並不是很想活”“漫無目的的頽廢”“什麼都不想幹”“頽廢到憂傷”……這些散發著絕望氣息的話語,配上“悲傷蛙”“葛優癱”“懶貓癱”等表情包,成了聊天的流行內容。

  什麼都不想幹,只想蹉跎歲月,找一個最省事省力的方式活著——這樣的消極情緒,正通過上述這些流行語在年輕人中蔓延。從常理看,這與大家對青年朝氣蓬勃的一貫印象格格不入,令人費解,也令人擔憂。本是理想代言人、奮鬥急先鋒的青年人,怎麼就成了形容枯槁、志向全無的“行屍走肉”了?

  一些人覺得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他們覺得,這些“生動”的句子、自嘲的話語很能反映無力、無奈、無趣、無感時的心境,於是互相調侃、宣洩,這是年輕人常見的表達方式,也是緩解壓力的一種途徑。的確,有些“喪文化”的表征只是碎片化的某種自嘲和宣洩而已,並不具有完整的價值觀參考意義。很多自嘲“喪到極點”的青年,奮鬥、拼搏起來,並不比前輩和同齡人遜色。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掩蓋“喪文化”的本質,即消極逃避。無論是對於壓力,還是對於困難或現實,逃避終不是好辦法。宋明理學有一句名言——“心要在腔子裡”,其要義之一就是遇事不逃避、不藏匿,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而且,言為心聲,語言為人所用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使用者的思想和情緒。“喪文化”的消極話語在青年人的相互比拼、相互調侃中,也影響著每一個人。長期在這樣的話語裡生活浸潤,不免沾染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對待生活、他人的態度,對於青年人成長、社群和諧都有很大危害。

  從價值的角度來說,青年人朝氣蓬勃,有理想、有智慧、有力量,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群體,應該胸懷理想、志存高遠,自覺加強學習、奉獻青春,敢愛敢拼,敢試敢為,敢於正視人生的苦痛,與頽廢的生活方式絕緣。從語言的角度來說,青年人率真幽默,憧憬浪漫美麗,更應在經典中汲取智慧、從名著中獲得養分,激發語言創新活力,創造符合時代要求、自身特點的青年用語。

  對社會和學校來說,在關心青年人用語和思想的同時,也要關心青年人的生活和心態,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真正為青年人排憂解難,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熱心人,引導青年人積極向上,在服務與奮鬥中實現自我價值,徹底遠離“喪文化”的侵蝕。
  
  (來源:光明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