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走親:普陀山是兩岸佛文化的紐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0:15:55


舟山市台辦副主任丁濤發言。(中評社 楊犇堯攝)
  中評社舟山6月21日電(記者 郭至君 楊犇堯 林艷)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是聞名海內外的“南海觀世音”道場。同根同祖的台灣同樣是佛教興盛之鄉,島內觀音寺院林立,信徒廣眾,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升溫,普陀山與台灣之間所開展的各種形式的佛教文化交流精彩紛呈、日益頻繁。

  對此,舟山市台辦副主任丁濤在和中評社浙江走親團成員開座談會時表示,佛教文化作為舟山的一大特色品牌,在促進兩岸人民的交流往來中日漸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他說,舟台兩地佛教文化之間的歷史聯繫很深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台灣早期古老寺廟與普陀山多有牽連。有史料記載台灣最古老的一些寺廟與普陀山多有牽連。如台灣最初的佛寺始建於明永歷19年的高雄大崗山“普陀幻住庵” (後稱“超峰寺”),其寺名就來源於普陀山。台灣早期寺廟的開山,其首尊供奉的尊像往往請自普陀山。如台灣佛教學者朱蔣元所著的《台灣佛教名刹》中記載,台灣齊明寺現存的最古觀音像便是台灣僧人李阿甲從普陀山法雨寺請回,佛像上有銘文“法雨寺”字樣。據查證,台灣有近20多座古老寺院與普陀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其次,普陀山僧人為近代台灣佛教的興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9年前後,大批中國大陸僧侶進入台灣,使台灣佛教起了根本性的變化。此間也有不少的普陀山僧人到台灣建寺傳經,其中比較著名的僧人有:煮雲法師、慧凱法師、性海法師、太虛法師、默如法師、顯明法師、真華法師等等,他們在台灣弘揚佛法真諦,傳播傳統文化,舉辦慈善事業,成德成才。因此台灣佛教的興盛普陀山的僧人功不可沒。

  再次,觀音菩薩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民間信仰。觀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理念千百年來一直在中國民間被傳頌、被信奉著。自從台灣僧人從普陀山請回第一尊觀音像到台灣供奉,觀世音菩薩便是台灣民眾篤信的主神之一。觀世音在台灣又稱觀音媽、妙善夫人、南海觀世音等。據了解,台灣現在擁有觀音信眾1000萬人。上至高官達人,下到布衣百姓,無不對觀音菩薩頂禮膜拜。據台灣民俗學家劉枝萬介紹:清代台灣境內建了純佛教寺院約102座,其中多以觀音寺為其名稱,這種情況充分反映著當時台灣的觀音信仰是如何地盛行。佛教發展至今,台灣的觀世音達4000座左右,遍及南北各地,顯見她在民間的重要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浙江走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