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宋元旦放假七天:萬國來朝盛況壯觀
http://www.CRNTT.com   2017-12-31 01:32:24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局部畫作。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中國歷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公歷)一月一日為新年。

  中國歷史上就有過元旦的習俗,而南北兩宋時期的元旦更是舉國歡度的盛大節日。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就曾寫下《元日》一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時,過元旦就有了貼春聯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中說:“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另一位南宋詩人宋伯仁的《歲旦》詩也說:“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這些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可見,當時過元旦就像如今過春節一樣紅火熱鬧。

  但是,當時的元旦是農歷正月初一,這天稱為元旦,也稱元日、正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元旦是一年之始,宋代學者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初一),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當時,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視之為大節日。宋代另一位學者王楙的《野客叢書》中說:“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為大節日,七日假。”也就是說,北宋時期的“元旦”相當於現在的春節,當時國家的“假日辦”要發出通知,給“上班族”放假七天。

  據有關史料記載,每當元旦來臨,在北宋的京都汴梁城內,宮廷裡要舉行大規模的朝會,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賀,人們稱之為“排正仗”。此時,常有遼、高麗、西夏、於闐、回紇等地的外交官前來朝賀。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大遼大使頂金冠,後檐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則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副使拜如漢儀。……回紇皆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於闐皆小金花氈笠、金絲戰袍、束帶,並妻男同來,乘駱駝,氈兜銅鐸入貢。其中遼使臣朝見完畢,翌日要到相國寺燒香,次日於南禦苑射箭,朝廷選善射武臣伴射。伴射得勝,京師市井兒攔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可見當時京城裡過元旦時萬國來朝的盛況之壯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