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大重陽昨發報告 詳論40載中美人文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9-01-24 00:14:00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校副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發布報告(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記者 海涵)23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中心主辦的“中美人文交流40年:歷程、經驗與挑戰” 研討會暨報告發布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人大重陽研究員刁大明發布了題為《為大國合作築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歷程、經驗與前景》的報告,此報告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新一年的第一份研究報告,也是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報告第1期。教育部國際司美大處處長陳大立做簡要點評,人大重陽院長助理賈晉京主持了報告發布會。

  刁大明首先簡要回顧了中美人文交流的歷史進程,之後又簡要介紹了《為大國合作築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歷程、經驗與前景》報告的基本觀點。

  他表示,中美人文交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美兩國早期交流的主要成分就是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始終是中美兩國交往的基本內容。人文交流在中美從破冰到建交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交流幫助中美兩國在關鍵歷史時刻走出低谷。新世紀以來,機制化的高層磋商與對話將中美人文交流帶入新時代。
回顧四十年的中美人文交流,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刁大明說,其一,重要定位:人文交流始終是中美關係的民意“地基”與“晴雨表”,這是做好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其二,明確目標:人文交流旨在加深兩國人民彼此的了解,建立兩國人民深厚的共同情感,提升並鞏固彼此好感度,中美兩國的人文交流應進行長遠考慮,建立“去政治化”的目標;其三,機制化:規範化、有序化和常態化,特別是高層磋商與對話的機制化確保人文交流高質量推進,這體現了頂層設計的重要性;其四,多樣化:多樣化的政府與非政府主體為人文交流提供重要載體,確保人文交流的領域、層次與規模持續多元擴大,不斷吸納社會力量的靈活性。

  但是,刁大明也坦陳,中美人文交流也面臨著挑戰。第一,“缺乏對等”:兩國國情與發展階段不同,中美雙方在人文交流實踐當中存在著主體角色差異與所謂“不對等”的傾向;第二,“政治化”:價值分歧下的人文交流被政治因素影響或者直接“政治化”;第三,“功利傾向”:中美人文交流在具體實踐方式上的商業化、形式化、單向化等問題;第四,評估機制:中美人文交流的效果如何也需要建立一個長周期的標準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