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現場:中日專家共研中日關係史
http://www.CRNTT.com   2018-08-14 00:09:36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海涵 郭至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協辦的“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與會學者圍繞“《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代背景與歷史經驗”這一議題展開了深刻研討,學者們普遍認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中日兩國的關係史上意義非凡、至關重要、不可或缺。

  復旦大學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分析了中日之間的四個政治文件(分別為:1972年恢復邦交時發表的《中日兩國關於恢復邦交正常化的聯合聲明》、1978年兩國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雙方發表《中日聯合宣言》及2008年兩國發表的《關於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的精神內涵及其延長線。他指出,這四個政治文件具有兩點顯著的特質,即1972年與1978年的文件解決的是和平問題,而1998年與2008年的文件解決的則是發展問題。同時,胡令遠還表示,這四個政治文件還具有原則性、原理性、凝練性、涵蓋性、長期性、強制性、階段性的特點。四個政治文件作為一個精神財富和具有原則性的文件,長期有效,其作為中日之間長期的精神財富和指導原則是不可缺少的、亦是很寶貴的。今後,應當繼承精神堅持原則;對新的課題有新的設想和想法,進行新的研判和探討。

  日本創價學會副會長寺崎廣嗣表示,為更好地發展日中兩國關係,一方面需要增加兩國的共同利益,以和平共處和人類共同利益來發展日中關係,為東亞地區和人類的和平發展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兩國的青年之間也應該開展合作,積極加強青年之間的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研究員呂耀東認為,中國與日本的關係在中國對外關係中居於重要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更是因為兩國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近代,日本作為先行現代化的國家,實行對外擴張,侵略中國;日本戰敗後,在冷戰中作為美國的盟國與新生的中國對立,中美建交後,中日才實現邦交正常化。改革開房之後,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發展與日本的關係一直處於重要地位。特別是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中日關係的發展,總的來說是走向正常化到不斷擴大與深化,從雙邊走向地區與國際的過程,由此兩國間的共同利益大大增加,但是出於複雜的原因,兩國關係的發展並不順暢,隨著利益交織的加深和力量對比的轉變,深層次的矛盾凸顯。展望未來,面對兩國綜合實力對比的重大轉變,即中國越來越遠超日本,兩國間的關係將會出現不平衡結構下的重大調整。在這個進程中,如何把握中日關係穩定、和平轉變的大局,構建新力量結構下的新合作關係,共同推動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不僅需要中國,同時也需要日本更新觀念、趨利避害,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加茂具雄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實際上是日中兩國為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國際環境而形成的。日中兩國的關係是很多人心血的凝聚,需要很大的智慧才能處理好。對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雙方不能放棄努力,一旦放棄就會觸礁。當前,國際形勢在不斷惡化,英國脫歐、俄國與歐盟的不信任感加劇,多邊的關係在受到挑戰。在此情勢下,日中作為不斷發展的雙邊關係很難得。日本和中國在逆境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逆境做出改變,這是兩國為人類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