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現階段台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初析
http://www.CRNTT.com   2018-08-02 00:05:17


民進黨再次執政後,政黨內部的政治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評社╱題:現階段台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初析 作者:林勁(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考察現階段台灣政治生態及其走向,似乎應該著重從兩個方面加以考察而進行分析:一是當前台灣第三勢力的發展動向;二是未來台灣政黨的基本格局及發展趨勢。概括而言,實際上即探討今後台灣政治發展是走向兩黨政治格局,還是多黨政治格局。從長期以來台灣政壇的“二元結構”特徵和現行選舉制度看,台灣似乎已經逐步形成兩黨格局,儘管其發展過程有所跌宕起伏,但是基本方向並未改變。本文從民進黨內部生態及其走向、國民黨內部生態及其走向、第三勢力現狀及其走向以及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勢力的互動關係等四個方面,分析2016年“二合一”選舉以來台灣的政治生態及其走向。

  一、民進黨內部生態及其走向

  在贏得2014年“九合一”選舉和2016年“二合一”選舉等兩場前所未有的勝利之後,民進黨不僅重新上台執政,而且已經成為台灣政壇的第一大政黨,其政黨內部的政治生態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呈現以下基本態勢:

  (一)建黨以來的第二次世代交替全面完成。

  相當一個時期以來,“世代交替”已經成為民進黨內的主流意向,即希望和要求由新世代接替、取代律師團世代,主導民進黨。

  民進黨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大舉獲勝,一批新世代人物走上縣市長崗位,成為黨內實力派;蔡英文仍然擔任黨主席並毫無懸念地成為2016年“總統”候選人,第二次世代交替的格局幾已成型。在2016年“二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實現“雙過半”和一党“完全執政”的目標,大批新世代人士進入“立法院”、走上“新內閣”部會的重要崗位;蔡英文繼續兼任黨主席,任命一批新世代人士擔任中央機構的重要職務,標誌着第二次世代交替全面完成。從世代結構的角度看,所有的“天王”、“大佬”都已被排斥於執政的決策核心之外;在此後2016年全代會的權力核心重組中,所有的“天王”、“大佬”全數退出黨內權力核心。

  (二)民進黨派系基本格局並未改變,出現部分重組及實力消長。

  2006年民進黨宣佈解散派系,之後隨著2008年“總統”候選人黨內提名競爭的展開,除了新潮流系之外,派系運作轉變為以陳水扁以及有意競逐2008年“大選”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等重要人物為核心的政治圈子,外界稱之為“扁系”、“游系”、“謝系”和“蘇系”,派系運作不再是以特定派系標誌、名稱來進行組織動員,新潮流系則以智庫的形式出現且繼續活動,各個派系的運作有著各自的方式,一直延續至今,一般都為掌握豐富行政資源的地方首長所主導。

  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之後,民進黨內派系發生所謂的“嚴重失衡”狀態,原本實力最大的新潮流系一舉獲得6席縣市長,其中包括3席直轄市長,資源和實力進一步擴增,成為蔡英文爭取2016年大選候選人乃至問鼎大位所必須依靠的重要力量。

  蔡英文自2008年以來已經三次擔任民進黨主席,雖然她並未刻意培植及經營自身的派系,但是其周圍自然而然聚集及形成一支嫡系人馬,即外界稱之為“英系”。除了部分長期得到信任和重用的人士以外,同時也利用派系之間的矛盾,與新潮流系和謝長廷系等合作,使之互相制衡,為她所用。2016年選後行政部門和黨務主管的人事安排以英系和新系為主,充分考慮及兼顧其他派系的平衡。在2016年第17屆全代會選舉產生的新一屆中執委和中常委,新潮流系仍然是最大的贏家,英系和以游系為主蛻變的“正常國家促進會”各有斬獲、平分秋色,謝系、蘇系則呈現式微的態勢。

  2016年大選之後,新潮流系依舊維持黨內最強派系的地位,“一派獨大”且咄咄逼人,即將卸任的高雄市長陳菊和台南市長賴清德儼然成為派系爭奪政治資源的領軍人物,目前黨內確實沒有任何派系可以制衡新潮流系;以蔡英文為核心的“英系”具有相當的凝聚力,掌控黨務的重要部門;原本不成氣候、實力弱小的“游系”異軍突起,以“正常國家促進會”名義出現,在現任台中市長林佳龍主導下逐步發展;而其它派系——“謝系”、“蘇系”仍然欲振乏力;“扁系”已潰不成軍,以所謂“一邊一國連線”的跨政黨派系出現,蠢蠢欲動,但影響力式微。

  上台執政初期,雖然黨內派系實力發展不均衡,但是這種派系格局相對較為有利於黨內的基本穩定和相互關係的協調,同時由於民進黨進入“全面執政”狀態,政治資源較為充沛,不至於出現尖銳的利益衝突和資源爭奪,尚可維持較為和諧的黨內氣氛。而隨著2018年底縣市長選舉的黨內候選人初選的臨近,無疑出現新一波圍繞政治資源重新分配的派系鬥爭。

  (三)現階段派系競爭主要圍繞2018年縣市長選舉候選人提名進程而逐漸加劇。

  民進黨2018年縣市長選舉初選工作在2017年下半年就逐步展開,11月底中執會通過現有執政縣市可以競選連任的所有9名現任者的提名,並且舉行首波的造勢活動;接著中常會通過現有執政縣市無法競選連任的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及嘉義縣等縣市長的初選規劃,定於2018年3月上旬進行初選民調,中旬公告提名名單;作為徵召選區的新北市等爭取執政的縣市,將從政治環境及勝選機會進行評估,提名較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參選;而最為特殊的是台北市,牽涉到與柯文哲的關係,是否提名候選人,則留待2018年5月之後確定。

  派系的競爭主要集中於高雄市、台南市和新北市三都市長候選人提名的競爭。民進黨在高雄市、台南市執政都長達20餘年,支持基礎雄厚,無論誰成為候選人,都有必然當選的絕對優勢,所以黨內初選被視為正式選舉,相關派系全力動員。不但競選看板林立,而且各種文宣、海報及演藝明星助陣的宣傳造勢活動層出不窮,讓選民應接不暇。而獲得新北市長黨內提名、即獲得徵召,無論能否勝選,都是諸多民進黨人士尋求仕途發展的重要步驟,因此各個派系出自不同的利益考量,暗中較勁,競爭激烈。

  隨後,各個派系圍繞2018年地方選舉的競爭全面展開,白熱化且激烈衝突終究無法避免。對此,蔡英文呼籲,黨內參選同志以及黨員同志要遵守規定,不得互相攻訐,也不能傷害民進黨形象。

  時至5月下旬,年底縣市長候選人黨內提名基本塵埃落定,多數縣市通過民調確定候選人;新北市確定徵召蘇貞昌作為市長候選人,這無疑是一高明的招術;台北市最終決定不予禮讓柯文哲,確定以徵召的方式提名姚文智為候選人。總體而言,儘管派系鬥爭有所平息,但是整個提名過程留下的傷痕則難以撫平,勢必延續並或多或少地影響年底的選情。

  迄今為止,蔡英文已經三次擔任民進黨主席,對於黨內派系互動態勢瞭若指掌,處理派系關係較為嫺熟。上台執政以來,蔡英文較為平順地掌控黨務工作,使之正常有序地運行。首批縣市長候選人提名一刀切地完成,避免因差別對待引發黨內紛爭。而新潮流系執政的高雄與台南兩市2018年都將屆滿交班,成為黨內派系決戰的聚焦點,尤其是陳菊出版回憶錄引發的風波,一方是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另一方是謝系,以蔡英文當前的處境則希望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捲入紛爭,但是作為黨政雙重領導人卻無法袖手旁觀,蔡英文採取“一石多鳥”的策略,高調禮聘陳菊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同時緩解多種矛盾。顯而易見,作為非典型民進黨人物的蔡英文,確實未能具有當年陳水扁的實力與手腕,而一個時期以來民意支持度的持續低落,無疑削弱其處理黨內事務的威信和能量。

  二、國民黨內部生態及其走向

  可以認為,分析未來一個時期台灣政治生態,即政黨格局的發展趨勢,主要觀察點在於國民黨的發展趨勢。根據2016年“二合一”選舉顯示的台灣政黨實力對比及其發展趨勢,國民黨衰弱的頹勢乃至於難以整合的狀態已是不可避免。到目前為止,國民黨不可能發生大規模分裂而由其它政治勢力取代,不可能走上泡沫化的道路,而其重整過程對台灣政黨政治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首先,敗選後的國民黨並沒有分裂和潰散,大多數黨員和支持者都要求和期待國民黨深刻反省和改革,能夠重新振作、東山再起。從2016年大選朱立倫獲得的380多萬選票和國民黨獲得區域“立委”的近39%得票率,以及2014年仍保有相當數量的地方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村里長等基層公職來看,國民黨仍保持相當實力的基本盤,這構成未來國民黨再起的根基和枝幹。衹要推動整合有效,改革措施得當有力,在2016年選舉中不投票的、轉投民進黨、親民党的選民,並非沒有回歸的可能。 

  其次,台灣政治生態基本形成了“藍綠二元政治結構”,這是由現行台灣選舉制度所決定的。雖然2016年選舉藍綠實力對比發生翻轉,但藍綠對峙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廣大民眾希望看到兩黨政治力量的平衡,而非“一黨獨大”的局面,這意味著如果民進黨犯錯、國民黨自身努力,還是有機會重新贏得選民的信任與支持。台灣社會對在野後的國民黨還有相當的期待,並不希望其一蹶不振。普遍認為國民黨仍然是台灣社會一股重要的安定力量,仍然是目前最有能力監督民進黨的在野黨;台灣政黨政治的正常發展需要一個較為強有力的在野黨,不僅民進黨的執政需要國民黨的強力監督和制衡;而且兩岸關係發展也需要國民黨扮演積極的角色,這是其東山再起的重要基礎。

  在2017年5月20日舉行的新一屆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吳敦義以過半的得票率一輪就當選黨主席,得票數遠超過第二名的洪秀柱與第三名的郝龍斌,在全台的22縣市全部獲勝,甚至囊括“黃復興黨部”的超過50%的選票,衹有海外黨員部分些微落後,可見他整合國民黨各方勢力的能力及聲望。吳敦義在第20屆全代會就任即領導其後4年全黨的工作,而且很有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此次黨主席選舉的結果可以得到若干啟示:

  1、反映現階段黨內的主流意志,平心而論,從未來國民黨發展的客觀需要來看,吳敦義獲勝且一輪過半數當選,應是最好的結局,競選過程造成的後遺症較小,有利於選後黨內的整合,符合國民黨的整體利益。毫無疑義,這一結果也確是民進黨及綠營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現階段國民黨面臨的問題千頭萬緒,既需要理論論述、資源整合、人才培養,又需要從事完成任務的堅實的基層組織和忠實的執行隊伍,更需要主導統籌各項任務的領導核心和領導人,而且國民黨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慘敗之後決策核心體制似乎已經解構,一直未能有效整合而重構。簡言之,國民黨現階段確實需要具有統禦全黨能力的領袖人物,黨內大多數人相信也期待吳敦義能夠勝任這一角色。 

  2、考察吳敦義的出身背景、從政經歷及以往的政績,他的獲勝且一輪過半數當選,在五個方面有利於今後一個時期國民黨的內部整合與團結:一是有利於黨內本土勢力與非本土勢力的整合;二是有利於協調黨中央與當今黨內大佬的關係;三是有利於協調黨中央與“立法院”黨團的關係,從而增強制衡監督民進黨的能力;四是有利於協調黨中央與地方基層組織及地方派系的關係;五是從吳敦義以往的政商關係看,有利於爭取台灣企業界對國民黨的支持,解決籌款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