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6 Pulima藝術獎首獎得主安聖惠分享創作歷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30 12:40:36


2016 Pulima藝術獎首獎得主安聖惠應邀在高雄美術館高美講堂分享創作歷程。
  中評社高雄11月30日電(作者 崔家齊)11月27日高雄陰雨的午后,2016 Pulima藝術獎首獎得主之一安聖惠應邀在高雄美術館高美講堂談《女人•母親•藝術家》,由得獎作品與創作歷程介紹開始,敘說如何從各自不同的生命痕跡出發,卻像是共同呼應般地、以她們最深切的生命經驗,編織繚繞成為自身對於女人與母親及勞動的藝術家故事。

  “Pulima藝術獎”於2012年創辦,為台灣第一個原住民藝術獎,兼重原住民族主體精神及當代藝術新風貌,不斷打破陳規與限制,開啟原住民藝術發展的新頁。“Pulima藝術獎”展出得獎作品、舉辦學術論壇、教育推廣等活動,為藝術家提供展現實力與潛力的舞台,引發大眾對原住民藝術的關注與興趣,除了表彰原創表現,並映襯出中青世代交替下的創作思維,將從脈絡中看見傳統未來的可能。

  安聖惠作為一位魯凱族藝術家,2016年是她豐收的一年,不但是本屆PULIMA藝術獎首獎得主之一,也分別參與在台北的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的《山海薈萃》展覽,以及在高雄的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

  安聖惠得獎的作品《消失前的最後嘆息》是在長年的自我放逐後對部落的回顧,低首吟詠再三,流露出款款深情。遭莫拉克催殘之後的家鄉,自然環境巨變,山壁崩塌、家園傾頹,遷村後的新社區、永久屋,讓霧台魯凱族原有的人文環境失序與錯亂,長老的凋零和傳統風格的隱退,讓藝術家急切的想將被從母體切斷的文化臍帶接回。

  她從掃描、編織與形構中,將族群文化悵然失落的心情,訴諸猶如模擬巫術般的企圖,讓凋零的文化藉由藝術而轉化、重生,部落老人們在年華漸逝的旅程中,將生命的意義與內涵累積到最高點,讓枯萎與老化成就文化與生命終極的價值。

  安聖惠作品中枯萎的枝葉,透過列印科技轉換成高對比的鮮明形象,以另一種文明的形式向部落老人們致敬。蔓生的六角編織重覆而穩定的基調,宛如部落裡低聲吟詠的古調,在無限蔓延與衍生當中,包容了文化特質與差異。

  《消失前的最後嘆息》彈性線包覆住的枯木意象,反芻著生與死的辯證,以一個生命的死亡換取另一個生命的再生,面對靈魂失所的危機,藝術家昂揚長嘆以莊嚴的形體,為族群與文化的再生祝禱。

  安聖惠表示,人與土地之間有親密的關係,連結小時候記憶中的美好,一開始在作品中用黑色表達強烈的感覺,害怕會被改變所掩蓋,但再次面對黑色的力量時,心情反而變得很平靜,生命走到這裡,描述的可能是一個進行中的造型,未知最後的結果,找尋屬於土地的初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