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有機食品”魚目混珠,亂象何時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4 18:00:46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編者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打著健康旗號的“有機”“綠色”食品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一方面,琳琅滿目、名目繁多的認證標注食品魚目混珠,不法商家常利用虛假認證、標簽進行欺騙性宣傳;另一方面,食品生產企業為迎合這種潮流,盲目追求一些不必要的認證、評比,甚至被一些非法認證機構忽悠。這些亂象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不僅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而且還使企業忽略了食品本身的品質追求。有機食品認證亂象該如何終結?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希望有助於撥開迷霧,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設計,推動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徵求意見稿)已向社會徵求完意見,即將正式發布。《辦法》指出,使用“純綠色”“無污染”等誇大宣傳用語,以及虛假標注“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字樣,均屬於欺詐行為。《辦法》還重點列明了虛假標注“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欺詐行為處理辦法。虛假標注“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可對其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等處以1萬~3萬元罰款。

  今年3月2日,吉林省屬最大國有企業吉林省煤業集團控股子公司正方農牧因未取得有機食品認證,卻在產品包裝上標注“有機產品之王”字樣,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被當地監管部門罰款1萬元。

  同樣在3月,山東省濰坊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依法銷毀了一批來自馬來西亞的不合格有機食品。這也是濰坊口岸歷史上的首次銷毀行為。據了解,這批來自馬來西亞的品名為“有機奇亞籽餅幹”的申報單證中未體現有機產品屬性,也沒有向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的認證機構提出認證委托並獲得認證,不符合國家質檢總局《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要求。因該批產品包裝為國外印制完成,無法整改,所以進行了依法銷毀。

  不難看出,對於虛假標注“有機食品”和不合格有機食品採取的罰款、銷毀等措施,折射出監管的嚴厲,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面世,也反映了如今中國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食品品質,對食品的營養成分、原材料來源、作用機理等也越發重視。但市面上許多打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天然無添加”“純生態”等名目的食品真如標識上所宣傳的那樣嗎?

  現狀:真假有機難辨

  據了解,有機認證是有機農產品認證的簡稱,是一些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認可並大力推廣的一種農產品認證形式,也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的認證形式之一。企業要想將自己的產品作為有機產品銷售,必須通過有機驗證。我國從事有機驗證的機構必須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