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旅人心靈》蒲宜君雕塑創作展開幕
http://www.CRNTT.com   2017-10-15 00:36:57


蒲宜君與父親蒲浩明的《旅人心靈對話》。
  中評社高雄10月15日電(作者 崔家齊)《旅人心靈》蒲宜君雕塑創作展9月22日至11月26日在The One Gallery人文遠雄博物館高雄分館展出,10月13日的開幕講座暨茶會特別請到蒲宜君與父親蒲浩明進行一場《旅人心靈對話》,透過父女兩人的成長與創作歷程,一窺台灣著名雕塑世家一脈相承之外的轉化及變奏。

  蒲宜君留學英國,畢業於肯特藝術暨設計學院美術系雕塑組,從小在外曾祖父台灣前輩油畫家陳澄波、祖父名雕塑家蒲添生及父親蒲浩明的薰陶下,形塑個人特有的創作風格,創作之路上獲獎無數,2001年獲台陽美展雕塑銀牌獎,2017年以《小宇宙系列─隕石與梯子》成為首位七次入選法國巴黎秋季沙龍的台灣藝術家。

  《旅人心靈》蒲宜君雕塑創作展精選蒲宜君12件作品,其中《旅人系列》是展覽最主要內容,並特別展出蒲添生的《浴後》及蒲浩明的《小水滴─親親》等代表作,延伸成為具有家族傳承意義的另類三代同堂聯展,觀者可以透過一趟心靈的純真旅行,成為心靈滿載、完全屬於自己的旅人。

  除《旅人系列》外,另有以黑白為主調的畫作《心靈印記》,透過靈光自現展開對生命自身的關照,對人生旅程的思考,活絡了蒲宜君細緻敏感的心靈。

  蒲宜君從古典雕塑發展出屬於個人獨特的語彙,充滿詩意與纖細的文學氣息,作品特色在於人物瘦長顯示脆弱的心情,貼近存在的本質,由於名藝評家蕭瓊瑞說初看作品時容易聯想到近代雕塑家傑克梅第,但近一步觀察,不同於傑克梅第完全的削瘦與空洞,蒲宜君人體往往有一個較厚實的軀幹或附著物,在同樣“孤寂”的主題下,展現了屬於新時代女性特有的哲思與詩情,以及游走於流浪與悠閒之間的浪漫情懷。

  名藝評家蕭瓊瑞指出,蒲宜君的《旅人》有著巨大的斗蓬、風吹的頭髮,和不斷前行的力量;人或許是孤獨的,但追尋自我與自由的心境,讓人永遠不滿足於一個當下的定點,持續走向永遠的、未知的“他方”;蒲宜君的《旅人系列》從精神面論,絕非頹廢、荒蕪,反而是不斷前進、不斷探索的積極態度。

  1944生於台灣嘉義的蒲浩明,從小感受到外祖父陳澄波對藝術的熱情,師事父親前輩雕塑家蒲添生由東洋引介的西洋古典雕塑技法13年,中國文化大學第一屆美術系畢業後,留學比利時及法國的四年期間,吸收從古典到現代的西洋雕塑系統整個脈絡,經常思考如何在承接古典雕塑的同時,做出忠於自我的蛻變,因此不斷的探索以及進行多元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累積了許多風格的系列作品。

  其中極富盛名的《小水滴系列》作品於1991年開始創作,使用西洋雕塑技法,將宇宙間最複雜的形體與情感,以去蕪存菁回歸單純的手法創作,象徵“愛”在人生旅程裡紀念感情的純心與永恆;小小的水滴可以想像成宇宙一般的大,以高位階晶瑩剔透的生命情懷做基調,再把宇宙最自然這麼的一個生命體,利用造形上修正、變化及排列組合的發展,賦予人生百態的情感於其中。

  蒲浩明說,小水滴本身就充滿象徵的特質,或者說是具有藝術上符號、語彙的特性,藉由它們可以呈現思想,水滴本身是動的物質,沒有固定形態,其可變性及可塑性相當大,因此發展的潛力也相當靈活、自由、龐大,擁有感情流轉變化,因此設計出可以自由做情境擺設的《小水滴》雕塑;小水滴雖然平凡不起眼,但仍讓人充滿神奇的感覺,有足夠的條件重整藝術上精神世界的秩序,而它的入世精神有如天上星星,落入凡塵,依然潔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